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性肠病其中的一种。病因目前还不清楚,主因与免疫系统、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病变以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病变主要累及乙状结肠,也可累及其他部位或全部结肠。亚洲地区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UC的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2000-01/2007-09笔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以藿香、炒白术为君药的一结肠康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96例,取得了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 UC 患者(疾病组)与26例健康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UCAI)评估 UC 患者的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 UC 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比较 UC 患者与健康人以及不同严重程度 UC 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UC 患者血清 IL-1β、IL-8和 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UC 患者血清中 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的 IL-4与IFN-γ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 UCAI 标准评分,重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轻度或非活动期的 UC 患者数量分别为17例、29例和41例。重度活动期 UC 患者血清 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轻度或非活动期 UC 患者(P <0.05);IL-1β、IL4、IL-10与 IFN-γ水平在不同活动期的 UC 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胞因子 IL-8、TNF-α与 UC患者病情相关,可能对 UC 的病情评估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症性变 ,以溃疡糜烂为主。该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 ,但国内也有增高趋势。尽管对 UC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 ,对象的差异及技术上存在的多种困难等原因 ,迄今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本文对近期有关 UC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文献加以综述 ,以便为 UC病因学和诊断学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 自身抗体与 UC病理变化的关系围绕免疫学因素特别是自身抗体在 UC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一直是 UC研究领域的热门…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桂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048-305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发生在结肠、直肠黏膜的弥漫性炎性病变,病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饮食、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病以欧美多见,近年国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UC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肠组织中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3例UC患者(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肠镜检查行肠内息肉切除术治疗的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肠组织中PKM2水平,并分析其与U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KM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镜下缓解期患者PKM2水平高于镜下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PKM2水平与UCEIS评分呈负相关(r=-0.918,P<0.001).103例UC患者中有35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另68例纳入预后良好组,两组血清CRP水平、UCEIS评分及PKM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CEIS评分和PKM2水平为U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KM2评估UC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最佳截断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7、91.43%和83.82%.[结论]UC患者组织中的PKM2蛋白水平较低,且为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对于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乳酸杆菌变化及其与临床分期、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UC患者为UC组,其中活动期69例、缓解期51例;另按照年龄、性别适配原则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肠道乳酸杆菌、炎症指标水平,并分析UC组患者各指标其与病情分期的关系,以及乳酸杆菌与炎症指标的关系。结果 UC组患者乳酸杆菌数量、血清白介素-4(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17、25.42,P均<0.05),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6.70、-16.02、-15.67,P均<0.05)。UC活动期患者Mayo评分高于UC缓解期,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低于UC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54,t=6.22,P均<0.05)。UC活动期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UC缓解期,血清IL-17、IL-23、TNF-α水平明显高于UC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08、-9.12、-9.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染性结肠炎(IC)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原因。方法:选择9例IC误诊为U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初诊为UC的患者,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常规及病理报告等相关临床资料予以否定,按IC给予诊断性治疗,全部治愈。结论:IC误诊为UC原因较多,提高肠镜医师及临床医师的诊断水平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周红兵  吴小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511-1513,151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 (HAD)对86例UC患者(UC组)及 86例健康者(对照组)评分,比较两组以及UC组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的评分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UC患者HA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UC患者病情程度增加,H...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91~2001年收治溃疡性结肠炎(UC)38例,其中初诊误诊7例,误诊率18.4%.现就此作一临床分析,以提高UC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亚洲UC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虽然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现有的研究表明该疾病的发生受到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因素共同影响。近年发现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在UC患者肠黏膜和血清中有异常表达,表明IL-33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现就IL-33在UC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C(IL-17C)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表达的意义以及体外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6月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32例UC患者为UC组,另外选择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的血清IL-17C水平。根据UC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UC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UC组,根据年龄不同将两组分为<40岁、40~60岁、>60岁组,比较不同分组的IL-17C水平。结果 UC组IL-17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ng/L:251.72±90.49比138.30±6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UC患者的IL-17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IL-17C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UC组各年龄段IL-17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对照组和UC组内不同性别之间的IL-17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IL-17C可能在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对诊断UC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利于UC的体外诊断。  相似文献   

12.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据报道,UC的发病率逐步上升。作者统计发现,近几年来人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的UC患者,不仅呈现出人数递增的趋势,也出现病情加重、症状复杂的趋势,因此作者认为针对住院的重度UC患者必须在原有UC的护理常规上增加新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肖修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364-1365,1368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含量变化,为UC治疗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确诊的57例UC患者,其中缓解期28例,活动期29例,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运用可培养细菌菌群分析方法,对每例受试者粪便进行分析;清晨空腹抽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 法测TNF-α含量,采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测内毒素水平.结果 UC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对照组比较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1);双岐菌UC缓解期组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数量明显减少,与缓解期组、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C活动期组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与缓解期组、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C活动期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缓解期组、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酸杆菌数量与血桨内毒素水平、血清TNF-α含量均呈负相关(r=-0.860、-1.038,P<0.01);双岐菌数量与血桨内毒素水平、血清TNF-α含量均呈负相关(r=-0.932、-0.843,P<0.01).结论 UC患者存在菌群失调;测定UC患者血TNF-α、内毒素水平有益于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癌抗原125(CA125)及内毒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80例UC患者的CA125及内毒素检测资料,并与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的CA125及内毒素检测资料相对照分析。结果 UC活动期患者的CA125水平明显高于UC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受试者(P<0.05),而UC缓解期患者的CA125水平与健康受试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将UC活动期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患者的CA125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UC活动期患者的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UC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受试者(P<0.05),而UC缓解期患者的内毒素水平与健康受试者之间无差异(P>0.05)。将UC活动期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内毒素水平随着病情加重逐渐上升,三组患者的内毒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的CA125和内毒素水平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其内毒素水平与UC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评估两者对UC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87例UC患者纳入UC组,收集6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NLR和PLR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PLR与临床常用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和PLR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并与常用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UC组患者外周血NLR和PL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LR、PLR均与WBC、CRP和ESR呈正相关(P<0.05)。NLR用于诊断UC的最佳临界值为2.6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和62.6%,AUC为0.758,PLR用于诊断UC的最佳临界值为163.4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60.6%,AUC为0.759,两者均优于WBC(AUC:0.687)和PLT(AUC:0.745),稍逊于ESR(AUC:0.783)和CRP(AUC:0.830)。NLR联合CRP、PLR联合CRP对UC的诊断价值均优于CRP单独检测。结论NLR和PLR在UC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升高。NLR、PLR诊断UC的效能优于常用指标WBC和PLT,其与CRP联合应用可提高U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pANCA与UC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pANCA和ASCA水平。结果 pAN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2.5%、96.1%,联合监测p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2.5%、100%。pANCA阳性率高低与UC活动状态、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无关。结论 pAN-CA是UC较特异血清抗体,可用于鉴别UC和克罗恩病(CD)。联合监测pANCA/ASCA可进一步提高诊断UC的特异性。但pANCA与UC活动性、病情轻重程度、病变范围无关。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据报道,UC的发病率逐步上升.作者统计发现,近几年来人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的UC患者,不仅呈现出人数递增的趋势,也出现病情加重、症状复杂的趋势,因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方法:检测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UC组结肠黏膜中IL-4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0.1591±0.1014)(P〈0.05),IFN-γ和TNF-α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4481±1.1661、1.8349±1.6417)(P〈0.01)。结论:UC患者结肠黏膜中IL-4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IFN-γ、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IL-4、IFN-γ、TNF-α表达的改变是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予生 《临床医学》2010,30(7):10-11
目的对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CRP与UC患儿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5例活动期UC患儿、14例缓解期UC患儿及32例健康儿童血清标本,检测CRP水平,研究CRP与UC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对UC患儿进行有效治疗,进一步观察CRP与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UC患儿血清CRP水平比缓解期患儿及正常儿童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性UC患儿经有效治疗后,病情缓解,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下降(P0.001),接近缓解期UC患儿和健康者。结论 CRP在活动性UC患儿血清中显著升高,并能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 CD4+CD25+Treg)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不同病期UC患者( UC组)和5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全自动ESR分析仪测定ESR。结果活动期UC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其病情程度的加重,其水平逐渐降低(P<0.05)。 UC组CD4+CD25+Treg水平与ESR水平呈负相关(r=-0.432, P<0.05)。结论 UC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降低水平与其炎症活动程度相关,其水平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