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粟粒型肺结核与尘肺的螺旋CT鉴别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粟粒型肺结核与尘肺的螺旋CT表现特征,提高肺部粟粒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43例粟粒型肺结核和28例尘肺的螺旋CT资料,观察肺粟粒结节的分布、大小,肺内有无毛玻璃征,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和钙化,以及肺内并发病灶。结果CT图像上,43例粟粒型肺结核中,结节均匀分布34例(79%),大小一致31例(72%),密度均匀31例(72%)以及毛玻璃征32例(74%)。28例尘肺中,粟粒结节均匀分布4例(14%),大小一致12例(43%),密度不均匀25例(89%),毛玻璃征2例(7%)。两者在结节分布、大小、密度均匀性和伴毛玻璃征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3例(13/43,30%)结核的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而尘肺有20例(20/28,71%),其中10例伴钙化;结核性胸腔积液16例(16/43,37%),尘肺4例(4/28,14%);胸膜增厚中,尘肺9例(9/28,32%),肺气肿9例(9/28,32%)。结论粟粒型肺结核与尘肺粟粒结节的分布、大小、均匀度以及密度等CT表现明显不同,这些特征与疾病的病理解剖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粟粒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粟粒性肺结核的影像表现.提高肺内弥漫性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80例粟粒性肺结核患者的X线及CT片,与7例肺转移瘤和3例尘肺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粟粒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粟粒样大小结节阴影.急性者结节的大小、分布及密度均匀,结节大小平均为2.8mm;亚急性及慢性者则大小、分布及密度都不均匀,结节平均5.7mm.伴钙化结节32例,肺纤维化11例,局限性肺气肿12例;肺转移瘤结节平均5.2mm;尘肺结节平均6.2mm,均有钙化、肺纤维化和局限性肺气肿。结论:高分辩率CT对肺内弥漫性结节性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膜下透亮带在CT诊断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48例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29例,其他弥漫性粟粒样病变19例,均进行CT扫描,对其CT资料进行分析,记录胸膜下透亮带出现情况。结果: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出现胸膜下透亮带的几率较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CT诊断尘肺时,观察胸膜下透亮带出现情况,可以对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进行初步判定,对于病变类型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粟粒性肺结核、尘肺和粟粒性肺转移瘤的HRCT表现及鉴别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临床证实的38例粟粒性肺结核,33例尘肺和41例粟粒性肺转移瘤的常规CT及HRCT资料,观察结节的大小、分布特点,统计分析三者的差异。结果:38例粟粒性肺结核中,结节全肺野和内、中、外带分布均匀者分别为32例(84.2%)和29例(76.3%),33例(86.8%)以全小叶分布为主。33例尘肺中,结节以中、上肺野和内中带分布为主者分别为30例(90.9%)和31例(93.9%),28例(84.8%)以小叶中心分布为主。41例粟粒性肺转移瘤中,结节以中下肺野和中、外带分布为主者分别为37例(90.2%)、34例(82.9%),36例(87.8%)以小叶实质分布为主。结核、尘肺及肿瘤结节大小均匀分别为31例(81.5%)、9例(27.3%)、6例(14.6%);边界清晰者分别为36例(94.7%)、31例(93.9%)、39例(95.1%);合并有磨玻璃征者分别为34例(89.4%)、7例(21.2%)、21例(51.2%)。结论:HRCT能够很好地显示粟粒性肺结核、尘肺及粟粒性肺转移瘤结节的分布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三种粟粒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应用于尘肺病诊断的价值及临床表现。方法选择2013—2015年收治的50例尘肺病患者,Ⅰ期尘肺33例,Ⅱ期尘肺11例,Ⅲ期尘肺6例,均行CT诊断,并将CT诊断结果与X线胸片进行比较。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影像检出情况,探讨尘肺与浸润型肺结核、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结节、粟粒性肺结核结节、粟粒性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结果 CT阴影检出率98.0%,X线阴影检出率5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有助于提高尘肺病的检出率,对尘肺微细病变的显示敏感度高,直观性强,可减少影像判读的推测性成分,有利于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为尘肺治疗提供了更丰富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金矿工人矽肺的CT表现,以提高临床工作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20例临床追踪证实的尘肺病例,Ⅰ期矽肺12例,Ⅱ期矽肺5例,Ⅱ期矽肺3例,均有完整的螺旋CT检查资料.结果 12例Ⅰ期矽肺CT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发1~2 mm微小结节,Ⅱ期矽肺为两肺多发结节基础上肺尖中央带为主的结节融合,Ⅱ期矽肺广泛磨玻璃影,外周带斑块,肺气肿,淋巴结钙化肿大等多形性改变.结果 螺旋C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金矿工人尘肺,并显示肺部病变的多种形态,为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PAM)的CT特征。方法肺泡微石症3例,全部行常规CT,其中2例再行HRCT。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与CT表现。结果 CT特征性表现为:可明确双肺弥漫分布的微结节的钙化密度,以中下肺野的后胸膜、纵隔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最密集,可形成“白描征”和“火焰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HRCT则可进一步显示肺野毛玻璃样改变,小叶中心分布的微结节,小叶间隔及支气管血管束的钙化密度与增厚。结论肺泡微石症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可提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粟粒型肺结核(AMPT)和粟粒性肺转移瘤(MLM)的常规CT及高分辨CT(HRCT)扫描中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AMPT和30例MLM的常规CT及HRCT资料,观察小结节的特点及其他并发征象.结果 结节的大小、密度、分布及边界在AMPT、MLM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磨玻璃密度、肺实变在AMPT的发生率高于MLM(P<0.05);多发结节小空洞、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增厚及淋巴结增大在MLM的发生率高于AMPT(P<0.05).结论 AMPT和MLM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对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肺部弥漫性结节病变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结节病变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或肺活检证实的以肺部弥漫性结节为主要征象的CT资料。结果:以小叶中心结节为主要病变的有: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4例,过敏性肺炎1例,肺内炎症2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以血源性结节为主要病变的有:血源性肺转移瘤1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3例;以淋巴管周围结节为主要病变的有:癌性淋巴管炎3例,结节病2例,尘肺1例。结论:肺部弥漫性结节的分布及胸膜下、小叶间隔的改变在鉴别以肺部弥漫性结节为主要征象的病变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腺型小肺癌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兰强  朱勇 《上海医学影像》2004,13(3):216-217,220
目的 分析<2cm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 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cm的周围型肺腺癌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9-83岁,平均70岁。全部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CT图像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内部结构和边缘特点,以及动态增强表现。 结果 按照CT图像上的密度分布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不伴磨玻璃征的软组织密度结节17例(48.5%),Ⅱ型部分实性伴磨玻璃征12例(34.2%);Ⅲ型磨玻璃样结节6例(17.1%);CT征象有分叶征27/35、毛刺征27/35、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25/35、磨玻璃征18/35、血管聚集征或血管穿过征29/35,及胸膜凹陷征25/35,其中磨玻璃或部分磨玻璃结节的、血管聚集及穿过征象和空泡征以及支气管气相征出现率高。结论 肺小腺癌的CT表现的各种征象与肺癌的大小以及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白玉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58-8858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空洞与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空洞形成的肺癌31例,肺结核空洞20例,分析评价空洞壁的厚薄、有无壁结节、液平,是否偏心分布,及病灶本身的特点,包括分叶、毛刺、钙化、周围卫星灶、胸膜凹陷征等情况.结果 癌性空洞一般为厚壁,有壁结节,分叶及周围胸膜凹陷征多见,而结核空洞薄壁相对多见,常有卫星灶.结论 厚壁空洞出现壁结节伴胸膜凹陷征高度提示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IMA)的CT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9月确诊的154例IM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影像学评估内容包括病灶的部位、分布、大小、形态、密度、内部征象、边缘征象、与胸膜的关系,有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病灶的强化方式、程度及有无血管造影征。结果 154例IMA中结节/肿块型134例,炎症型20例。病灶主要分布于双肺下叶(分别占比52.98%、70%),炎症型IMA的病变范围较结节/肿块型广泛(P=0.006),平均径线更大(P<0.001),炎症型病灶内空洞/空泡、充气支气管、血管造影征及晕征出现率较结节/肿块型高(P值分别为0.005、<0.001、0.004、<0.001);2组病例在平扫及增强CT值、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钙化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肺IMA好发于双肺下叶,平扫CT值较低,增强后多为轻度强化(强化幅度<20 HU),病灶内部可见空洞/空泡、充气支气管、血管造影征,边缘可见晕征及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原位癌的CT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2月原位癌患者116例(128个病灶),分析磨玻璃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毛刺、胸膜牵拉、同心圆征象、病灶内支气管形态、空泡征、CT值、病灶和血管的关系。结果肺原位癌大小为(6.6±2.2)mm,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多数无毛刺,部分有叶间胸膜牵拉和同心圆改变,CT值范围为(-564±152)HU,多数有血管穿行。结论 肺原位癌CT特征是密度均匀的磨玻璃结节,边界清楚,大小在6.6 mm左右,CT值大约在(-564±152)HU,邻近叶间胸膜时,可以引起叶间胸膜牵拉、移位,邻近血管在病灶内穿行。  相似文献   

14.
肺癌与肺结核空洞的CT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空洞与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空洞形成的肺癌45例,肺结核空洞31例,分析评价空洞壁的厚薄、有无壁结节、液平,是否偏心分布,及病灶本身的特点,包括分叶、毛刺、钙化、周围卫星灶,胸膜凹陷征等情况。结果:癌性空洞一般为厚壁,有壁结节,分叶及周围胸膜凹陷征多见,而结核空洞薄壁相对多见,常有卫星灶。结论:厚壁空洞出现壁结节伴胸膜凹陷征高度提示肺癌。  相似文献   

15.
Ⅰ期电焊工尘肺的HRCT 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Ⅰ期电焊工尘肺的高分辨率CT (HRCT) 表现, 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4 例Ⅰ期电焊工尘肺行胸部HRCT 扫描,归纳征象.结果 主要征象为弥漫分布、直径1~ 4 mm 的小结节影; 程度不同的细网状影; 密度淡、边缘模糊、直径0. 5~1.0 cm 的小片团样影; 肺野磨玻璃样变; 支气管和肺血管改变.结论 HRCT 能很好地显示电焊工尘肺的肺部改变, 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38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肺段及肺叶型共16例,病变呈肺段或肺叶分布,但分布密度不均;结节及肿块阴影型共7例,结节型3例,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cm,肿块阴影型4例;左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并融合成块3例,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例,右侧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下肺结核型共5例,表现为斑片状影密度不均分布,有小空洞形成;钙化2例,胸腔积液1例,胸膜肥厚并钙化1例。多层螺旋CT能较好的诊断出不典型肺结核的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鉴别,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检查的差异,提高BAC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BA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T表现分为孤立结节组(17例)、多发结节组(11例)和肺叶实变组(10例),研究比较各型肺泡癌的影像特点与临床病理。结果孤立结节组CT表现特异型征象: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多发结节组CT表现为两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象,常伴有胸膜牵拉等征象;肺叶实变组CT表现为肺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及枯树枝征等。结论熟悉BAC各型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部韦格肉芽肿的CT表现特点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肺穿刺活检和临床综合资料证实的韦格肉芽肿病人的肺部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表现为肺内多发性结节和空洞。2例见肿块,所有肿块均出现空洞。2例可见基底贴附于胸膜面的楔形阴影,楔形阴影内密度不均,5例显示供养血管征。4例毛玻璃样改变和实变。4例支气管管壁增厚,1例见气管狭窄。3例支气管扩张。胸膜粘连和胸腔积液各1例。结论:肺内多发性肺结节伴空洞、楔形灶、毛玻璃样改变和实变对肺韦格肉芽肿具有相对特异性,“供养血管征”是本病重要特征之一。而这些病灶的特殊变化规律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浅析高分辨CT征象对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78例肺部磨玻璃结节高分辨率CT征象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检查及手术结果分为恶性组(n=46)与良性组(n=32),就两组患者的CT征象进行组间比对。结果: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毛刺征、分叶征、囊状透亮影、病灶界面、密度等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灶大小、病灶形态、支气管征、空泡征、血管束征、胸膜凹陷征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CT征象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需重点分析毛刺征、分叶征、囊状透亮影、病灶界面、密度等CT征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66例经病理证上实抗结核治疗好转的肺结核CT资料。其中孤立性肺结节灶(5PN)40例,肺内斑片状改变20例,两肺粟粒分布2例,肺门绷隔旁肿块4例。结核的好发部位以上叶液压泵后段居首,下叶背段其次,其它部位较少,右肺多于左肺。结果显示肺结核大多具有多灶性,多变性、少肿块性、少增强性的CT表现,对那些酷似肺癌的肺结核的CT征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