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在前期用表面化学方法进行防治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制剂处方筛选基础上,通过建立尘肺动物模型,用生物发光技术从清除自由基能力角度对制剂进行处方筛选,获到了有良好表面性能和一定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人工重组肺泡表面活性剂制剂处方。该制剂有待经模型动物防治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2.
人工重组肺泡表面活性剂(APS)是基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中存在的肺泡表面活性剂缺乏和过量自由基引起肺损伤两种主要发病因素设计研制的。内毒素致ARDS大鼠的预防给药试验结果表明,APS能显著降低动物死亡率(4647%→1617%)和肺水肿程度(W/D从555→484)。同时,肺灌洗液的表面性能也有明显改善(平衡表面张力从6186→4702mN·m-1,正常4394mN·m-1;最小表面张力从3041→716mN·m-1,正常349mN·m-1)。动物初步预防试验的结果支持ARDS防治药物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志强  马远鸣  奚念朱   《药学学报》1997,32(2):127-130
人工重组肺泡表面活性剂(APS)是基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中存在的肺泡表面活性剂缺乏和过量自由基引起肺损伤两种主要发病因素设计研制的。内毒素致ARDS大鼠的预防给药试验结果表明,APS能显著降低动物死亡率(46.47%→16.17%)和肺水肿程度(W/D从5.55→4.84)。同时,肺灌洗液的表面性能也有明显改善(平衡表面张力从61.86→47.02mN·m-1,正常43.94mN·m-1;最小表面张力从30.41→7.16mN·m-1,正常3.49mN·m-1)。动物初步预防试验的结果支持ARDS防治药物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盛辉  陆权 《世界临床药物》2003,24(2):103-105
过去15年,表面活性剂疗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标准疗法。确实,以前很少有哪一种药物能象表面活性剂这样明显地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尽管这种疗法的优点无庸置疑,但同其他各种疗法一样,我们必须注意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它可能会影响支气管-肺、心血管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对血流动力学及脑灌注的影响外源性表面活性剂对肺及体循环有多种影响。肺表面活性剂缺乏的患者应用天然表面活性剂可即刻改善肺氧合状态,这可能是通过开放肺萎陷区、稳定肺泡、改善通气-灌注或是通过上述共同作用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住的126例早产儿,分为预防组30例,治疗组96例,预防组生后6h内给气管插管,经气管插管将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气管内注入;治疗组在确诊RDS后应用珂立苏,方法同预防组。观察用药后临床表现、血气改变、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预防组RDS发生率、氧疗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组;24h后血气分析预防组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意义;预防组脑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珂立苏预防早产儿RDS能减少RDS的发生率,减轻病情,缩短氧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刘平 《云南医药》2007,28(2):115-117
近几年,国内发达地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时,应用肺表面活性制剂(PS),有较好的疗效。本院近两年也进行了该项治疗,现将PS治疗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作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常并发呼吸衰竭,病理上以肺不张和肺透明膜形成为特征。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自开展使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2010年4月我科应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BDS)18例,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NRDS患儿18例,均符合儿科学NRDS诊断标准.男11例,女7例,平均胎龄(33.5±3.5)周,平均年龄(7.0±4.5)h,平均体质量(2.2±0.5)kg.1.2 方法对所有患儿经气管插管滴入珂立苏,并配合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2010年4月我科应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18例,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凤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66-2768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RDS早产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滴注P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及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aO2和PaO2/FiO2分别为(67.10 ±3.88) mmHg和(191.30±10.72),均较治疗前的(43.81±3.78)mmHg和(81.71 ±5.34)及对照组的(53.35 ±3.86) mmHg和(126.88 ±8.50)显著增加(t=9.35、9.50、7.34、7.20,均P<0.05);而PaCO2为(37.38±3.65) 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9.15±4.27) mmHg和对照组的(58.76±3.86) 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5、7.6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室内出血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分别为4.65%和6.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和16.28%(x2=7.68、7.39,均P<0.05);而两组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可快速、有效的改善患儿肺功能及病情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且疗效显著。但具体实施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方法学问题尚未达成普遍共识。本文归纳了以近三年为主的国内外文献,对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用药时机、给药途径及剂量范围等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氨溴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将47例NRDS随机分为两组,氨溴索组22例,30mg/(kg·d),分3~4次静脉给药,连用3d;PS组25例,首剂200mg/kg,气管内给药,重复100mg/kg,间隔6h以上,最多用3次。结果氨溴索组治愈13例占59.18%,好转3例占13.6%,死亡6例占27.3%;PS组治愈18例占72%,好转2例占8%,死亡5例占20%。两组比较,PS组疗效高于氨溴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P〉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P〉0.05)。结论氨溴索与PS治疗NRDS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早产儿12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20例早产儿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气管插管后气囊加压同时直接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后拨管,然后低流量吸氧支持治疗。对照组是呼吸机支持下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上机3~7d后拨管。观察两组NRDS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RDS发生率、CPAP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可明显减少NRDS的发生率,减少CPAP的使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呼吸机支持下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5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氧气驱动吸入组和气管插管组,各26例,分别通过氧气驱动吸入和气管插管滴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24h后2组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6h和24h后,氧气驱动吸入组与气管插管组血气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氧气驱动吸入组肺部感染1例(3.8%),气胸、肺不张0例;气管插管组肺部感染8例(30.8%),气胸2例(7.7%),肺不张1例(3.8%).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8,P<0.05).结论 氧气驱动吸入能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临床表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早产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28例早产儿IRDS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以及CPAP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和CPAP参数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早产儿IRDS效果良好,可使患儿的症状、动脉血气指标、CPAP参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产前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7例患儿采用产前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33例患儿仅采用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呼吸机参数高浓度氧持续时间和最高MAP水平。结果实验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机参数高浓度氧持续时间和最高MAP水平都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最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