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不同用法对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甲泼尼龙治疗,对照采用常规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法治疗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赵敏  王新良 《临床荟萃》2010,25(13):1175-1175
患儿,女,9岁,主因“发现尿蛋白2月余,肾功能异常3天”于2009年6月8日入院。患儿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水肿,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炎性肾病”,给予醋酸泼尼松20mg(早),15mg(晚)42天,及甲泼尼龙600mg冲击治疗3天,尿蛋白一直未转阴,入院前3天查尿蛋白(+++),血尿素氮(BUN)17.05mmol/L,遂入我院儿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38例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的患儿,分别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口服雷公藤多甙联合福辛普利)和对照组18例(口服雷公藤多甙),观察药物对两组患儿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的疗效,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8例(90%),部分缓解2例(10%)。对照组完全缓解11例(61%),部分缓解6例(39%),无效1例(6%)两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血尿消失、尿蛋白转阴的平均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疗效优于单用雷公藤多甙,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LEF)与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将37例肾病综合征型HSPN病儿随机分为两组:LEF组(n=19)用糖皮质激素(激素)联合LEF治疗,CTX组(n=18)行激素联合CTX冲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6、12个月时尿蛋白及血尿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时血尿缓解率LEF组高于CTX组(χ^2=5.43,P〈0.05)。结论与CTX结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相比较,LEF结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型HSPN有相近的临床缓解率;而在缓解血尿方面,LEF较CTX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金勇  牛桂花  周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39-6340
目的观察并评估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宁夏同心县河西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从皮疹消退时间、关节肿痛消失时间、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在各个指标的恢复时间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有助于尽快缓解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肾脏损害等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联合应用甲泼尼龙片和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过敏性紫癜,并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探讨甲泼尼龙片和地氯雷他定片的疗效,提高过敏性紫癜的治愈率。方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口服甲泼尼龙片8 mg,每日3次(逐渐减量);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 mg,每日1次;雷尼替丁胶囊0.15 g,每日2次;对重型、极重型则加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1~3 d后改为口服甲泼尼龙片8 mg,每日3次(逐渐减量)]。腹痛者肌肉注射654-2针10 mg,每日1次或口服胃复安片10 mg,每日2次。对照组36例,采用口服强的松片10 mg,每日3次(逐渐减量),雷尼替丁胶囊0.15 g,每日2次。对重型、极重型则加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1~3 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片10 mg,每日3次(逐渐减量);]腹痛者肌肉注射654-2针10 mg,每日1次或口服胃复安片10 mg,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6.67%,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率为62.07%,有效率为93.1%。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我们采用甲泼尼龙片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过敏性紫癜取得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徐晓嫦  董叶菁  巨浪  杨志辉  张益民 《新医学》2022,53(11):821-825
目的 比较口服甲泼尼龙和泼尼松治疗IgA肾病(IgAN)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85例IgAN且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口服激素的种类和频率,分为每日甲泼尼龙组[MP-QD组,34例,甲泼尼龙0.4 mg/(kg·d)],每日泼尼松组[PDN-QD组,31例,泼尼松0.5 mg/(kg·...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对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症状改善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收治的56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甲泼尼龙组和联合组各28例。甲泼尼龙组予以甲泼尼龙治疗,联合组在甲泼尼龙组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腹痛消失时间、关节痛消失时间、紫癜消失时间、血清白介素-6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甲泼尼龙组的67.86%(P0.05);联合组关节痛、腹痛、紫癜消失时间较甲泼尼龙组短(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甲泼尼龙组低(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8/28)与甲泼尼龙组的14.29%(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钠防治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97例HSP患儿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及基础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出院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对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例数、发生时间及尿蛋白、红细胞定量等进行比较。结果:52例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HSP患儿,2周、2个月、6个月肾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76%,9.61%,5.77%,治疗前后血尿及蛋白尿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5例仅给予基础治疗的HSP患儿,2周、2个月、6个月肾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0.0%,15.56%,17.78%,治疗前后血尿及蛋白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降低HSP患儿肾损害的发生,并延迟其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11-3812
观察分析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应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6例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参与本次研究,将符合标准的106例患儿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治疗结果经统计为96.15%,对照组治疗结果经统计为83.33%,统计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儿的临床各项症状缓解时间经统计,结果显示较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通过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得到明显的缩短,效果大大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小儿紫癜性肾炎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两院儿科最近8年收治的小儿紫癜性。肾炎180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临床以血尿蛋白尿型最多见(61/180),其次为急性肾炎型(36/180)、肾病综合征型(31/180)和单纯血尿或蛋白尿型(25/180)。(2)重症病儿短期使用激素可改善肾脏损害。(3)所有病例均有必要长期随访。结论:小儿紫癜性肾炎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病情反复不愈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脏损害,故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67例HSPN患儿(HSPN组),正常对照儿童60例(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ATIR)多态性。结果:ACE,AGT,ATIR基因型构成比在HSPN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293,15.85,8.234,P〈0.05)。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可能与HSPN的发病有关。HSPN组患儿中ACE基因中D基因型表现有蛋白尿、血尿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AGT,ATIR基因多态性与HSPN患儿的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无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紫癜性肾炎的肾脏病理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在不同年龄与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从1491例肾活检患者中收集紫癜性肾炎病例,要求取材标本的肾小球数目≥10个。分别按年龄分为儿童组(〈16岁)和成人组(≥16岁),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对比分析病理特点。结果:①1491例肾活检患者中共入选紫癜性肾炎57例。②57例紫癜性肾炎患者分为男性组(33例)和女性组(24例),男性组的免疫球蛋白A(≥3+)和纤维蛋白沉积的发生率分别为90%和96.7%,较女性组的66.7%和79.2%高(P〈0.05);其他的病理学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③57例紫癜性肾炎患者分为儿童组(12例)和成人组(45例),结果显示:肾小球病变中成人组的纤维素样坏死、微血栓和新月体的发生率分别为8.9%、28.9%和48.9%,高于儿童组的0%、8.3%和16.7%(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中成人组的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26.7%和17.8%,较儿童组的0%和0%高,P〈0.05;免疫荧光法检查中免疫球蛋白M(≥2+)沉积在儿童组中的发生率83.3%,高于成人组的47.6%(P〈0.05);补体3沉积在成人组中的发生率76.2%,较儿童组的41.7%高(P〈0.05);其他的病理学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紫癜性肾炎的肾脏病理重于儿童;男性紫癜性肾炎的肾脏病理重于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环磷酰胺(CTX)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ACP Journal Club、PubMed、OVID、EBSCO、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会议资料和学位论文,尽可能获取所有CTX治疗儿童HSPN的文献。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依据Cochrane手册5.1.0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423篇,英文176篇,中文247篇。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分析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8篇。8篇RCT文献均未对随机分组方法作详细描述,均未采用分配隐藏,未采用盲法,未提及退出和失访,亦未提及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和其他偏倚,但都采用了公认的诊断方法,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1)CTX/激素(GC)联合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用GC组:RR值为1.58(95%CI:1.36,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TX/GC联合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量均优于单用GC组,MD值分别为:-2.04(95%CI:-2.92,-1.71)和7.61(95%CI:4.69,1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不良反应发生率:CTX/GC联合组的激素不良反应低于单用GC组,但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出血性膀胱炎、肝功能损害和脱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C联合CTX治疗儿童HSPN比单用GC治疗临床缓解率高,降低蛋白尿和升高血清白蛋白效果更明显,对重症HSPN患儿疗效优于单用GC治疗。除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激素高外,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出血性膀胱炎、肝功能损害和脱发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但确切疗效仍需要大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甲基强的松龙(MP)和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以便为该病患儿提供更好的系统化护理。方法:甲基强的松龙用量为15~30 mg/(kg·d),每日总量不超过1 000 mg,加入葡萄糖盐水(低张)250 ml中静脉滴注,连续3 d为1疗程,以后改为强的松口服,1 mg/(kg·d);CTX加入葡萄糖盐水(低张)250 ml中静脉滴注,连用2 d为1疗程,冲击剂量按20~25 mg/(kg·次);治疗期间实施周密细致的护理,追踪观察疗效。结果:行MP+CTX冲击疗法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疗效满意。结论:系统的护理措施是双冲击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避免诱发因素,有针对性的出院宣教对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及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尿微量蛋白与不同程度蛋白尿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本院58例HSPN患儿、38例HSP患儿及30例正常体检儿童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免疫球蛋白G(IgG)、尿微量白蛋白(M-Alb)5种微量蛋白含量,比较3组尿微量蛋白含量之间有无差异;了解HSPN组尿液M-Alb与其他尿微量蛋白有无相关性;将HSPN组按照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实验分为3组,比较少量、中量、大量蛋白尿5种微量蛋白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N组尿液5种微量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P组尿液β2-MG、R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HSP组相比,HSPN组尿液β2-MG、IgG、M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NAG也升高(P<0.05);HSPN组尿液M-Alb水平与RBP、NAG、IgG呈正相关,与β2-MG无关;少量蛋白尿组5种尿微量蛋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2.914,P〉0.05),与中量、大量蛋白尿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252、15.600,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可较好的反映肾脏损害程度,有助于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诊断,HSPN患儿伴蛋白尿程度加重时,尿IgG和M-Alb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LE病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SLE病儿,女∶男=5.4∶1,中位数年龄为11.5岁;首发症状以皮疹(37.5%)、发热(37.5%)、关节痛(15.6%)、水肿(12.5%)最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71.9%)、皮疹(62.5%)、水肿(28.1%)、头痛(28.1%)、出血(25.0%)、关节痛(25.0%)最多见。辅助检查:血液系统以贫血最多见(40.6%);泌尿系统以血尿(56.3%)、蛋白尿(43.8%)最多见;免疫学指标以抗核抗体(ANA)阳性(96.9%)、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84.4%)、抗核小体抗体阳性(43.8%)、抗SSA抗体阳性(34.4%)多见;C3下降(65.6%),C4下降(59.4%),ESR增快(62.5%)。易误诊疾病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明原因发热、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结论儿童SLE临床表现复杂,以发热、皮疹、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最多见,其中狼疮性肾炎是儿童SLE诊治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朱斌 《华西医学》2009,(5):1240-124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和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P〈0.01。结论: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能提高HSP患儿疗效,减少肾损害,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过敏性紫癜(HSP)病儿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黄芪治疗组同时口服黄芪颗粒,每次3~4 g,每日2次,共8周。随访9~12个月,观察两组肾损害发生情况和HSP反复情况。结果黄芪治疗组随访期间11例(22.0%)发生HSP反复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156,P〈0.05);黄芪治疗组HSP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97,P〈0.05);黄芪治疗组病儿HSPN出现时间为发病后(68.1±43.6)d,对照组为(115.8±49.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93,P〈0.05);对照组并HSPN者中53.3%的病儿发生在HSP发病后3个月内,而黄芪治疗组并HSPN者中71.4%的病儿发生在起病3个月内。两组病儿发生肾损害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有效减少HSP反复,预防或降低HSPN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低亲合力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IgE)低亲合受体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20例和健康同龄儿20例I班低亲合力受体。结果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CD23阳性细胞(25.09%±5.9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96%±4.54%),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gE低亲合力受体的变化可能在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