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疾病转归。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96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多在1~5岁,成人少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日期在4—7月和9—11月,发病多集中在儿童聚集点如幼托所等;患儿均有皮疹,56%有发热史,住院率为9.28%,住院患儿手足口病合并其他并发症者占40%,1例住院患儿因神经源性水肿、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2±2.8)d。40例行病原学检测,其中EV71阳性18例,CoxA16阳性15例,阴性7例。结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多见人群聚集处,消毒不易彻底。合并有并发症者病情进展快,易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处理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为原则。治疗以广谱抗病毒和增加免疫力为主,伴其他并发症者予对症治疗。无并发症者预后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V71所致手足口病(HFMD)临床特点和病程变化。方法:对2010年6月1日—7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血清学检测证实为EV71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病程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年龄29.9个月,合并脑炎38例,占41.3%,合并肺水肿、肺出血2例(2.2%),平均住院日为8.38d。92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治疗,大多获得满意效果,两例因肺水肿、肺出血转入PICU,1例死亡。结论:EV71具有明显嗜皮肤和嗜神经特性,除引起手足口病和或疱疹性咽峡炎外,还可以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感染,如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危重表现,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儿童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归纳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2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病情评估、症状与体征、实验室与辅助检查、并发症、治疗经过、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1~5岁婴幼儿(占91.88%),主要症状为皮疹(100%)、发热(73.77%)。重症病例发生率较高(占27.05%),多有肢体抖动(23.78%)及易激惹(26.23%)。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经对症及抗病毒治疗,重症者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短期糖皮质激素、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治疗,治愈120例(98.36%),好转2例(1.64%),死亡0例。结论: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重症病例发生率高,多有肢体抖动。只要早期诊断,识别重症病例,合理治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易天江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102-102,103
目的:总结分析现阶段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8月本科住院的6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符合2008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30例伴发热,1例重症,没有复发病例,所有患儿经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组患儿均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及时正确诊断本病并给予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场所要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1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73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病年龄3岁以下占87.90%,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7月份,全部病例均有发热、皮疹及神经系统症状,白细胞升高占59.00%,血糖升高占31.80%,CK-MB升高占85.00%,脑脊液异常占88.50%,胸片异常占41.00%,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占46.40%;除1例患儿抽搐昏迷后在转院途中突然呼吸心跳骤停死亡外,其余172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多发于3岁以下小儿,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头痛、呕吐是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早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肠道病毒71型是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主要病原体,早期应用甘露醇、免疫球蛋白、短期大剂量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罗珊珊  王婧  许树宇 《新中医》2012,(8):107-108
手足口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儿科较常见的传染病。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6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64例,诊断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男36例,女28例;年龄段:2岁以下9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方法:对3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予机械通气,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观察通气前后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变化,并记录患儿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转归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35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2.44±2.29)d,平均机械通气时间(3.34±1.44)d,共有30例患儿治愈或好转,机械通气后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值及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仔细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经常规治疗后如症状不能改善,须尽早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同时予以药物及对症支持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为该疾病诊治提供免疫学依据。方法:对我县40例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将感染患儿作为实验组,另将4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两组儿童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等指标。结果:实验组IgM水平为(1.10±0.13g/L)、IgG水平为(7.76±1.31g/L)、IgA水平为(0.89±0.10g/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病情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容易造成患儿体液免疫紊乱,临床上可以根据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等指标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点灸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点灸对皮疹、口腔疱疹消退,便秘或便溏消退,消化不良和厌食等症状的疗阍。方法:46例患儿分为2组,分别采用点灸结合常规西药疗法(灸药组22例)、常规西医疗法(西药组24例),2组治疗7d后分别采用疗效指数综合判定疗效,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灸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在皮疹、口腔疱疹,便秘或便溏,消化不良和厌食消退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灸药组优于西药组。结论:点灸结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明显,可有效地改善消化道等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病人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对405例手足口病病人给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病人临床表现的认真观察及精心护理,404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结论:手足口病病人护理中,应注意观察病人临床表现。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应立即将病人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进行正规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月本院门诊以及接受住院治疗的14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临床手足口病通常以1~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发病时间大多集中于3—7月及9—12月;临床手足口病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疹表现,约有51.4%(73/142)的患儿存在发热史,其住院率约为9.86%(14/142),住院手足口病患儿伴发其他临床并发症者约为37.32%(53/142),住院时间为(5.9±2.7)d,无死亡病例。经临床病原学检查EV71肠道病毒阳性患儿为17例;CoxA16柯萨奇病毒A组阳性患儿为13例;CoxA16柯萨奇病毒A组阴性患儿为7例。结论临床手足口病的传染性相对比较强,治疗以应用广谱性抗病毒药物以及增加患儿机体的免疫力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佛山市高明区EV71疫苗接种情况与手足口病发病率。方法:2017-2018年高明区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及EV71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明区2017-2018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031例,中心城区荷城街道病例高于其他镇街,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5-7,9-10月份之间,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男女性别比为1.77:1,散居儿童为主;所有监测标本中主要以Cox A6病毒及Cox A16病毒为主,分别占比54%、20%;自2017-2018年,该地区接种EV71疫苗共13973剂次,其中接种第一剂次8123剂次,接种第二剂次5849剂次,接种年龄主要在3岁以下。结论:佛山市高明区手足口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及区域性,病例监测标本优势毒株为Cox A6病毒及Cox A16病毒,EV71疫苗接种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应加强在易感季节对易感人群进行相应的宣教及防护等工作,加强病毒标本监测,加强针对EV71疫苗的宣传,促使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A1b和EV71的病毒感染引起的皮疹性传染病。主要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患孩大多数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可并发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肌炎等炎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 ( Hand Foot Mouth Disease)简称 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多发于 5~ 8月份 ,以手足及口腔粘膜的红色丘疹或水疱疹为特点 ,常在儿童中发生流行 ,近几年曾在我区有较大的流行 ,现将我院88例发病情况及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8例男 57例 ,女 31例 ,男女之比为 1.85∶ 1。发病年龄最小 6个月 ,最大 6岁。其中 6个月~ 1岁 7例 ;1~ 3岁 4 1例 ;3~ 5岁 36例 ;5~ 6岁4例。以 1~ 5岁发病率最高。发病季节 :5月份 4例 ;6月份 33例 ;7月份 4 6例 ;8月份 5例。发病季节以 6~ 7月份为高峰。本组…  相似文献   

15.
<正>研究发现,柯萨奇CA16与EV71为主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饮食、触摸、飞沫、喷嚏、咳嗽等多种渠道感染人,也是导致手足口病传染的主要原因。疾控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家庭及个人卫生,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季节、发病人群、传变规律等方面论提出该病可按中医湿热温病进行论治,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该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以及中医药防治该病的具体理法方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从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季节、发病人群、传变规律等方面论提出该病可按中医湿热温病进行论治,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该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以及中医药防治该病的具体理法方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胶体法检测EV71 IgM抗体与RT-PCR法检测EV71病毒核酸在手足口病诊断的优劣。方法:标本选取248例手足口疑似病例,分别采用血清金标法检测EV71肠道病毒IgM抗体,咽拭RT-PCR法检测EV71-RNA。结果:2012年3月~2012年4月对248例疑似病例进行胶体金法检测,EV71阳性率为16.94%(42/248),RT-PCR法检测阳性率为19.35%(48/248)。其中2例金标法检测阳性采用RT-PCR法检测为阴性。EV71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试剂的特异度为96.15%,灵敏度为83.33%。结论:EV71胶体金法可作为EV71感染的初筛早期快检,在临床诊治和流感爆发疫情处理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治疗组给予阿昔洛维1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i静脉滴注,每日1次;蒲地兰口服液口服,3次/d.连服6—12d,具体用量:小于等于1岁患儿每次1/3支,1-2岁患儿每次1/2支,2~4岁患儿每次2/3支,4~5岁患儿每次1支。对照纽仅给予阿昔洛维注射液治疗。两组均采用补液、对症等治疗,少数病例疑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退热、咽痛消失、疱疹消退、EV71转阴及治愈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蒲地兰口服液治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