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48例胃癌的好发部位、肉眼形态,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取胃壁肿瘤全层,癌旁黏膜及小于3 cm的病灶进行固定、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癌肿部位以胃窦部最多,占70.8%,肉眼形态以溃疡型最多,占79.2%(含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小于3 cm的病灶大多为早期癌。结论:组织学类型与浸润深度及转移密切相关,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肿瘤细胞分化越来越差,浸润及转移率越来越高。胃癌与肠化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的年龄、性别、部位、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等分布特征。方法:对我院近20年通过纤维胃镜诊断的胃癌804例进行分析。结果:胃癌多见于中老年,男女之比2.85:1,胃窦部最多见(32%),分型以溃疡型最多(47.5%),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48.6%),随年龄增长,胃癌发病率、男女之比、贲门癌发生率和分化型腺癌比例逐渐升高,而胃窦癌发生率和恶性程度高的癌比例逐渐降低,早期胃癌占3%。结论:胃癌以中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胃窦部,形成以溃疡型最多,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早期胃癌检出率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病检标本中144例进行期胃癌作了病理分析。发生部位以胃窦部最多,占41%;肉眼类型以浸润溃疡型最多占52.6%;组织类型以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居多,共占54.9%。高发年龄男性50-69岁、女性40-59岁,男女比倒为3.79:1。淋结转移的发生率:肉眼类型以局部浸润型为高,组织类型以乳头状腺癌为高。并对同一癌肿伴数种组织类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42例胃癌手术标本,初步作了病理形态分析.认为胃癌肉眼类型主要受组织学类型和周间质反应的影响:肿瘤大小与癌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癌周间技反应与癌浸润深度呈负相关;主要影响胃癌浸润深度的因素是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及癌周间质反应等.还认为胃癌瘤周间质反应的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形态学指标之一,特别是淋巴——浆细胞反应是抗癌免疫的形态佐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2 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手术证实的453例肿瘤直径(最大径)≤2 cm的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形态学类型、大小、部位、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等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453例直径≤2 cm的胃癌中早期胃癌255例、进展期胃癌198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8%和46.0%(P=0.000 1);3.5%的早期胃癌与7.6%的进展期胃癌可见脉管内癌栓(P=0.034 1).影响肿瘤直径≤2 cm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肿瘤组织学类型、大小、浸润深度与脉管内癌栓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与脉管内癌栓是肿瘤直径≤2 cm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与脉管内癌栓是直径≤2 cm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肿瘤组织学类型与浸润深度则是直径≤2 cm的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2 cm的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脉管内癌栓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参考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确定肿瘤直径≤2 cm的胃癌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夏晨梅  陈霞  李倩倩  金玲肖  陈春晓 《浙江医学》2018,40(3):255-257,26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胃癌患者术前T、N分期准确率的评估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术前接受EUS检查的233例胃癌患者的资料,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分析术前EUS分期的准确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部位、类型、组织学分型、病灶直径、病变处胃壁厚度与EUS分期准确率的关系。结果病变位于胃窦部最多,占39.6%,其次是胃体;病变类型以BorrmannII型溃疡型最多,占39.5%;术后病理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多,占50.9%。EUS对T、N分期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3.8%、63.7%。病变部位、类型、胃壁最大厚度及最大直径对T分期准确率均有明显影响(P<0.05或0.01),而组织学类型的影响不明显(P>0.05);病变处胃壁最大厚度对N分期的准确率也有明显影响(P<0.05),而病变部位、类型、最大直径及组织学类型的影响均不明显(均P>0.05)。结论EUS判断胃癌术前分期受多种因素影响,T分期的准确率受病变部位、浸润深度的影响,而N分期的准确率受病变浸润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86例胃癌患者行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早期胃癌病变大小超过3cm者占9.1%,肿瘤浸润达肌层后超过3cm者占36.4%(P<0.05)。早期胃癌Ⅰ型、Ⅱa型及Ⅱb型以粘膜内癌为主占63.6%,Ⅱc型及Ⅲ型以粘膜下层癌为主占90.9%(P<0.01)。进展期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内镜下形态对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有参考价值,对进展期胃癌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分析258例中晚期胃癌外科病理材料,大多数为浸及浆膜或浆膜外并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本组术后五年存活率为20.46%。本组材料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癌周淋浆细胞反应程度是影响术后存活的主要因素。肿瘤肉眼类型中除局限溃疡型预后较好外,其他各型术后五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组织学类型与术后存活无明显关系。因此,建议应简化胃癌的肉眼及组织学分型。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胃癌临床与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本院8年来39岁以下青年人胃癌102例,并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加以分析。发现青年人胃癌发病的男女之比为1:1;49,35~39岁发病率约占半数。临床表现以腹痛、纳差、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为主,无特异性,易误诊。常伴转移,手术切除率低。病变部位以胃窦部多见。大体形态多为浸润溃疡型。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及粘液癌占多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胃癌在内镜和病理上的特点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老年胃癌(≥60岁)和40例中青年胃癌(<60岁),在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内镜分型及组织学类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老年胃癌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胃底贲门癌发生率高,隆起型病灶增多,分化程度偏高;而中青年胃癌男女性别差异小,多发生于胃窦部,大癌灶相对多见,以溃疡型病灶为主,分化程度低,预后差。结论两组在性别、发病部位、病灶大小、肿瘤生长方式及组织学分化程度上各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