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无已知心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左心室肥大(LV H)、冠状动脉疾病及亚临床心肌病的患病率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根据这些疾病的发生率,确定血浆脑利钠肽(BNP)能否作为确诊亚临床左心室(LV)功能不全的筛查工具。方法:以无已知心脏疾病的无症状糖尿病患者(n=101)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临床评价、BNP测定、运动应激试验及详细的超声心动检查。排除明显功能不全及缺血者,依据心肌收缩(Sm)和舒张速度(Em)评估亚临床心肌功能。评价亚临床功能不全与临床、生化、运动试验及超声心动检查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患者中,运动诱导室壁运动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无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心力衰竭(HF)患者中,评估应用延迟钆增强(LGE)心血管磁共振(CMR)技术鉴别左室(LV)收缩功能不全是否与CAD有关的可行性。背景:在已知CAD患者中,LGE-CMR能够鉴别CAD相关LV收缩功能不全和扩张性心肌病。方法:71例无心肌梗死病史、无提示CAD的Q波或临床症状的HF合并LV收缩功能不全患者接受了LGE-CMR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26例患者(37%)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CAD(主要心外膜血管狭窄<70%)(血管造影阳性组),45例(63%)冠状动脉无阻塞(血管造影阴性组)。血管造影阳性组中21例患者(81%)显示…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LV)肥厚作为心血管疾病(CV D)的一个危险因子在女性中要强于男性,但目前并不清楚这种报道的性别差异确实存在还是试验设计的问题。在Com m unities研究中,从美籍非裔人群中搜集到超声心动图监测LV肥厚(定义为LV质量/高度2.7<51g/m2.7)的资料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发生CVD事件的患者(男性57例,女性62例)平均随访4.9年(IQ R4.3~5.6年),包括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以及中风。共做了两项分析。首先,根据患者的习惯将340例男性和812例女性LV肥厚的患者进行了样本配对,并估计了性别…  相似文献   

4.
梗死面积已被确认为左室(LV)重构的标志。拟评估与峰值肌钙蛋白水平(已确立的心肌梗死面积指标)相比,由延迟增强的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评估的心肌/微血管病变对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LV重构和LV射血分数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常规急性心梗治疗模式比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绿色通道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随访结果进行评估。方法该项前瞻性研究选取了南京市第一医院2011-2013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15例,其中绿色通道组68例,非绿色通道组247例。临床结局包括30 d随访内以及1年随访内发生的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再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确定的支架内血栓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主要临床终点是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包括了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再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绿色通道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30 d内心源性死亡(2.9%vs 2.0%)、非致命性心肌再梗死(2.9%vs 2.8%)、确定的支架内血栓(1.5%vs 0.8%)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未经绿色通道组救治的患者,而绿色通道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1.5%vs 1.6%,P=0.93)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4.4%vs 5.4%,P=0.78)的发生率均低于非绿色通道组。绿色通道组心梗患者在1年内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再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确定的支架内血栓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4%、2.9%、2.9%、1.5%、5.9%,均小于非绿色通道组(7.3%、4.5%、3.6%、2.4%、11.3%,均P>0.05)。结论与非绿色通道组患者比较,经绿色通道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1年随访结果事件的发生率均较低。因此,绿色通道的设置对抢救急性心梗患者有益,应积极在中国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心肌灌注超声心动检查对23例室间隔运动异常并在2周内接受了血管造影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阻塞冠状动脉供血部位的实时平均灌注积分(平均灌注积分=平台声强度×灌注率)较低(7.5dB/svs22.6dB/s,P<0.005),同时其收缩末期触发时积分也较低(8.6dB/s vs20.9dB/s,P<0.001)。在16例伴有室间隔运动异常的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14例平均室间隔灌注积分低(<12dB/s),而在7例不伴有室间隔运动异常的患者中,6例平均室间隔灌注积分正常。心肌灌注超声心动检查在检测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的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Spevack D.M.$Dr…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与流速编码(VE)M RI对左室(LV)不同步的评估效果。背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被推荐用于心力衰竭、LV功能降低和QRS波群宽大的患者。其选择主要基于心电图标准,但新近资料提示心室内不同步应首选该治疗。TDI可完全评估LV不同步,但尚未将其与其他显像方法进行直接比较。与TDI相似,VE M RI可直接测量心肌室壁运动。方法:20例心力衰竭、收缩性LV功能障碍且QRS波群宽大的患者以及10例QRS波群时间和LV功能正常的个体被纳入研究。获取TDI和VE M RI资料对心室内不同步进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除了临床危险标志外,左室(LV)收缩功能指数也是急性心肌梗死(MI)后有价值的预后标志。以往的研究也提示LV舒张功能可能对预后有影响。本研究拟评价这一假设是否在大样本量行溶栓治疗的急性MI患者中也成立。从608例参加ATTACC研究的患者中选择520例ST段抬高急性MI患者,入院后4d(2~10d)进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其后随访的31个月(s=±11)中,57例(11%)发生心血管性死亡,77例(15%)发生非致命性急性MI,124例(24%)发生联合心血管终点事件(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血管性死亡)。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所有左室收缩功能指数均可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电机械标测与X线左心室造影对正常及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肌状态的评价. 方法:家猪8头,分别于栓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后进行双斜位左心室及电机械标测. 结果:正常心脏电机械标测获得的左心室三维图像与双斜位左心室造影图像吻合. 梗死后1 h 左心室造影与电机械标测图形吻合,但电机械标测可以区分缺血区域和梗死区域. 结论:电机械标测可以获得与左心室造影一致的左心室三维立体图像,并且可以区分缺血与梗死心肌.  相似文献   

10.
汪蓉 《吉林医学》2013,34(18):3616-361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的资料,评估心肌桥的检出率、发生部位分布及其他相关的特点。结果:10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共发现62例心肌桥患者(57.4%),62例患者心肌桥平均长度(14.6±3.9)mm,平均宽度(2.8±1.4)mm。发生冠状动脉粥样者46例,其中前降支36例(78%)。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准确诊断心肌桥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肥胖与心力衰竭有关,但是体重,独立于并发症,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我们拟明确体重指数(BM I)和胰岛素水平是否与亚临床心肌功能紊乱有关。方法和结果:对109例超重或肥胖患者和33例对照者(BM I<25kg/m2),采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肌Doppler源性收缩期(sm)和舒张早期(em)流速、应变和应变率显像、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CVIB)组织特征及心肌标化背向散射积分(cIB)。BM I与左心室(LV)容积及室壁厚度有关(P<0.001)。与对照者相比,严重肥胖患者(BM I>35)的LV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心肌反射性增加,依据是平均长轴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和心肌灌注成像(MRMPI)联合延时增强(LGE)扫描检测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行CMR、MRMPI及LGE检查,选择左室四腔心水平长轴、垂直长轴和不含流出道的心底层、乳头肌层、心尖层3层短轴位层面行CMR扫描,根据心肌运动幅度和室壁增厚率半定量计分;同层面MRI首过灌注检测和LGE心肌扫描室壁灌注强化程度及心肌活性,根据冠状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定义4分级法心肌梗死透壁程度。结果 CMR与SCA两种方法对CAD患者诊断存在较好相关性(kappa=0.664),CMR评估心肌缺血或梗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2%和90%,诊断总符合率84.38%。结论 CMR心肌灌注与活性检测可有效评价心肌存活性,对指导血运重建具有重要作用,间接降低CAD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内容:基线左心室(LV)质量增加预示高血压的心血管(CV)并发症,但是低LV质量与高血压治疗期间的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明确抗高血压治疗期间LV质量的降低是否会改变主要CV事件的危险因素,并且独立于血压改变。设计、地点和参与者:从1995年到2001年,LIFE(洛沙坦干预降低高血压患者终点事件研究)随机临床试验的前瞻性队列亚组研究,总共941例前瞻性确定的年龄55~80岁且具有心电图LV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入选LIFE试验时测量LV质量,并每年随访一次,平均随访4.8±1.0年,以观察CV事件。主要终点观察:CV死亡、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和半自动化心内膜构型探测法来分析左心室(LV)电机械不同步性的系统。18例序贯患者进行了3-DE检查。应用Tom Tec4D LV软件,在整个心动周期中,重建一个三维心内膜表面。M atlab软件生成了彩色标测图,显示局部LV移位部位及时间。在节段性水平,Bland-A ltm ann评估显示LV移位0.1±3.0m m,所有节段移位-5.5±160m s(偏倚±2s),非心尖部节段移位-1.6±94m s。3-DE结合半自动化构型探测法是可行的,并为评估LV心内膜移位及电机械不同步提供了独特的信息。通过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半自动构型探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连续167例术前无心肌梗死的心绞痛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和短期随访结果,评估单纯心绞痛患者OPCAB手术的疗效。方法:无心肌梗死的心绞痛患者167例,男113例,女54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64±8)岁。167例OPCAB手术全部成功,没有术中中转体外循环的情况。结果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3 3±0.8)个,移植物取乳内动脉114侧,桡动脉74例,大隐静脉143例。住院期间无死亡,机械通气时间(9±5)小时,心脏指数(CI)(3.6±0 9)L/min·m2,第一天心包纵隔引流液(489±296)ml,输血38例,监护时间(55±21)小时。术后并发症二次开胸止血2例,新发脑卒中2例,无纵隔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肾功能恶化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随访时间1月~17.5月,平均(9±5)月,术前心绞痛完全缓解,无心脏事件出现,随访期间1例非心脏性死亡。结论:OPCAB手术显著改善无心肌梗死的严重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心绞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无论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及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左心室(LV)舒张功能障碍常发生在2型糖尿病(D M)患者中。有关这些患者LV心肌组织张力资料是有限的。测量了28例2型D M患者(33~70岁)LV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三维(3D)参数,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LV舒张功能障碍,LV射血分数正常。对照组共31例(19~74岁),经磁共振成像排除心脏病。三维成像的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 M患者收缩期二尖瓣顶部移位降低12%(P=0.040),舒张期二尖瓣顶部速度降低21%(P=0.008)。与对照组相比,D M患者收缩期横轴与长轴张力的峰值及主要的三维缩短张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和N-末端心房利钠肽(Nt-proANP)是慢性心衰患者和一般人群中心血管病风险的有力标志。研究目的是探讨高水平的Nt-proBNP或Nt-proANP是否也能预测高血压和左室(LV)肥厚患者心血管性死亡、非致命性脑卒中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CEP)。方法:安慰剂治疗2周后,对参与LIFEecho亚组研究的183例心电图提示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三方面的评估。免疫法测定基线水平Nt-proBNP和Nt-proANP。然后随访60±5月。结果:Cox回归模型分析,Nt-proBNP(每增…  相似文献   

18.
周嘉  陈长志  陆佩中 《上海医学》2002,25(6):324-326
目的 为避免体外循环可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 ,本研究对一些选定的病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一新的心肌血管重建技术 ,并证明该技术安全、有效。方法 选择 5 9例血管条件较好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血管搭桥术 ,患者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左冠状动脉 ,且大多伴有冠心病外科手术高危因素。平均搭桥 2 .7根。结果 早期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1.7% ) ,手术转换 2例 (3.4 % ) ,“桥”失败 1例 (1.7% ) ,术后非致命性心肌梗塞 4例 (6 .8% ) ,肾功能衰竭 1例 (1.7% ) ,胸骨感染 1例 (1.7% ) ,接受输血 19例 (32 .3% )。早期随访情况 :死亡 2例 ,心绞痛复发 4例 ,充血性心功能衰竭 1例 ;术后均无脑血管意外、再次手术止血、室上性心律失常、下肢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减少 1.3d ,用血量减少 5 0 % ,住院费用减少 1/ 3。随访病例中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4 7例 ,其中仅 2 .6 %的血管桥狭窄大于 5 0 % ,所有胸廓内动脉血管桥均通畅。结论 对具有冠心病的外科手术高危因素、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者 ,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心搭桥术 ,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该技术仅适用于冠状动脉解剖条件较好的病例 ,且其远期结果需要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19.
背景:虽然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已经用于判断不可逆的心肌损伤,但目前尚无研究评估其作为唯一的活性测定工具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的作用,也无血管重建术后重复进行延迟增强MRI方面的研究。在一项对非体外循环或体外循环CABG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中,假设:①术前行延迟增强MRI在预测心肌活性中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②围手术期发生的心肌坏死会影响后期局部室壁运动的恢复。方法和结果:对52例行多支血管CABG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早期(6d)和术后晚期(6个月)电影MRI检查以评估其整体和局部的功能,并用延迟增强MRI评估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2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2):165-168
目的:探讨心肌桥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弋矶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的237例患者,根据心肌桥冠状动脉收缩期压缩程度分为2组,Ⅰ级组(冠状动脉收缩期受压程度<50%),Ⅱ级组(冠状动脉收缩期受压程度≥50%);正常对照组为行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及心肌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正常对照组与心肌桥亚组左心室构型及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临床诊断为单纯心肌桥的患者42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检出率为17.7%,均为左前降支;与心肌桥Ⅰ级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心肌桥Ⅱ级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e′降低,E/e′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桥Ⅰ级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心肌桥Ⅱ级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左心室舒张功能随着心肌桥冠状动脉收缩期压缩程度加重而逐渐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