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下颌骨肿瘤的治疗“一文总结了84例下颌骨肿瘤手术疗法的经验。其中良性瘤48例,占57.1%;恶性瘤36例,占42.9%。下颌骨肿瘤可根据它们的性质、大小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三种不同的手术疗法:(1) 保存颌骨连续性的颌骨肿瘤摘除术;(2) 不保存颌骨连续性的颌骨肿瘤切除术;(3) 颌颈联合根治术或根治术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立即进行修复术等。最后,本文列表对上述三种疗法的疗效,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t,检验及2检验分析各种复发转移途径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患者1 076例,随访资料详细且复发转移者161例。其中肿瘤首发复发转移部位明确者124例,包括腹膜种植37例(30.0%)、淋巴结转移33例(26.6%)、血道转移32例(25.8%)、局部复发22例(17.6%)。经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与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相关,其中腹膜种植与浸润深度、结缔组织浸润、肿瘤部位相关,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阳性、肿瘤大小相关,血道转移与脉管癌栓相关,局部复发与浸润深度相关。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最常见为腹膜种植,其次为淋巴结转移、血道转移、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3.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区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区域及规律,初步探讨术后放疗范围.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胃癌术后复发的22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复发区域与肿瘤原发部位的关系.结果 胃癌原发部位不同,其术后复发区域不完全相同,22例胃底贲门部癌腹膜后淋巴结复发20例,局部复发4例;54例胃体部癌腹膜后淋巴结复发40例...  相似文献   

4.
82例胃癌侵袭部位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观察结果表明: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数量与肿瘤组织学类型、粘液性质无关,但与浸润深度及局部淋巴结的有无转移有关。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数量越多,癌组织在胃壁浸润就越深,局部淋巴结内转移就越容易发生。提示,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 年1 月—2012 年4 月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00 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 例胃癌患者 中,根治术后1 年生存175 例,3 年生存134 例,5 年生存113 例,生存率分别为87.5%、67.0%、56.5%。患者 不同年龄、手术类型、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术后病理、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神经侵犯、脉 管癌栓及术前白蛋白水平的1、3 和5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显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直径[Rl ^ R=1.688(95% CI :1.266,2.250)]、浸润深度 [Rl ^ R=1.583(95%CI :1.262,1.986)]、淋巴结转移[Rl ^ R=1.584(95% CI :1.340,1.872)]。结论 影响胃癌 根治术后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041-1042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前CEA值等因素对胃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术前血清CEA值与胃癌根治术预后有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胃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术前血清CEA值为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诸多因素中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术前血清CEA值为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制定个体治疗方案,对胃癌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280例麻醉体会冯艳萍,卢锡华,杨青存(河南省肿瘤医院麻醉科郑州450003)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麻醉1984年10月~1992年11月,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280例,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97例,...  相似文献   

8.
口腔肿瘤根治术的麻醉处理齐美来庆阁(附属医院麻醉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肿瘤;肿瘤根治;麻醉;气道管理我院1995年1月至1996年5月对39例口腔肿瘤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肿瘤根治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对麻醉处理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分析不同清扫范围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型及其他临床资料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分析不同清扫范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P>0.05);肿瘤直径越大、Borrmann分型、TNM分期越高及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D2淋巴结清扫术在淋巴结转移率及3年、5年存活率方面均优于D1、D3清扫术(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的大小、Borrmann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由于D2根治术较D1、D3根治术在预后有明显优势,且D3根治术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胃癌D2根治术清扫范围较为合理,D3根治术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施行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常致大面积软组织或骨组织缺损。自1979年至1990年,我们用游离组织辦对64例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后大面积缺损者进行整复,成活率89.06%,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组织瓣种类额瓣19例,胸大肌肌皮瓣19  相似文献   

11.
重新复查我院1960~1980年收治原诊为卵巢女性化性索间质性肿瘤39例的病理切片,可疑者再切片作特殊染色,复查后纠正了11例误诊病例,对确诊的28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随访结果及预后等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误诊病例的病理后,建议此类肿瘤中的粒层细胞瘤命名为“恶性粒层细胞瘤”,其恶性度与细胞分级密切相关,预后与卵巢外扩散及治疗是否彻底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叶着瘤肿瘤组织学、手术方式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光镜复习病理诊断为纤维瘤和叶状肉瘤的病理切片,按Azzopardi、Salvadorl的良恶生诊断标准对肿瘤重新进行分析。结果 96例中良性肿瘤54例(58.25%),交界笥肿瘤20例(20.83%),恶性肿瘤22例(22.92%)。三组病人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6.5岁,48.4岁及53岁,肿瘤平均大小分别为4.4cm,6.9cm、7.  相似文献   

13.
16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6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以胸腺肿瘤(74例,46.0%)、神经源性肿瘤(35例,21.7%)、畸胎瘤(32例,19.9%)多见,其他肿瘤仅20例,占12.4%。肿瘤完整切除142例,姑息切除16例,探查3例,手术切除率98.1%(158/161)。术后随访3个月—8年,良性纵隔肿瘤未见复发。恶性胸腺瘤12例,1年生存率75.0%(9/12),3年生存率58、3%(7/12),5年生存率41.7%(5/12)。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X线、CT检查;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22例松果体区肿瘤直视手术,男16例,女6例。年龄7~39岁。10例做Conray脑室造影检查,12例做颅脑CT检查,均获定位诊断。手术入路采用额部经侧脑室入路(EropoB氏法)和侧枕部入路(Poppen氏法)。肿瘤全切除7例,其中6例痊愈,1例死亡。肿瘤次全切除10例,其中9例良好,1例死亡。肿瘤部分切除5例,均有好转。本文对两种手术入路进行了比较,认为侧枕部入路优越性多;并着重对临床特点、诊断和直视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4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ME Dixon术25例,Miles术15例,中转开腹4例。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40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同期开腹手术组,且住院天数明显缩短。腹腔镜组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3~32(平均13)个月。1例Dixon术后4个月发现肝转移,1例Miles术后16个月发生会阴部转移,腹壁Trocar穿刺部位及小切口部位未发现肿瘤转移。两组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腹壁美观等优点,且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994年1月~2005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74例纵隔肿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中胸腺肿瘤89例,神经原性类肿瘤43例,畸胎瘤21例,纵隔囊肿9例,胸骨后甲状腺6例,淋巴瘤5例,血管瘤1例。其中恶性肿瘤共23例。手术切除166例(95.4%),姑息性切除2例,剖胸探查6例。随访3个月~3年。良性肿瘤无复发,恶性肿瘤出现远处转移7例,3年死亡6例,3年存活率73.9%。结论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手术中防止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4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病人中,41例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鲁氏Y形吻合,2例因严重粘连出血而行囊肿空肠吻合,2例囊肿巨大,伴有严重感染者先期行外引流术,待一般情况好转后二次行根治性手术。1例因重症胆管炎行外引流。结论:对囊肿伴严重感染者先期行外引流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囊肿全切除、肝管空肠鲁氏Y形吻合应作为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术式。完整的囊肿切除、胆肠吻合口应尽可能地大,保证胆肠黏膜对黏膜的完整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问题。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肠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83例。结果 术前诊断为小肠肿瘤38例(35.0%)。诊断方法为消化道造影,纤维内镜检查加活检,选择性动脉造影,CT、B超检查,余均为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小肠良性肿瘤24例行局部切除;十二指肠肿瘤33例行Whipple/Child术,7例行手术探查;空回肠恶性肿瘤44例中,18例行根治术,4例行姑息切除术,2例行手术探查,恶性淋巴瘤20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行正规化疗。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术前误诊率高;纤维内镜检查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诊出率高;小肠分段造影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是空肠、回肠肿瘤的重要诊断手段。手术为小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小肠恶性淋巴瘤术后加化疗。  相似文献   

19.
对23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病理学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本组肿瘤均为手术切除标本,用组织化学HE染色和免疫组化AFP检测。结果表明,该肿瘤病理形态特点为瘤体大,最大直径45cm;主要成分为胚胎性肝上皮组织,部分病例有胚胎性或较成熟的间叶组织。肿瘤发生在肝左叶或边缘部者预后较好,瘤体大或多结节型者预后差;胎儿型和混合型预后好,未分化型预后差;肝脏血液循环丰富,肝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易侵袭破坏血管发生血行转移,这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骶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例直肠良、恶性肿瘤行经骶局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术中顺利,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肛门失禁;5例恶性肿瘤切缘阴性,术后随访2~24个月,均未发生局部转移和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骶行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癌可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