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指颅脑外伤后,脑组织挫裂伤,脑皮层细小血管损伤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tSAH为神经外科常见病,可因重症脑血管痉挛(CVS)危及生命。我们总结分析2002—03/2007—12收治38例典型tSAH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常伴发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积极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的CVS,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已得到广泛重视。作者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4月,对tSAH18例患者采用尼莫同溶液术野灌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急性颅脑损伤中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常发生脑血管痉挛,且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本次研究对56例tSAH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炎性反应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焕昌  毛伯镛 《华西医学》2006,21(1):164-165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最常见的和难治的并发症,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1]。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机理迄今不十分清楚,其临床治疗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最近,研究发现[2]炎性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启动和维持中发  相似文献   

5.
蒲亨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48-1050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通常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大类。非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类出血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病变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另一种是脑实质病变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是神经科的急症、重症,可导致患者死亡。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早期通过手术夹闭破裂的动脉瘤、清除颅内血肿,是治疗的关键,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也至关重要。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夹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探讨早期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手术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静脉留置管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常见的颅脑损伤疾病,有报道指出[1]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约12%的病例有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的研究认为[2],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及其分解产物是造成脑血管痉挛的启动因子,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能阻断引起脑血管痉挛的病理反应。作者2004年11月~2005年12月采用小直径静脉留置管持续腰大池引流(LD)治疗tSAH 48例,对照同期腰椎穿刺34例及硬膜外麻醉管LD 35例,发现该方法既能免除反复腰穿造成的感染风险,又能明显降低硬外麻管堵管的现象,改善患者预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8.
以静脉留置管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常见的颅脑损伤疾病,有报道指出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约12%的病例有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的研究认为,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及其分解产物是造成脑血管痉挛的启动因子,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能阻断引起脑血管痉挛的病理反应。作者2004年11月~2005年12月采用小直径静脉留置管持续腰大池引流(LD)治疗tSAH48例,对照同期腰椎穿刺34例及硬膜外麻醉管LD35例,发现该方法既能免除反复腰穿造成的感染风险,又能明显降低硬外麻管堵管的现象,改善患者预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收治10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水平。方法:8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每例最少复查1次以上,详细观察脑沟、脑池异常变化情况。结果:CT扫描显示局限于纵裂池积血53例;局限于部分脑沟及脑池17例;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大片脑沟、脑池内高密度影16例。86例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仅15例,其余71例均合并有其他颅脑损伤。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有其他颅脑损伤。CT复查可诊断不典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o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为神经外科常见病,可因重症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SAH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多变。早期监测、预防SAH的并发症,可有效降低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63例SAH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诱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诱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诱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除头部外伤和高血压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自发性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到蛛网膜下腔,并经腰椎穿刺或影像学所证实脑血管痉挛(CVS)是SAH后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底大动脉一支或多支由于动脉壁平滑肌的收缩或血管损伤引起血管形态学变化——管腔狭窄及管腔痉挛,严重者可造成脑缺血和脑梗塞,引起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是造成患者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CVS的进一步认识对提高SAH的护理质量,降低SAH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颅脑外伤常见的颅内血肿,临床上对于一侧蛛网膜出血较多、积聚于一侧脑表面,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影时,鉴别较困难,由于ASDH和tSAHl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迥然不同,临床鉴别很有必要。我院2000-2006年发现10例类似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24h突然消失,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畸形出血所致,易导致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引发延迟性缺血性脑损害及继发性脑积水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2012年1—12月,本科室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进行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意义,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身心护理,饮食护理及恢复期活动休息等.结果 45例患者再出血3例,死亡1例,未出现一例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变,临床上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均采取手术治疗。我院于1996年6月收入一例脑动脉瘤患者,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对术后观察和护理及预防并发症,从护理角度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头痛伴颈部不适1年经休息后好转。3月前因突然意识不清人本院治疗,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头痛及颈部不适仍有发作,眼药及休息后无明显效果,于6月10日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收入院。查体: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  相似文献   

19.
术后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60%~80%来自脑动脉瘤破裂,大多数为手术适应证,本病术后患者的管理与护理要点是早期发现和预防并发症。为早期发现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术后出血、脑水肿等)与出血后至2周内出现的脑血管痉挛,在注意生命体征的同时应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瞳孔、瘫痪等神经症状。重点是按时观察并逐项记入一览表。 1.生命体征 (1) 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SAH具有发病诱因多、并发症重的特点。而脑血管痉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约50%的患者遗留神经功能受损甚至死亡。尼莫地平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由于其能选择性扩张脑动脉,有效防治脑血管痉挛,解除头痛症状,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科自2006年以来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入尼莫地平治疗SAH8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