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再灌注心律失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缺血心肌部分或全部恢复血液灌注过程中,所发生的心律失常,它发生在冠状动脉再通的瞬间,因此,它常被看作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分析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37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为判断再通标准。结果其中24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64.86%),20例(83.33%)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结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特异性最高,系预示再灌注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晓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2):83-8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对49例29岁~73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39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79.59%。溶栓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85.41%,加速性自主心律仅发生在再通组,大多是一过性。结论加速性自主心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类型,可作为判定再通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及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静脉溶栓者心电监测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RA)的主要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 6 6例 2 6~ 6 6岁AMI者施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同时进行心电监测RA的发生情况。结果 5 7例临床判定冠脉再通 (再通率为 86 4 %)。RA的发生以室性早搏 (6 9 7%)、房性早搏 (6 9 7%)及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5 6 1 %)为主 ,其次为窦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2 4 2 %)。临床特点多为阵发性 ,可自行终止 ;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仅发生于冠脉再通组。结论 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是溶栓后的特殊类型 ,作为一项无创性心电监测指标 ,具有判定冠脉再通 ,溶栓成功的可靠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高龄 (70岁以上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疗效。 方法 对比分析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 5 0mg静脉溶栓治疗与非溶栓治疗的高龄AMI患者各 86例住院期间临床疗效。 结果 溶栓组住院期间 4周内病死率 1 2 8%(1 1 86 )明显低于非溶栓组 31 4%(2 7 86 ) (P <0 0 5 ) ,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 (P <0 0 5 )。冠脉造影 ,TIMI分级 ,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 (IRA)开通率为 6 5 0 %(5 6 86 ) ,距发病溶栓时间 6小时以内IRA开通率为 80 4%(45 5 6 ) ,非溶栓组开通率仅32 %,溶栓病人未发生颅内出血及过敏反应。 结论 提示用rt 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AMI患者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有利于AMI的近期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rt—PA溶栓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分析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37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为判断再通标准。结果:其中24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64.86%),20例(83.33%)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结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特异性最高。系预示再灌注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溶栓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通病例 30例 (再通组 ) ,溶栓治疗未再通病例 15例 (非再通组 )。溶栓药物尿激酶 ,每例 15 0万 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ML ,30分钟内静脉滴入。治疗前后测心肌酶谱 ,两组病例均在溶栓后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 15例中 8例在首次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 5 0± 10分钟 ,出现与首次心律失常相似但程度不同的心律失常 ,本组病例多表现为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但这一重复心律失常 ,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较首次再灌注心律失常轻和短。 15例非再通组下壁心梗 9例中有 5例发生 AVB,发生时间与溶栓治疗无关 ,持续时间长。结论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首次再灌注心律失常后仍应重视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静脉溶栓法已成为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方法 ,但限于条件 ,冠脉再通的判断往往只能根据症状缓解和溶栓过程中心电图的演变来间接推断。我院自 1998~ 2 0 0 0年共收治 4 3例 ,其中静脉溶栓 18例 ,溶栓后再通者12例 (再通率 6 6 .6 7% )。现将治疗过程中心电图演变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溶栓组 18例 ,男 12例、女 6例 ,年龄 4 5~ 70 (平均 5 7.5 )岁 ;梗死部位 :前间壁 9例、广泛前壁 3例、下壁 6例。非溶栓组 2 5例 ,男 19例、女 6例 ,年龄 5 4~ 76 (平均 6 5 )岁 ;梗死部位 :前间壁12例、广泛前壁 5例、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进—步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形式及特点,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7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62.79%,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室性期前收缩(48.50%)和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44.44%)为高,且后者与梗死组相比意义显著(P<0.01)。其特点为一过性,可自行终止,不转为恶性室性心动过速;且与胸痛缓解、ST段回降及酶峰前移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未通组。认为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形式,可作为判定再通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武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18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 158例患者再灌注101例,再灌注率为63.9%,溶栓后2h内RA出现71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8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13例,发生率为70.1%。结论 RA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62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溶栓2 h内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溶栓治疗中52例(94.36%)发生心律失常,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多发生在再通组。结论溶栓治疗时再通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它是提示冠脉再通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冠脉再通对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对64例经静脉溶栓治疗的患,以临床血管再通为标准,对比分析再通组与未通组的存活率。结果:血管再通组存活率为97.6%,死亡率2.4%,未通组存活率为73%,死亡率2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涂修龙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8):899-9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后,静脉溶栓疗法已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主线,该疗法可使AMI病人30天死亡率降至7%左右,被认为是AMI治疗史上划时代的进展,对改善AMI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均有重要意义。收集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人36例,现就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初步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早期应用潘南金防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将6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溶栓前开始使用潘南金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频发室早(20.6%)、短阵室速(8.8%)发生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0%(P<0.05);而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和室颤发生率,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MI早期应用潘南金可以降低溶栓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从而降低AMI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方法 分析241例AMI行急诊PCI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必要时给予相关治疗方法、疗效,以了解和掌握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降低AMI急诊PCI的死亡率。结果 188例(78.0%)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107例(56.9%)为室性心律失常,包括12例(4.9%)发生室颤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55例(22.8%)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40例(16.6%)非持续性室速;81例(33.6%)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缓、窦停、房室传导阻滞。经相应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院采用镁剂联合卡托普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伏广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58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20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30min内静脉滴注完.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判断再通及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120例有98例再通,85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与心肌梗死部位无关.结论 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与心肌梗死部位无关,可作为判定静脉溶栓再通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成形术后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状况,探讨其预防和紧急治疗方法。方法 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成三组,LAD组:126例;RCA组:97例;LCX组:22例。统计各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状况。结果 共15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1.6%;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发生率最高(22.0%),与梗死相关动脉无关;其次是室性早搏(19.2%),以LAD组最高(27.8%)。RCA组缓慢性心律失常(窦缓、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35.1%)显著高于LAD组(3.9%)和ICX组(22.7%):LCX组各种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界于LAD组和RCA组之间。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成形术后严重心律失常总的发生率较高,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普乐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普乐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溶栓、抗凝治疗方式相同,治疗组另加普乐林(葛根素)注射液500ml/d静脉滴入,10-15日。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ST段下移、心肌酶峰值时间提前,血管再通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休克、心梗后心绞痛、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乐林注射液(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促进心梗侧枝循环建立,降低心梗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