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周媛  李辉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90-1990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60名大专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在本科室4周实习期间,实验组(30人)采用案例教学法带教;对照组(30人)传统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出科总成绩.结果 实验组总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采用以护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实习带教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可以锻炼护生系统、全面、整体、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ABC时间管理方法在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03级5年制本科护生11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6人、对照组5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带教,实验组采用常规带教加上ABC时间管理方法,在实习结束前进行出科理论、操作和护理文件书写考核。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C时间管理方法在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有利于护生获得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统一.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将交接班制度模式应用于介入科护生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实习护生12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4人,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按实习大纲要求带教;实验组68人,采用交接班制度模式,经过两周的临床实习后,比较两组护生各项考核结果,并了解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出科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认为交接班模式的应用,能增强自己的责任心、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增加了能动性、爱伤观念(P<0.05).结论:交接班制度模式应用于介入科护生带教,可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4.
林霞 《现代保健》2011,(25):173-174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带教中的作用。方法用随机法将2008年3月~2009年1月在本院普外科实习的84名护理3年制专科生分成两组,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在护理带教中实验组采用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及护生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对带教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临床带教有利于提高实习带教质量,提高了实习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问题式教学(PBL)结合以过程为导向的小组督导法(PGS),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儿科实习护生进行全程措施干预,达到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及对儿科教学的满意度。方法将2018年1-9月在儿科实习4周的护生65名随机分成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3名。对照组按护生儿科实习大纲,采用一对一传统带教模式,实验组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基础上,加入PBL结合PGS的护理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护生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核及护生教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PBL结合PGS的护理教学形式认同度较高。结论运用问题式教学结合以过程为导向的小组督导法,对儿科实习护生进行全程措施干预,不仅可降低因带教老师能力差异而造成的教学质量差异性,而且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显著提高儿科护理临床带教质量及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ICU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96名ICU实习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进行带教并适时评估,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学习、传授知识。结果:实验组护生各项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实施阶段性目标教学使护生学习目标明确,提高主观能动性及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采用PBL教学法后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轮转实习的高职护生45名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采用PBL教学法前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轮转实习的高职护生25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急诊专科知识与技能评分、急诊专科核心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急诊专科知识与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P0. 05);观察组护生急诊专科核心能力5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生(均P0. 05)。结论在急诊科高职护生的实习带教中运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对急诊专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度,提高护生的急诊专科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分级目标管理在临床实习护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将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实习的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实习的护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带教管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分级目标带教管理模式,加强了岗前培训以及实习过程中护理带教督查指导。结果实施分级目标带教管理模式后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有所减少,护生理论及技术操作成绩均有所提高,P值均<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分级目标带教管理培养提高了实习护生主动学习、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强了实习护生的责任心及医院各级管理带教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了护理服务投诉,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同时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韦纳归因理论对提升临床护理教学水平的影响,了解护理教员与护生的心理变化,旨在护理带教过程中,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以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质量。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临床护理教员(34人)、实习护生(156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教员17人,实习护生78人。实验组运用韦纳归因理论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对实验前后2组护理教员及护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带教后,实验组护生在对职业充满期待和对临床教员感激2个方面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教员在教师成就感、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能力提升、愿意继续带教4个方面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护生和护理教员的带教成功情绪情感明显优于对照组,运用韦纳归因理论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CBS)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 抽取到笔者所在医院实习的本科学历和大专学历的护生50人作为实验组采用CBS教学,再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的大专和本科实习护生50人作为对照组,把两组实习生阶段考试成绩和毕业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临床护生进行CBS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临床带教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龚颜欢  陆建林 《现代医院》2005,5(10):140-141
目的探讨在临床教学中让护生担任护士角色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将12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采用“非指导性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的放手放眼事后检查”的教学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带教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两组教学方法的效果及对病人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患关系、理论联系实际、应急、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常规的带教方法,让护生担任护士角色,充分发挥护生的实习潜能,有利于提高护生独立思考、分析、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有利于护理队伍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郭少丽 《现代医院》2012,12(5):124-125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妇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使临床护理带教规范化。方法将160名妇科实习护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而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法带教。观察两组护生的临床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对临床实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护理临床带教中采用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理干预结合带教在重症监护室(ICU)实习生带教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三年间进入ICU实习的护生共60名,该60名护生具有共同的特点:对不同于普通病房的ICU病房产生焦虑,惊慌恐惧,急躁等心理问题。随机将其分成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名,空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法,对其心理问题不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心理干预结合带教,三个月后,采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两者相结合来评估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显示,各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比较.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心理干预结合带教能提高护生学习内容的全面性,能提高护生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规范性.还有利于提高护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地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对带教教师的具体期望。方法以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为基础,采用Van Manen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对18名异地护生的临床反思日记和反思小组讨论会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异地护生对带教教师的期望集中于4个主题,即期望得到带教教师语言帮助、情感理解和支持、期望带教教师能制定针对异地差异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期望和谐的师生关系、期望得到带教教师生活上的帮助指导。结论带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思日记,重视其内容,并遵其期望,调整带教的方式,营造支持性、互动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鲍燕霞 《中国卫生产业》2020,(3):164-165,168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带教模式在儿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该院儿科实习护生84名,随机分为传统带教模式的对照组(42名)与优质护理带教模式的观察组(42名),观察护生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护生满意度、带教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综合能力评分高,护生满意度高,带教质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实习护生带教中应用优质护理带教模式,能提高护生考核成绩,提升综合能力,有利于带教质量的提高,这种带教模式得到了护生认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改进问题。方法:将2010级护生60名作为对照组,用传统的带教方法指导临床实习。将2011级、2012级5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采用总带教老师专人负责、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出科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信息获取及接受能力的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专科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手术室护生的实习中,由专人带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更能使护生快速接受专科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护生的带教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生带教的方法与规范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和护生情况制订带教方案并公开化和明确化,建立健全的带教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操作示范、手术的配合、职业防护的教育及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等。结果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增强,整体提高带教质量,护生转科前的理论考核平均分为94分,技能操作考核平均为90.6分,护生对手术室护理教学的满意度为98%。结论制定可行的带教方案能使护生实现温故而知新,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角色转变,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摘要i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职业防护意识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法,选择两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各100名,均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临床带教,其中试验组在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前进行为期4天的职业防护培训,分别在2007和2008级两届护生完成9个月实习结束返校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实行师生双向评价。结果试验组带教老师针刺伤和安瓿割伤发生率、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生防护教育的传授程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职业防护诸多因子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培训,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并将职业防护融入到护理教学中,同时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促进护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引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血液透析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该院血液透析室护理实习生30名,均为女性,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各1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方式,观察组采用以病例为引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带教教学质量、教学趣味性评分、护理实习生带教前带教后的学习兴趣、基础考核成绩、专科操作成绩。结果①观察组基本工作职责及流程掌握(20.35±3.56)分、血液透析护理要点掌握(20.65±3.63)分、护理熟练度(20.55±3.65)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20.50±3.50)分、护理突出事件处理能力评分(20.50±3.50)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②观察组教学学习兴趣(9.15±0.55)分、知识接受情况(9.28±0.35)分、注意力吸引评分(8.38±0.8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理论成绩(99.15±0.32)分、基础考核成绩(92.51±2.62)分、专科操作成绩(91.55±2.8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理论成绩、基础考核成绩、专科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带教前(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室护理带教中应用以病例为引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带教教学质量、教学趣味性评分、护理实习生带教后的学习兴趣、基础考核成绩、专科操作成绩。  相似文献   

20.
解修花 《现代保健》2010,(24):131-132
目的 探讨智能型高级综合模拟人(ECS)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和效果.方法 将220名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护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一组采用ECS教学法,学习结束后综合评价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并对学生学习后的感受、体会和收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ECS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lt;0.01),不及格率明显低于传统教学组(P&lt;0.05);ECS教学组护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团队合作意识及学习兴趣等明显提高.结论 ECS教学可提高护生的急救护理理论和实践能力,是培养护生临床护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