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药功效认识发展的分析,并考虑到目前的功效在记述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药功效在认定与记述上应遵循功效的认定基础是药物的临床疗效,功效在认定时应充分考虑到“方药离合”的情况,功效不能与应用相混淆以及在功效表述上应力求直接功效和与间接功效泾渭分明,用语应力求规范等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药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每味药物功效的认定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纵观古今本草中的记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述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地理空间、医家认识、学术流派、配伍环境等差异有关。中药功效的再衡定值得深度探讨,厘清功效的“源”与“流”、正视基础功效与方药离合、斟酌药物剂量等可作为探讨研究的主要原则。基于传承与创新,提出以重视古今文献中药功效的整理、加强名老中医临床用药经验的传承、引入现代临床和药理研究、利用药用植物亲缘学推演功效等作为中药功效研究的主要路径,对中药功效的统一规范化、中药临床疗效的提高及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床中药学是一门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学科。笔者在《临床中药学》教学中体会到,功效是临床中药学的核心,要求学生依据每一味药物的个性,掌握每一味药的功效,通过功效推导主治,将功效与主治对应起来进行记忆,有助于学好临床中药学。1理解中药的功效时应注意的问题功效既表明药物本身的功能(或能力),又反映药物(主体)作用于人体(客体)后产生的效果。将“功效”用于中医(方)药作用的记述,首见于宋代苏轼的《圣散子后序》:“圣散子主疫,功效非一。去年春,杭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1]。古代本草在论述药物时,功效…  相似文献   

4.
中药疗效和炮制的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中药疗效的认定、社会用药风潮、中药炮制方法的历史演变事例,说明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潮、习俗和经济因素无不影响到中药的方方面面.因此中药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性和人文特征.有记载的药物功效,并不全来自医生的经验.不同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决定了他们会接受什么样的药物.古代炮制法有3大类:有效的医疗炮制、虚玄的道家炮制、无效的商业炮制.在对中药功效和炮制进行外史研究的基础上,应把中医药历史文献研究提高到与临床、实验三足鼎立的地位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瞿麦对妊娠影响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麦对妊娠影响的文献研究李兴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瞿麦;妊娠禁忌药;催产;堕胎;抗生育瞿麦又名巨句麦,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关于瞿麦的药用,历代医籍记述多注重其利尿通淋、破血通经的功效,很少对它在妇产科应用时的妊娠禁忌...  相似文献   

6.
仲景学说量效关系举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仲景用药十分注重量效关系,作者以《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几味常用中药为例进行分析,如半夏功效随其剂量的加大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桂枝,生姜,白芍与黄连在不同用量下发挥不同的功效。临床用药不仅掌握药物功效与指征,还应重视量效关系,如此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类药正名     
我国目前使用的中草药已达数千种,但由于南北地域,东西风土之异,对某些药材的识别、命名、功效记述等存在着一物数名,一名数物,功效混杂的现象,给医疗、教学、科研带来一定的影响。今择常用中药数种,从功用上加以辨析正名,使初学者对此类中药有明确的认识,以防差错,确保用药安全。 一、五加皮 市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之分,非一物之产南北,实系品种不同之药材,功效迥异,必须正名。 南五加皮指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  相似文献   

8.
为了区别中药功效与药效,回顾中药功效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中药功效的结构。中药功效可以分为作用对象和作用类型两部分,绝大多数功效作用对象与中医的核心概念相关,中药的功效无论是从作用对象还是作用类型来说均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与中药现代化的药效有很大不同。中药功效研究的主体应当是中药对证功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目前常见中药品种出现的混淆、误用或错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整理,认为导致中药混淆和误用的原因主要有药材的误种、误采、误收,本草记述不详而导致源头出现问题;人为制假、售假,药名相似导致药材流通中品种混乱;医生处方用名和书写不规范,中药调剂人员生、熟炮制品不分,或将名称、性状、功效、来源相似的中药混淆和误用导致中药应用过程中出现错乱。因此,应规范中药处方用名及书写;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和监管;澄清混乱,正本清源;同时还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药功效分类的药性表达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明清本草文献为主体,结合现代认识与研究,探索中药分类中药性(性能)与功效之间的相关信息特征,分析其相关规律性,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提供思路。认为中药功效是基于性能与病证相关性的高度概括。中药功效分类具有一级三层次规律,常以五味-四性-归经为主线,结合"证-效"概括,表现为以"性能-病证-药效"方式综合表达的分类特点。因此,主张按功效分类研究中药药性理论,尤其应重视各性能之间、性能与病证以及药效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1.
几种常用中药的鉴别与临床应用蒋立荣,葛芳艳,化玉梅(临沂市兰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关键词中草药鉴别降香、沉香、檀香、苏木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但由于这几种中药同属茎术类,在形状及中药名称上容易混淆,本文从性状、功效及临床应用几方面做一比较,以资鉴别。1性状...  相似文献   

12.
在中药学的形成及发展初期,古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朴素认识,虽与后世观念有所不同,但是有着实践基础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也证实其中有些是正确的,应加以发掘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浅议中药炮制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中药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药物经炮制后,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是生产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中药炮制与中医相伴而生,古代很多医家非常重视炮制对中药功效的影响。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记述了100余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唐代的《新修本草》则是中国的第一部国家药典。从唐代起,炮制技术开始受到政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中医在辨证施治中对中药炮制的不同要求,就中药炮制前后的不同药性,功效及应用上的差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药用法与功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药用法与功效的关系,通过对中药制剂、剂量、给药途径、服药时间等方面的应用分析,说明中药功效受用药方法的影响。用药方法的不同,药物功效则发生变化。要保证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4种中药常用品种的基源进行了考证,提出药材基源不同,势必造成有效成分不同,功效有异,应区别使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贝叶斯网络在中药活血化瘀功效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贝叶斯网络学习算法预测中药活血化瘀功效。方法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贝叶斯网络学习算法,研究了55味常用中药的活血化瘀功效与9个药理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贝叶斯网络结构和条件概率表。结果利用建立的贝叶斯网络功效与药理的关系模型进行数据分析,预测了中药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概率值。结论贝叶斯网络可用于中药或中药组分功效的预测,为发现中药功效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中药功效的结构及其表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的功效表述历来存在着相当混乱的现象,中药功效表述的缺乏规范性严重影响中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中药功效的结构及其属性认识不清造成的,为此提出建议:从对证功效、对症功效和对病功效三个方面对中药功效加以归纳、表述,并规范之。文中就对证功效、对症功效和对病功效的含义及其意义,以及在划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同时认为只有对中药功效进行这种结构划分,才有利于中药临床和实验研究,才真正赋予临床中药学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事物的命名是非常讲究的,例如人名。中药的名称亦是如此。其或指出功效特点、形态特征,或是入药部位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将中药名称进行适当的解释,以突出该药的重要特征,加深学生印象,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20.
以祛风湿类中药为例,围绕功效评价的进程效应指标和功效产生的始动因素,阐释"中药功效与物质基础科学内涵的内在关联机制"的研究思路。从功效结局路径(POP)3个关键要素——功效分子起始事件(始动因素)、功效关键事件(功效进程拐点)及功效结局出发,建立中药功效与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推动中药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