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4):285-287
[背景]观察自然周期经阴道超声(TVU)监测卵泡对不明原因不孕(UI)病因研究及治疗的价值.[病例报告]选择UI患者150例(316个周期),均采取自然周期TVU监测卵泡方法观察卵泡生长速度、卵泡成熟后能否排出及排卵时卵泡大小,并结合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分析与不孕的相关性.监测排卵结果示,76.9%患者排卵正常,13.0%出现小卵泡排卵(OSF),7.0%发生卵泡黄素化不破裂(LUF).OSF组内膜薄,LH峰日雌二醇水平低于正常排卵组;OSF及LUF组排卵后1周孕酮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排卵组(P<0.01);OSF组临床妊娠率仅为4.9%,明显低于正常排卵组的14.8%(P<0.01).[讨论]自然周期TVU监测排卵对UI患者病因诊断及治疗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CC/HCG结合阴道B超、尿LH试纸测定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阴道B超,结合尿LH试纸测定,对不孕症患者自然周期及促排卵周期监测卵泡生长情况及尿LH峰,预测排卵,掌握HcG使用时机,指导性生活,增加妊娠机率。方法不孕症患者在自然周期于月经第8d开始监测卵泡生长情况,当优势卵泡长到15mm时开始测尿LH峰,预测排卵,指导性生活:在促排卵周期于月经第8d开始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生长情况,待优势卵泡直径长到13~15mm时开始测尿LH峰,当卵泡直径大于18mm、尿LH阳性时,肌注HCG5000单位,36~48h后出现排卵,指导性生活。结果自然周期尿LH试纸预测排卵的准确性为95.1%,峰后排卵率94.2%,优势卵泡数为1个,卵泡直径达到18mm约为75%,LUFS发生率5.8%,妊娠率5.85%。促排卵周期组,尿LH试纸预测排卵的准确性为88%,峰后排卵为86.2%,优势卵泡数为l~3个,卵泡直径达到18mm为97%,LuFs的发生率为13.3%,妊娠率为26.6%。结论阴道B超结合尿LH试纸测定在促排卵治疗中监测卵泡生长,预测排卵,适时掌握HCG使用时机,增加妊娠机率等方面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施群  张旭  徐彩荣 《黑龙江医学》2001,25(3):190-190
目的及方法 应用B型超声对 18个自然周期和 2 5个促排卵周期的卵泡生长、发育、排卵情况进行观察 ,探讨B超在治疗不孕症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自然周期卵泡平均日增长 1 6 0mm ,排卵前卵泡平均直径为 19 98mm。促排卵周期卵泡平均日增长 2 2 2mm ,排卵前卵泡平均直径为 2 2 85mm。成熟卵泡内大多可见到“金字塔”样点状强回声。排卵前卵泡生长快慢不一。结论 B超是一种有价值的监测卵泡生长发育的手段。仔细观察卵泡发育及盆腔变化对发现不孕原因、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短方案超排卵前,使用口服避孕药预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的影响.方法 分析186个GnRH-a短方案IVF-ET周期治疗情况.83个周期在短方案超排卵前口服避孕药1个周期(OCP组),103个启动超排卵前未使用过任何药物(非OCP组).结果 OCP组患者卵泡成熟日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非OCP组(8.7 mm比9.5 mm P<0.05),周期取消率高于非OCP组(24.1%比12.6%,P<0.05).OCP组的胚胎种植率、持续妊娠率均低于非OCP组,分别为(11.2%比19.9%,P<0.05)(12.7%比27.8%,P<0.05).结论 GnRH-a短方案超排卵前OCP的使用降低了IVF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持续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腹壁B超监测不孕妇女月经中期卵泡发育及排卵状况。在51例89个周期中25个周期未见排卵。在有排卵的自然周期内,排卵前卵泡直径20.7±2.5mm,排卵前1d卵泡增长4.20±1.32mm,极其显著地高于无排卵周期的15.7±2.3mm和0.59±0.32mm。在有排卵的枸橼酸克罗米芬治疗周期内,排卵前卵泡直径26.4±3.9mm,排卵前1d卵泡增长5.03±1.46mm。排卵前一天卵泡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无排卵的治疗周期。在本组病例中,自然周期的排卵率为66%±6%,治疗周期排卵率为79%±6%,差异不够显著(P=0.16)。自然周期中的后期卵泡直径及增长速度,克罗米芬治疗周期中的后期卵泡增长速度,可在人工辅助生殖治疗中,用作排卵时间预测及卵泡成熟度判断的指征。  相似文献   

6.
蒋芸 《中原医刊》2009,(19):56-57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本组74倒不孕症患者,对27例54个自然周期和47例138个促排卵周期的卵泡发育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采取B超动态观察。结果自然周期成熟卵泡排卵29个周期,卵泡平均每天增长2.0mm,排卵前卵泡平均直径为20.5mm;促排卵周期成熟卵泡排卵93个周期,卵泡平均每天增长2.8mm,排卵前卵泡平均直径24.2mm。促排卵有效率为67.4%,妊娠率为46.8%。结论B超能全面地监测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过程以及子宫内膜的发育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避免因药物诱导排卵而造成的并发症,在诊断和治疗不孕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IVF超促排卵周期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评价IVF-ET治疗不孕症的效果,分析IVF-ET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个IVF治疗周期结局.28例不孕症患者接受GnRH-a结合FSH/hMG或CC结合hMG等药物进行超促排卵后,将卵细胞在体外授精(IVF),取卵后2 d进行胚胎移植(ET).ET 2周后测血或尿HCG,6周后B超监测胚胎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2例因未取到卵细胞而终止周期,1例仅得到1枚卵进行宫腔内配子移植,其余25个周期获得胚胎移植,其中临床妊娠9例,生化妊娠后流产2例,14例未获得妊娠.临床妊娠率为36.0%,生化妊娠率为44.0%,胚胎着床率16.4%.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除外生化妊娠和临床妊娠)受精率、卵裂率、高质量胚胎率、平均ET数等无明显差别,但临床妊娠组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未妊娠组,卵泡生长数和平均获卵数也多于未妊娠组,而胚胎移植率低于未妊娠组.输卵管积液、移植管插入困难、子宫内膜薄、子宫形态异常等情况仅见于非妊娠组.此外,临床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在促排卵方案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IVF-ET治疗不孕症是有效的,IVF-ET失败的原因主要与促排卵方案、患者对超排卵药物反应低、空卵泡综合征、输卵管积液、移植困难及子宫内膜或子宫形态异常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B型超声波监测85例不孕妇女的排卵状况.共监测146个月经周期,其中自然排卵105个周期,氯菧酚胺诱导排卵41个周期.结果为:自然排卵率77.14%,药物诱导排卵率87.80%.药物诱导排卵组较自然排卵组卵泡数多,排卵前最大卵泡直径大,非优势卵泡破裂多,排卵征象以卵泡直径缩小为主.B超监测与BBT图比较,二者指示排卵日之相符率为59.83%,相差范围1~5天.在B超所示排卵日指导性生活42例,妊娠14例,其中流产5例,流产组卵泡直径显著小于正常妊娠组.结果表明,B超监测排卵在不孕症治疗中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加辅以其他监测排卵的方法,其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丘映  莫凤媚  邓李文 《广西医学》2009,31(9):1249-1250
目的研究比较在自然排卵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中施行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的妊娠情况。方法对施行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的1014个自然排卵周期和213个促排卵周期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自然排卵组年龄为(30.4±11.4)岁,不孕年限为(5.6±4.5)年;促排卵组年龄为(30.6±12.1)岁,不孕年限为(5.3±4.8)年。两组年龄、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21.89%,流产率为19.82%;促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16.43%,流产率为20%。两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下施行供精人工授精,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但可以获得与自然排卵周期相同的临床妊娠率,若女方有自然排卵,不必进行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10.
应用实时B超对62名不孕妇女的91个自然和药物促排卵周期的卵泡发育进行连续监测,2组显示卵泡时间大多在周期9~10天。排卵前卵泡最大直径与国内报道相近。自然组23.5±3.5mm,每天增长2.1±0.5mm,促排组26.8±4.5mm,每天增长2.5±0.8mm.2个或2个以上优势卵泡发育成熟及双侧排卵现象,促排组明显高于自然组,诱导排卵成功率为69.8%。但2个或2个以上优势卵泡的发生率,2组均低于国内外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1.
发现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而增殖已经有 10 0多年的历史 ,但是直到最近 2 0年才确认了调控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对于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 ,经历了发现细胞分裂、发现细胞周期和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 3个时期。这一机制的阐明 ,必然会推动应用研究并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 ,使人类看到攻克癌症的曙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质量环(PDCA)循环在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PDCA循环对门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数据对比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实施前后效果.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得到改善,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以减少医患矛盾,提升医院形象,有助于门诊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现有可以量化的比较科学合理的国家助学金评定办法,评定过程复杂,大多要经过复杂的计算,有的甚至要用到深奥的数学函数,医学院校师生很难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为了提高医学院校国家助学金评定的效率和科学性,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采用多循环比较积分法,对申请助学金的学生进行困难程度排序,大大提高了评定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地避免了争议的产生,本文对此方法进行阐述并探讨了评定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增殖期、分泌早期、分泌中期、分泌晚期子宫内膜中淋巴细胞的分布、表型特征及各类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期子宫内膜中T总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抑制或杀伤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辅助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数量较少,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子宫内膜中数量较多的并随月经周期变化的淋巴细胞CD+56大颗粒淋巴细胞,此细胞从增殖期至分泌晚期数量增加。提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淋巴细胞分布有其特殊规律,可能参与月经来潮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5.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初治、复发及缓解期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周期分布进行测定。复发期及缓解期患者骨髓增殖期细胞(s+G_2M%)高于初治病例。缓解期骨髓s+G_2M%存在个体差异性,多数接近正常骨髓s+G_2M%均值。3例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1例胎肝移植后患者的骨髓s+G_2M%均达到或超过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大鼠动情周期的改变。方法连续15天对47只12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的变化。结果大部分大鼠动情周期变化不规则,其中以动情后期和动情期延长为主,发生例数分别占动物总数的76.6%和38.3%。结论12月龄大鼠已经进入围绝经期,并且动情周期发生紊乱,以动情后期和动情期延长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正常月经周期中血清瘦素与雌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慧霞  吴静  曲群  段钊  何长武 《医学争鸣》2003,24(10):944-945
目的 :探索健康妇女正常月经周期中血清瘦素与雌激素的关系 .方法 :①对 18例月经规则妇女 (2 8± 1)d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在其月经第 1,7,14和 2 1d测定血清瘦素及性激素 (FSH ,E2 ,PRO ,T) .②对 19例不孕妇女 ,在受精前用FSH 2 2 5IU·d-1治疗后第 3d、第 5d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瘦素及雌激素浓度 .结果 :①血清瘦素在月经周期中的生理性变化 ,月经第 1d ,血清瘦素为 (5 .4 9± 1.0 8) μg·L-1,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 ,瘦素水平逐渐升高 ,14d达高峰 (9.2 8± 1.87) μg·L-1,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用FSH治疗 3,5d ,血清雌激素浓度和瘦素水平 [(89.0 8± 18.0 7)ng·L-1,(10 .99± 1.94 ) μg·L-13rdday],[(12 6 .2 6± 19.79)ng·L-1,(14 .78± 2 .0 0 ) μg·L-15thday]均较治疗前 [(5 8.5 9± 6 .4 0 )ng·L-1,(5 .4 6± 1.16 ) μg·L-1]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月经周期中血清瘦素和雌激素的变化一致 ,雌激素参与瘦素分泌的调节或瘦素的分泌调节与雌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小鼠动情周期的阴道涂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阴道涂片法观察了5个小鼠15个动情周期,采用巴氏染色。依据Allen的分期,对每个周期中的五个期分别给予描述。结果表明,小鼠一个动情周期为6.29±1.64d,动情期持续1.23±0.44d。文中对在动情前期中,阴道脱落细胞的形态,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Theuterinecavitycommunicateswiththeexternalenvironmentandisthereforeexposedtoforeignantigens Itdoesnothaveacomplexstructureoflymphnodesandretainsthecharacteristicsofaprimitivesurfaceepithelia 1Previousstudieshavedemonstratedthepresenceoflymphocytesin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调配药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6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进行目标性监测,考察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对减少工作环节中各项差错的作用.结果 通过PDCA循环法管理后,静脉药物配制前处理出错率从0.32%下降至0.08%,配制过程中的出错率从0.28%下降至0.05%,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后,部门在各工作环节的差错均有明显减少,保证了配置药品的质量,确保了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