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大肠癌患者血浆狼疮抗凝物质(LAC)水平,探讨LAC对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测定65例大肠癌患者、31例大肠良性疾病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LA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抗凝血酶(AT)水平,分析LAC与其余三者的相关性,计算各指标的阳性率.结果 大肠癌组LAC、D-D、F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对照组,AT水平显著低于两对照组(P<0.001).有转移组LAC、D-D和FIB水平显著高于而AT水平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01).LAC与D-D和FIB均呈显著正相关(r=0.828和0.776,P<0.001),与AT呈显著负相关(r=-0.595,P<0.001).有转移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LAC与D-D、FIB和AT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C与大肠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关,监测LAC水平对评价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和病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讨狼疮抗凝物质(L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抗心磷脂抗体(ACA)在临床不明 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9 例URSA 患者作为观察组和60 例非孕期正常妇 女为对照组。取外周血进行血浆LA 和血清Hcy、ACA 及叶酸(FA)水平检测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 比较,观察组LA、Hcy 及ACA 水平增高(P <0.05),而FA 水平降低(P <0.05);观察组LA 水平与Hcy 水平呈 正相关(r =0.586,P =0.008)。结论 通过检测LA、HCY 等指标,对早期发现具有URSA 风险的患者并进行预 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中抗凝物质的表达水平,以及血浆抗凝物质与血栓栓塞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SLA组和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血浆抗凝物质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以及D-二聚体(DD)含量和狼疮抗凝物比值(LA).依据SLE疾病活动指数,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活动期(60例)和非活动期(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检验指标以及全身血栓栓塞的形成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PC、PS、AT-Ⅲ活性明显下降,而DD含量和LA则升高(P<0.05);与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相比,活动期患者血浆PC、PS、AT-Ⅲ活性下降更加明显,而DD含量和LA比值则明显升高(P<0.05),且活动期患者全身血栓栓塞的发生概率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 <0.05).结论: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评估其血浆PC、PS、AT-Ⅲ活性和LA,能够评估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倩  钟益芳  周颖 《浙江医学》2017,39(3):185-188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狼疮抗凝物质(LAC)水平,探讨LAC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病情进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65例NSCLC患者、4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标准化LAC比值(NLR)、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因子VIII(FVIII∶C)水平,分析NLR与其余4者的相关性以及各指标对深静脉血栓(DVT)预测的价值,观察患者DVT发生率、肺癌转移率以及1年内病死率等指标。结果NSCLC组NLR、D-D、FIB、FVII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对照组,AT水平低于该两组(均P<0.01)。在总体和并发DVT的NSCLC中,NLR与D-D、FIB和FVIII∶C均呈高度正相关,与AT呈高度负相关(P<0.01);NLR预测DV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95%CI:0.846~0.976),均高于其余指标,其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79.5%。有转移组、并发DVT组和1年内死亡组NLR分别高于无转移组、无并发DVT组和1年内存活组(均P<0.01)。NLR升高组肺癌转移率、DVT发生率和1年内病死率均高于NLR正常组(均P<0.05);1年内死亡组肿瘤转移率和DVT发生率均显著高于1年内存活组(P<0.05)。结论LAC是评价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并在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体内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质(LA)的测定,探讨ACA,L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4例、轻度子痫前期15例、重度子痫前期23例)及4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血清中ACA阳性率与LA比值,并分析其在正常孕妇与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①血清中ACA的阳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血清中LA比值: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体内ACA阳性率、LA比值的高低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及病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C)阳性患者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25日我院住院患者中所有LAC检查结果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以LAC标准化比值>1.20判断为阳性,共192例,再将其分为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阳性组28例和APS阴性组(下面简称非APS组)164例,并进行比较。结果 APS阳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7.71±22.52)岁,非APS组男109例,女55例,年龄(53.56±21.17)岁,两组之间的平均年龄与性别组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血栓事件发生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抗β2糖蛋白1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C阳性是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APS血栓事件以动脉血栓为主,APA联合检测对APS诊断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
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狼疮抗凝物的检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风湿内科李皓虹马骥良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C)是一种针对带阴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性疾病患者。LAC在体外凝血试验中有抗凝...  相似文献   

9.
狼疮抗凝物会导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l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但一般没有出血表现。如果狼疮抗凝物阳性同时伴有凝血酶原(FⅡ)低,则会有出血表现,称为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lupus anticoagulant-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LAHS)。现报道我中心近期诊治的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一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重要性,以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对自1998年5月~2000年5月曾在我院治疗的69例房颤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自2000年8月~2002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3例房颤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继之口服华法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归随访1年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用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达到国际标准2.5后,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较仅服阿司匹林非抗凝治疗明显下降.抗凝治疗者出现1例上消化道出血,无出血性死亡病例.结论: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对降低心房颤动所致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率有效,是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某些凝血相关因子的自身抗体在抗磷脂综合征(APS)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APS组、SLE合并血栓亚组[抗心磷脂(aCL)抗体、抗β_2-糖蛋白Ⅰ(抗β_2-GPⅠ)抗体和狼疮抗凝物(LA)均阴性]、单纯SLE亚组(无血栓和病态妊娠史)和正常对照组(健康者)的aCL抗体、抗β_2-GPⅠ抗体、ZgG型抗纤溶酶抗体、IgG型抗凝血酶抗体、抗活化的蛋白C (APE)抗体和抗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抗体。结果①APS组和SLE合并血栓亚组的IgG型抗纤溶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2%和33.3%,均显著高于单纯SLE亚组的13.3%(P值分别<0.01、0.05),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PS组和SLE合并血栓亚组的IgG型抗凝血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5%和50.0%,均显著高于单纯SLE亚组的14.2%(P值均<0.01),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间IgG型抗APC抗体、抗t-PA抗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④IgG型抗纤溶酶、抗凝血酶抗体与血栓/病态妊娠史有关联(P=0.002、0.001)。结论IgG型抗纤溶酶抗体和抗凝血酶抗体与血栓表现相关,临床上对于持续的aCL抗体、抗β_2-GPI抗体和LA均阴性的SLE伴有血栓患者,检测IgG型抗纤溶酶抗体、抗凝血酶抗体可能有助于一些APS病例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及其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SLE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FANA、抗ds—DNA、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00%、70%、30%、44%、52%、22%。IFANA的滴度高低与病情活动状况无关,转阴并不表示病情缓解;抗ds—DNA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相关,持续高滴度常表示疾病活动特别是狼疮肾活动;抗SM抗体与病情无关,治疗后易消失;抗U1-RNP抗体与雷诺氏现象相关;抗SS—A抗体与光敏感相关;抗SS—B抗体与干燥综合征相关。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这3种抗体多持续存在。结论在SLE,各种ANA可能代表不同的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狼疮样抗凝物质(LA)与胃癌患者机体内血液高凝状态的形成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浆蝰蛇毒时间法测定8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32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非萎缩性胃炎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LA比值,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蛋白C活性(PC:A),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栓烷B2(T×B2)、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及计算T×B2/6-k-PGF1a比值.结果 胃癌组LA及T×B2/6-k-PGF1a比值、FIB、T×B2均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均P<0.01),而PC:A则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均P<0.05);胃癌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D-D并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胃癌组中淋巴结转移患者LA及6-k-PGF1a比值、D-D、FIB、T×B2、TXB2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明显患者(均P<0.05);PC:A、6-k-PGF1a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 LA比值的增高与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及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HLA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例伴出血时间延长的HLA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报道加以归纳总结。结果HLAS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与体内凝血酶原活性不完全平行。年轻患者病因以结缔组织病和病毒感染为主,前者激素治疗通常有效,少数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剂或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后者主要发生在儿童,通常在3个月内自发缓解,个别患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年长者常见病因为肿瘤、药物相关或原因不明。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出血患者,应警惕HLAS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抗磷脂综合征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Leng XM  Liu XM  Ai MX  Zeng XF  Tang F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67-1370
目的分析抗磷脂综合征(AP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61例APS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3.1。共有原发性APS 10例和继发性APS51例,在51例继发性APS中,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者48例(94.1%),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33例(64.7%)。61例患者中有49例发生血栓事件,共93例次,以消化系统(21例次,22.6%),肺部(19例次,20.4%),神经系统(17例次,18.3%)和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次,17.2%)多见,另外还包括肾上腺和冠脉血栓等。37例有生育史的女性患者中17例(45.9%)有病态妊娠史。61例患者中有47例(77.0%)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38例(62.3%)狼疮抗凝物(LA)阳性,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APS以血栓形成、病态妊娠和ACL和/或LA阳性为特点;血栓好发部位为消化系统、肺、神经系统和深静脉。ACL、LA和临床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但LA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大于ACL。抗血小板和长期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狼疮带试验(LB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2例LBT活检结果。结果:LBT在SLE中敏感性为78.13%。LBT与抗核抗体(ANA),抗ds—DAN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相近。SLE伴肾损害组LBT阳性率为90.48%,显著高于SLE不伴肾损害组54.55%。结论:LBT是SLE诊断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探讨其与LN临床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肾内科及风湿免疫科收治住院的LN患者54例肾脏病理资料(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sEPCR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①观察组血浆sEPCR及sEPCR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Ⅳ型LN患者sEPCR水平高于Ⅲ型和Ⅴ型(P〈0.05)。②LN患者sEPCR与SLEDAI、24h蛋白尿水平和CRP均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LN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浆sEPCR水平可作为判断LN疾病活动性及肾脏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