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梅 《现代保健》2011,(27):60-6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Jaffe速率法测定尿肌酐。结果治疗组患者RBP、mAlb、β2-MG、NAG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高血压患者肾损害及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择ACI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mgQn)及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mgQn),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测量患者血浆Lp-PLA2及血脂水平。另选择4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不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 ACI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t=17.72,P〈0.01);Lp-PLA2与TC、LDL-C正相关;常规治疗组及大剂量组TC、LDL-C、Lp-PLA2均下降,且大剂量组LDL-C及Lp-PLA2下降较常规剂量组更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0mg/d)较常规剂量(20mg/d)更能够降低血脂及血浆Lp-PLA2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高血脂患者血脂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28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给予阿伐托他汀20 mg/d,阿司匹林100mg/d,治疗组166例给予阿伐托他汀40 mg/d、阿司匹林100mg/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以及血肌酐、尿素氮.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C、LDL-C、TG、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肝、肾反应,治疗期间,两组AST、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自2 01 1年1月-2 01 3年1 2月门诊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用氨氯地平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5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都有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的过程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有进一步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对照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高血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20mg组、30mg组,均为晚餐后1次服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LDL-C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C、TG、LDL-C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HDL-C明显增高(P<0.01)。但总体疗效30mg组优于20mg组;20mg组优于10mg组(P<0.05或P<0.0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高血脂患者方面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调脂,其疗效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研究三种剂量治疗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值得认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2mg)与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高瞻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经过4周饮食控制及安慰剂洗脱的高脂血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与匹伐他汀组(33例),治疗8周后,观察其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在疗效和安全性上不劣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走过心绞痛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诊治的走过性心绞痛25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73例)、阿托伐他汀20 mg组(B组:81例)和阿托伐他汀40 mg组(C组:96例),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C 在相同用药的基础上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和40 mg,1次/晚。分别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脂、hs-CRP和IMA的变化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和C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LDL、hs-CRP和IM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较治疗前上升,但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各项指标无明显下降(P>0.05)。A、B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5%和5.2%,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走过心绞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阿托伐他汀40 mg的作用更强,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瑞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心绞痛患者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将2012年6月—2014年3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73311部队科盾医院就诊的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降脂治疗方案不同接受瑞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和阿托伐他汀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59.54±9.48)vs(53.32±8.32)mm、LVEF(69.32±10.16)%vs(62.14±8.76)%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4.39±1.14)vs(9.52±3.21)pg/mL、CRP(1.34±0.23)vs(2.21±0.34)n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瑞伐他汀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心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是治疗心绞痛的理想降脂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反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2例。A组给予1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B组给予2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C组给予10 mg/d的瑞舒伐他汀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三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记录患者的高、低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数,观察并比较三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三组患者神经功能。记录患者转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TC、TG及LDL-C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HDL-C无显著性改变(P>0.05);B组TC水平显著性低于A组,C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hs-CRP、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IMT分别为(1.67±0.45)、(1.52±0.71) mm,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回声斑块显著性降低,C组混合回声斑块显著性降低。治疗后,三组NIHSS和m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及C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性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改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20 mg/d阿托伐他汀和10 mg/d瑞舒伐他汀的效果优于10 mg/d的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应用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及对强化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慢性心衰患者共72例,均分两组,分组方法为抽签法,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开展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估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11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0mg/d或40mg/d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mg/d组(60例)和阿托伐他汀40mg/d组(60例)。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40mg/d组下肢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缩小,软斑及混合斑数量减少,下肢动脉IMT及hs-CRP减少,与阿托伐他汀10mg/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C、LDL-C、ApoB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在短期内降低下肢动脉IMT、缩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使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9%>82.2%),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瑞舒伐他汀的疗效更佳,在降脂和保护心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和20 ms)治疗3 d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3 d)和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9例,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3 d).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Fg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3 d后,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Fg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Fg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Fg水平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比3.2%,P<0.05).三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引起的血浆Fg水平下降与总胆固醇r=0.125,P=0.618)、三酰甘油(r=0.147,P=0.573)、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r=-0.279,P:0.23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21,P=0.157)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3 d后,可明显降低Fg水平及改善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和20mg)治疗3d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变化。方法对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3d)和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9例,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3d)。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Fg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d后,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Fg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赡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Fg水平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比3.2%,P〈0.05)。三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引起的血浆Fg水平下降与总胆固醇(r=0.125,P=0.618)、三酰甘油(r=0.147,P=0.57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79,P=0.23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21,P=0.157)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3d后,可明显降低Fg水平及改善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对照组(26例)及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晚,疗程1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hs-CRP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较对照组hs-CRP明显降低(P<0.05),LVEF增加(P<0.05),LVEDd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慢性心衰患者的炎性反应,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以及早期阿托伐他汀干预对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60例UA患者、5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采用随机开放法将UA组分成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变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共有78例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者完成造影。结果UA组血清hs-CRP基础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血清hs-CRP水平与依照Gensini积分评估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UA患者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及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而常规组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的下降与LDL-C下降无相关性。结论UA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血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有一定关系。阿托伐他汀快速降低血清hs-CRP水平,在UA的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10 mg/d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1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周后血清白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能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脂代谢以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内科门诊代谢综合征患者共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比较试验前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一般临床特征(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清学指标(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及c反应蛋白、CD3、CD11b、CD11c、CD54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CD3、CD11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同时减轻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慢性炎症反应,但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6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分别为(3.50±0.63)mmol/L、(2.15±0.38)mmol/L,对照组分别为(4.16±0.82)mmol/L、(2.67±0.49)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5.691、7.481,均P0.05);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分别为(26.6±12.5)U/L、(23.3±11.3)U/L,对照组分别为(33.2±13.8)U/L、(30.7±11.8)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186、4.083,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调脂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