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每组108例。常规治疗组对应激性高血糖不作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组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在4.0~6.1 mmol/L,治疗观测期为7 d,期满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后基本痊愈率和显著好转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不良转归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时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轻伤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对改善急性脑血管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血糖控制,观察组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两组患者进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初次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后血糖值以及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观察组患者优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短期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促进作用,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给予糖尿病合并颅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于该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患者中选择110例糖尿病合并颅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研究组55例、对照组55例,分别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常规胰岛素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抗生素使用时间、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住院时间、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抗生素使用时间、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住院时间、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颅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潘托拉唑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潘托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1)。两组治疗前胃液p H值、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胃液p H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胃液p 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止血时间(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0.3)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潘托拉唑治疗ACVD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临床治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胃内酸度及血清胃泌素水平,止血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作用临床治疗ACVD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常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感染中毒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2例感染中毒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配对分成强化组(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和常规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ICU住院天数、MODS的发生率及ICU住院病死率。同时分别于转入ICU后1、3、5、7d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及IL-6水平,并监测CRP变化。结果:强化组的呼吸机使用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ICU住院天数均较常规组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有5例(19.2%)并发MODS,常规组有12例(46.2%)并发MOD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ICU病死率较常规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5、7d强化组TNF-α、IL-6及CRP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减少感染中毒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呼吸机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合成代谢作用及其抗炎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5年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收治的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在常规治疗及营养支持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清蛋白(ALB)、球蛋白(GLB)水平,治疗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院内感染、低糖血症发生情况及院内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ALB、G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ALB、G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院内感染、低糖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在常规治疗及营养支持基础上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更有效地减轻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炎性反应,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认知障碍、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甩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AMI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别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胰岛素一般治疗(B组)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达标血糖值分别为4.4~6.1、6.1~10.0、10.0mmol/L以上),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酶等,同时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A组和B组的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P〈0.01),A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能抑制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炎性介质的表达,从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26.3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ICU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监测与护理对策。方法纳入该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90例ICU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普通护理,监测护理组用全面监测与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满意程度;血糖降低至正常值时间、胰岛素治疗遵医行为;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应激水平;胰岛素泵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监测护理组满意程度、血糖水平、应激水平、血糖降低至正常值时间、胰岛素治疗遵医行为、胰岛素泵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ICU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实施全面监测与护理对策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穆吉兴 《山东医药》2008,48(4):67-68
将219例无糖尿病史的高血压脑出血后血糖>6.5 mmol/L的患者随机分成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认为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明显降低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12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循证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后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止血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患者焦虑(46.31分±8.03分vs 54.77分±9.36分)、抑郁改善情况(49.71分±9.02分v s 58.12分±10.23分)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v s 68.00%,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76.00%vs100.00%,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循证护理,止血成功率较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改善明显,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创伤性脑损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状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高蛋白营养素;观察组患者加用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糖变化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14天内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减轻其对大脑产生继发性损害,为神经细胞的恢复提供较稳定的微环境,对提高临床救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6)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诺和锐强化控制血糖,对照组(n=28)给予糖尿病饮食,避免输入含糖液体治疗。比较2组血糖变化及临床情况,包括胸痛缓解时间、溶栓再通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治疗组血糖平稳下降,胸痛缓解时间缩短,溶栓再通率高,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能提高AMI的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和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动态变化,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炎症因子和糖代谢物质的关系,研究应激性高血糖在急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N组) 、杏丁治疗脑梗死组(X组)、杏丁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组(XA组)、杏丁阿司匹林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脑梗死组(XY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每组15个样品.ELISA法测定IL-6、TNF-α,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IGF-1、INS,化学法测定血糖.结果 X组、XA组、XY组、D组与N组IL-6、TNF-α浓度比较明显增高(P<0.01);2、24、48 h X组、XA组、XY组、D组与N组血糖浓度比较明显增高(P<0.01);2、24 h X组、XA组、XY组、D组与N组INS浓度比较明显增高(P<0.05);D组和X组、XA组、XY组2 w比较IGF-1浓度明显增高(P<0.01).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和脑缺血患者血清IL-6、TNF-α浓度水平无相关性,在急性缺血性脑损伤中应激性高血糖不会通过炎症途径增强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于发病24h内住院的AMI患者84例,入院后根据血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结果,分为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54例(观察组)和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39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观察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4.4%,高于对照组的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心功能损害严重,且易发生心血管事件,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可判断心功能损害程度及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化血糖控制AECOPD伴应激性高血糖在无创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60例AECOPD导致2型呼吸衰竭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控制组(强化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无创通气时间和失败率、28天死亡率;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7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强化组无创通气时间及无创通气的失败率与常规组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强化组患者第3天和第7天血清中IL-6和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死亡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强化血糖控制提高AECOPD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无创通气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应激性高血糖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24h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者为观察组(以下简称观察组),不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者为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病情转归对比比较,统计学以χ^2处理。结果观察组发生病情恶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转归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08至2009-04初次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且在12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29例非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分析,以空腹血糖≥7.0 mmol/L划分为有应激性高血糖组(n=121)和<7.0 mmol/L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n=208)两组,随访50天,进行应激性高血糖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及死亡发生风险的Cox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是36.8%(121/329),50天内总病死率是8.5%(28/329).与无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相比,有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的年龄偏大[(64±12)岁vs(58±12)岁,P<0.001]、女性患者较多(33.1%vs 13.9%,P<0.001)、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者较多(52.9%vs 15.9%,P<0.001),血糖浓度较高[(9.1±3.3)mmol/L vs(5.4±0.4)mmol/L,P<0.001],病死率较高(16.5%vs 3.8%,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提示高龄[比值比(OR)1.024,95%可信区间(CI)1.001 to 1.047,P=0.043],女性[OR 3.013,95%CI 1.617 to5.616,P=0.001]和心功能Killip分级愈高[OR 2.161,95%CI 1.532 to 3.048,P<0.001]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两组患者50天内发生的死亡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死亡[OR 2.459,95%CI 1.022 to 5.921,P=0.045]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高龄、女性、心功能Killip分级愈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示老年女性心功能愈差愈容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创伤性脑损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状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高蛋白营养素;观察组患者加用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糖变化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14天内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减轻其对大脑产生继发性损害,为神经细胞的恢复提供较稳定的微环境,对提高临床救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性高血糖在危重症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严重影响其预后。应激性高血糖正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其发生机制目前已经基本阐明。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主要是胰岛素治疗,研究表明胰岛素治疗可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其预后。但由于胰岛素治疗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时间较短,胰岛素治疗的血糖控制目标仍然存在一定争议,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血糖控制目标。本文在简述应激性高血糖的流行病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机制及其重要临床意义。回顾了胰岛素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胰岛素治疗的原则和对于不同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