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血管生成是夫肠癌生长、转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抗血管生成治疗是大肠癌治疗中一个很有希望的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肿瘤血管形成因子之一,已研究出多种治疗策略来抑制VEGF途径,早期研究显示针对VEGF的单抗Bevacizumab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特别是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大肠癌血管生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通过RNA干扰技术阻断大肠癌VEGF及其受体在大肠癌抗血管生成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贝伐单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因而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主要靶点.贝伐单抗是抗VEGF受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目前用于一线治疗大肠癌.  相似文献   

4.
杨林  李玉升 《癌症进展》2006,4(6):510-516
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途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因而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主要靶点。本文重点综述贝伐单抗等几种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叙述消化道其他肿瘤抗VEGF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能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癌血管生成,且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的肿瘤抗血管治疗是HCC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复习近十年相关文献,对VEGF及其受体与HCC肿瘤血管生成和HCC抗血管治疗相关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泰素帝对裸鼠人大肠癌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建立裸鼠人大肠癌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泰素帝的抑瘤作用,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泰素帝对肿瘤组织MVD、VEGF、TSP1表达的影响。结果:泰素帝的抑瘤率为72.4%。泰素帝能显著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下调VEGF和上调TSP1的表达。结论:泰素帝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下调VEGF可能是泰素帝抗血管生成作用机理之一;上调TSP1可能是泰素帝抗血管生成另一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泰素帝对裸鼠人大肠癌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建立裸鼠人大肠癌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泰素帝的抑瘤作用,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泰素帝对肿瘤组织MVD、VEGF、TSP1表达的影响.结果:泰素帝的抑瘤率为72.4%.泰素帝能显著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下调VEGF和上调TSP1的表达.结论:泰素帝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下调VEGF可能是泰素帝抗血管生 成作用机理之一;上调TSP1可能是泰素帝抗血管生成另一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PCNA标记指数(PCNA LI),并分析VEGF与MVD、PCNA LI的相关性。结果:98例大肠癌中,VEGF表达阳性36例(36.7%);VEGF表达阳性的肿瘤其MVD和PCNA LI显著高于VEGF阴性(P<0.05)。VEGF表达与MVD、PDNA LI显示正相关(P<0.05)。有转移组(有包淋结转移移和远处转移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VEGF表达随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增高。结论:VEGF在大肠癌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PDGF-C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PDGF-C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广泛表达,可促进肿瘤生成、加速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PDGF-C可通过上调VEGF水平及激活非VEGF依赖的血管生成通路等机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从而降低抗VEGF治疗有效性。抗VEGF治疗同时降低肿瘤PDGF-C水平,则可减缓肿瘤的生长,并加强抗VEGF治疗疗效本文就PDGF-C在肿瘤生长、增殖、血管生成及其在抗VEGF治疗耐药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VEGF靶向药Avastin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vastin(Bevac izum ab)是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它可抑制VEGF介导的肿瘤血管生成,以“饥饿”疗法促进肿瘤消亡,并减少肿瘤转移途径。该药已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成为首个在临床试验中显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于2004年经美国FDA批准上市,作为一线药与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5-Fu/LV)为基础方案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我们对该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VEGF与肿瘤肿瘤的存活需要充足血供支持,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1]。血管生成是一个多步骤复杂过程,需要大量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1.
血管形成在乳腺癌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的促血管形成因子.抑制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正在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新策略,重组人源性抗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rhMAb VEGF、Bevacizumab、Avastin)正是通过抗VEGF作用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本文就VEGF与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冯佳  宋启斌  彭敏 《肿瘤学杂志》2018,24(7):655-659
摘 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血管生成的关键介质。多项研究已经表明抗血管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晚期NSCLC治疗方式。全文就靶向VEGF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NSCL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肿瘤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其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多种以VEGF及其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已经在临床中广泛用于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肾癌、肝癌、乳腺癌的治疗。高血压是VEGF抑制剂最常见的心血管副作用,但其引起高血压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与之相关的有内皮功能紊乱、NO释放减少、微血管网稀疏、内皮素-1水平的上调等。本文着重讨论VEGF作为抗血管生成靶点的肿瘤治疗作用、VEGF抑制剂引起高血压的分子机制以及此类药物引起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岷  邝胜利  史成章 《实用癌症杂志》2004,19(2):142-143,147
目的 探讨HIF 1α、VEGF、CD3 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68例大肠癌组织 ,常规石蜡包埋进行HIF 1α、VEGF、CD3 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HIF 1α在大肠癌组中的平均表达阳性率为 67.6% ( 4 6/68) ,与正常黏膜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HIF 1α表达随Dukes分期而增强 ;大肠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72 .1%VS 0 ,P <0 .0 1) ,大肠癌组织中HIF 1α表达与VEGF表达有一致性 (P <0 .0 5 )。结论 HIF 1α可通过诱导VEGF生成而刺激大肠癌血管生成 ,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勇  蔡方  邱带妹 《中国肿瘤》2006,15(8):551-55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8例大肠癌组织中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MMP-9、VEGF的表达和MVD值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明显相关;MMP-9、VEGF阳性表达组的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MMP-9与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9与大肠癌血管生成有关,检测MMP-9的表达可作为反映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e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iNOS、eNOS、vEGF的表达,并与正常大肠黏膜、腺瘤组织相比较。结果 iNOS和eNOS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3%、36.11%,与正常黏膜、腺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组织中iNOS表达与VEGF表达有一致性(P<0.05)。结论 iNOS在由VEGF介导的大肠癌血管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TGFβ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以及与VEGF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大肠癌中TGFβ1、VEGF的表达及MVD值,分析TGFβ1与VEGF表达及MVD的关系。结果:98例大肠癌中,TGFβ1阳性37例(37.8%),VEGF阳性36例(36.7%),MVD为19~139.8,平均值为48.7±21.8。TGFβ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与VEGF表达、MVD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TGFβ1是大肠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可直接或通过VEGF间接促进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8.
胡牧  梅炯  蔡宣松 《肿瘤学杂志》2004,10(3):188-191
VEGF和VEGFR因其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的重要靶点.目前应用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物、可溶性受体等方法通过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或耗竭肿瘤细胞产生的VEGF,使VEGF或VEGFR表达减少,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血供,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全文综述了VEGF及VEGFR研究历程、分子结构及其最近几年在抗血管生成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全球恶性肿瘤之最,目前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放疗。新生血管形成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生长,还可协助转移、侵袭,因此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成为晚期肺癌的研究热点。VEGFR是诱导血管形成的关键因子,在包括肺癌的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抑制VEGFR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还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更好的发挥作用。VEGF抑制剂包括:抗VEGF抗体,可溶性VEGFR,抗VEGF受体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目前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小分子药物有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呋喹替尼、尼达尼布、法米替尼,而且有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联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理论基础及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熊斌  张峰  胡名柏  胡卫东  袁宏银 《癌症》2001,20(6):659-660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intratumoral microvescular density, MVD)是影响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的调节,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管生成过程中最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理确诊的 98例大肠癌组织进行 VEGF表达的检测,同时检测 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并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瘤细胞增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