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小儿对游戏的喜好和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肢体、智力、语言、行为及心理障碍的特点,编制了—套音乐儿歌游戏。将游戏应用于脑瘫患儿的训练中,以探讨游戏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游戏融入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珍 《护理与康复》2011,10(5):441-442
目的 探讨游戏融人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康复的效果.方法 对 30 例脑瘫患儿评估后采用综合性康复训练并融入游戏,游戏水平与患儿能力相适应.在患儿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 6 月后,采用中文译本的粗大运动测试量表测试.结果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后,测试得分(68,23±.69)分,较康复训练前(15.3±7.18)分显著提高.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和游戏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采用便捷取样法,在国内4个省举办的培训班的学员中进行调查.结果:治疗人员及家长对脑瘫康复治疗的目的缺乏明确的理解,在治疗中很少利用游戏促进脑瘫儿童的全面发育.结论:脑瘫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健康的方式使患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力,形成健全的人格融入社会.游戏是儿童生活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的最佳融合,脑瘫患儿可通过游戏促进发育.建议加强关于游戏及其作用的培训,并将游戏意识纳入脑瘫儿童康复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引导式健康教育配合沙盘游戏的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智力水平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6月该院接受康复护理的脑瘫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引导式健康教育配合沙盘游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智力水平及运动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智力水平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运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健康教育配合沙盘游戏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对提升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体疗法在脑瘫社区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脑瘫的文体疗法是在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 ,针对患儿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体育、娱乐和游戏等项目对其进行康复训练的一种方法。游玩是儿童、少年的天性 ,利用带有竞争性、游戏性的训练项目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 ,可使他们在心情愉快的状况下 ,身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负性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生活质量。由于体育、娱乐训练的许多项目中具有游戏的性质 ,所以 ,文体疗法在脑瘫的康复训练中具有独特的作用。1文体疗法的作用1.1使脑瘫患儿的身体运动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通过体育、娱乐训练治疗 ,可以降低患儿肌肉的张力、防止关…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83-484
目的探究家属参与联合角色游戏对脑瘫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脑瘫患儿147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参照组73例和试验组7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试验组于参照组干预基础上采用家属参与联合角色游戏治疗,对比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康复锻炼依从性91.89%高于参照组的76.71%(P<0.05);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属参与联合角色游戏干预治疗脑瘫患儿能显著提升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应用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瘫作为一种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残性疾患.会给患儿、家庭、社会带来经济和心理的巨大负担。迄今为止,没有证据显示哪些方法可以使脑瘫患儿完全恢复。但是脑瘫并不影响寿命,脑瘫儿童最终会长大成人。因此.如何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使他们能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是康复工作者和患儿家长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了解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和游戏在治疗中的应用,我们进行了该项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ICF-CY框架下游戏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儿采用ICF-CY框架下游戏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发育商(DQ)、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估2组治疗效果;利用CRRC版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对患儿的语言功能进行评估;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语言功能评分、ADL评分及GMFM评分、DQ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CF-CY框架下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模式对脑瘫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脑瘫患儿各项功能,促进其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启蒙教育对提高脑瘫患儿智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的作用。方法 组织启蒙教育班,对25名脑瘫患儿通过游戏、手工、学儿歌、音乐、辨色、认识方位等多种形式开发智力,培养注意力集中能力。结果 经启蒙教育后,患儿智商比教育前明显增高(x^2=4.13,P<0.05),注意力集中能力明显增高。结论 启蒙教育可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何晓霞  李红玲 《中国康复》2018,33(5):397-398
目的:探讨口腔游戏结合针刺、推拿、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方法对脑瘫流涎患儿的疗效。方法:脑瘫流涎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包括穴位针刺、推拿、口腔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患儿自身情况设计不同的口腔游戏,训练时间及每日次数也依据不同患儿因人而异,由治疗师在治疗室进行;其他时间由患儿家长组织患儿在家中完成。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对患儿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TD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63.3%,P0.05)。结论:游戏结合针刺、推拿、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疗效肯定,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沙盘游戏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心理问题的疗效。 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诊断为脑瘫的5~8岁儿童60例作为脑瘫组,另选60例与脑瘫组患儿年龄相当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60例脑瘫患儿根据住院ID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10周的沙盘游戏治疗,每周1次,每次60min。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结束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儿童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进行测评,并于治疗前后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针对患儿心理行为表现和改变的访谈,且对测评的数据进行组内及组间治疗前后对照的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①脑瘫组患儿的PSQ各项评分分别为攻击违纪(1.07±0.40)分、学习障碍(1.38±0.58)分、心身问题(0.61±0.50)分、冲动-多动(1.29±0.63)分、抑郁焦虑(0.68±0.55)分、多动指数(1.31±0.4)分,明显高于健康组儿童[攻击违纪(0.40±0.24)分、学习障碍(0.62±0.45)分、心身问题(0.36±0.25)分、冲动-多动(0.63±0.44)分、抑郁焦虑(0.36±0.25)、多动指数(0.39±0.29)],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瘫患儿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SQ各项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SQ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③观察组脑瘫患儿沙盘治疗前后的心理行为表现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前后的心理行为表现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 沙盘游戏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脑瘫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对脑瘫儿童心理康复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康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该组患儿家长均接受了我院家庭康复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包括头部控制训练、坐位、爬行、站立、步行、训练与游戏结合以及饮食护理等,比较患儿家庭康复护理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患儿家庭康复护理后在大便、小便、修饰、如厕、吃饭等生活能力指标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对于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联合引导式健康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沙盘游戏联合引导式健康教育,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量表(PSQ)对2组患儿的心理问题进行客观评估,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等PSQ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MDI和PDI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MDI和PDI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PDI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盘游戏联合引导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小儿脑瘫的临床症状,显著促进患者运动能力恢复并带动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游戏式训练对脑瘫儿童家庭环境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确诊脑瘫患儿89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医院内正规强化康复,观察组患儿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家庭环境评定量表(HOME)及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OM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BSID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SID的智力发育指数(MDI)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游戏式训练能更好地促进脑瘫儿童家庭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康复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游戏结合言语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的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患儿实施游戏结合言语训练康复护理训练,并使用Cesell发育量表对护理前后患儿的语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智能水平等各项指标进行评分以及调查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护理后,患儿社会能力、语言功能、智能水平、运动能力等各项指标的平均分值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非常满意28例,满意47例,不满意5例,患儿家属满意度达93.7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6.64±1.53)分。结论在脑瘫幼儿康复护理中应用将游戏结合语言训练,不仅容易被患儿接受、有利于增强患儿的配合性,而且对改善患儿智力水平、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等均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抱患儿姿势、康复训练方法、按摩方法、饮食护理、心理和教育护理等家庭护理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通过家庭中的亲情、轻松的气氛和游戏形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使患儿易于接受,提高了患儿及其家长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促进脑瘫患儿康复,最大程度上回归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通过体感游戏实现的动作观察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每日行40分钟动作观察训练,训练方式为进行微软Xbox Kinect平台的体感游戏,先行观察,后跟随游戏模仿练习。2组儿童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d,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儿童平衡功能评定量表(PBS)、残疾儿童评估量表(PEDI)对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社会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GMFM、PBS和PED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GMFM和PEDI评分分别为(29.19±8.19)分和(59.81±7.1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体感游戏实现的动作观察训练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限制诱导运动疗法辅助虚拟现实游戏对偏瘫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偏瘫型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每日行限制诱导运动疗法4 h,其中1 h在治疗师帮助下行受累侧作业治疗,另外3 h在患儿监护人帮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实验组1 h在治疗师帮助下治疗,1 h进行虚拟现实游戏,剩余2 h在患儿监护人帮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治疗。2组儿童均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功能质量测试量表(QUEST)、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残疾儿童评估量表(PEDI)分别对2组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整体社会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QUEST、GMFM和PED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的QUEST、GMFM和PEDI评分分别为(16.38±7.07)分、(72.79±9.96)分、(59.05±5.3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限制诱导运动疗法辅助虚拟现实游戏能显著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整体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许晶莉  范艳萍  高晶 《中国康复》2014,29(2):115-116
目的:探讨学龄期脑瘫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方法:脑瘫患儿90例(脑瘫组),正常儿童30名(对照组),对全部受试者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脑瘫组患儿感觉统合失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20.00%,P<0.05);脑瘫患儿本体感觉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2项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前庭失衡及触觉功能不良2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本体感觉失调及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的测试评分显著低于其它类型脑瘫患儿(P<0.05)。结论:脑瘫患儿感觉统合能力低于正常儿童,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感觉统合能力低于其它类型脑瘫患儿,脑瘫患儿感觉统合能力与粗大运动功能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家庭生活现状、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为提高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324例脑瘫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脑瘫患儿病情重、病程长,家长精神压力大,经济负担重。[结论]脑瘫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对脑瘫的认识不足,临床应对家长加强脑瘫疾病康复治疗的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加强残疾儿童医疗救助,缓解家长的负性情绪,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