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中药胆石宁袋泡剂在性状、含水量、装量差异、水溶性总浸出物、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微生物限度检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拟订了胆石宁袋泡剂的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药袋泡剂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袋泡剂制备工艺简单、效果好,但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善的质量标准。作者根据袋泡剂的剂型特点,探讨了袋泡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并以刺五加袋泡茶、生脉饮袋泡剂等中药袋泡剂为例,列举了质量控制的标准,对提高袋泡剂质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制备半生药型袋泡剂的几点体会李福如(江苏省南通市中医研究所226001)袋泡剂是中药传统汤剂的一种改进剂型,一般分为全生药型和半生药型 ̄[1]。全生药型袋泡剂系将药材饮片直接粉碎成粗末制成,其服用量及体积较大;半生药型袋泡剂则以部分药材粉碎成粗粉与另部分药材提取物混合制成,其实际含生药量可数倍于全生药型袋泡剂。笔者结合本院制剂工作实践,就半生药型袋泡剂制备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1制备工艺半生药型?...  相似文献   

4.
在制备泡袋剂时,中药的浸出率是制剂质量的关键。本实验就中药的颗粒大小、烘烤温度、泡袋剂的浸泡水量和时间等因素与浸出率的关系。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寻找制备泡袋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服用方法。结果认为,药材颗粒细度应通过一号筛;颗粒烘烤温度为100℃10min;泡袋剂加水量100ml;浸泡时间15min,可获得最佳浸出率。  相似文献   

5.
藿香正气袋泡剂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藿香正气水处方制备藿香正气袋泡剂。制备工艺中将苍术、陈皮等含较多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制成粗粉,厚朴采用有效成分双提取法,并将厚朴油与处方中的藿香油、紫苏叶油一起采用β-CD包结工艺进行包结,其余药材采用水提取,制成袋泡剂。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制成的袋泡剂能有效地保存药材中的按性成分,药物溶出快,且口感好,服用剂量小。稳定性实验证明:袋泡剂热稳定性良好,紫外及薄层层析证明:袋泡剂与藿香正气水所含成分  相似文献   

6.
消痹灵袋泡剂的制备及初步质量控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孙萍于维萍马秋菊任士宽林海清关键词消痹灵袋泡剂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消痹灵袋泡剂由土茯苓、金银花、牡丹皮等数十味中药组成,经临床使用3年,共观察病例200余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7.
大黄袋泡剂替代传统后下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制备煎汤剂及袋泡剂时,其浸出率、浸出主要有效成分是制剂质量的关键。本实验对大黄袋泡剂与传统后下法的浸出率、浸出主要有效成分大黄酸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袋泡剂浸出率头浸、二浸均高于传统后下法的头煎、二煎。同时,大黄袋泡剂浸出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酸也明显高于传统后下法,说明大黄袋泡剂替代传统后下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在制备煎汤剂及袋泡剂时,其(煎)浸出率、(煎)浸出主要有效成分是制剂质量的关键。本实验对大黄袋泡剂与传统后下法的(煎)浸出率、(煎)浸出主要有效成分大黄酸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袋泡剂浸出率头浸、二浸均高于传统后下法的头煎、二煎(P<0.01,P<0.05)。同时,大黄袋泡剂浸出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酸也明显高于传统后下法(P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定扶正固本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部分提取部分打粉工艺制备半生药型袋泡剂 ;以薄层扫描法测定君药黄芪所含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结论 制备工艺简单 ,质量稳定、可控 ,特别适合医院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伸筋草袋泡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及使用方法。方法:通过比较伸筋草袋泡剂与汤剂的水溶性浸出率;伸筋草半生药型与全生药型袋泡剂浸出率与溶出速率,筛选伸筋草袋泡剂的最佳制备方法。结果:以醇提伸筋草有效成分浓缩浸膏,过2号筛的伸筋草药材粗粉为吸汁颗粒,制作伸筋草半生药型袋泡剂,具有更高的浸出率与溶出速率。结论:伸筋草袋泡剂制作工艺简易合理可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开发治疗外感发热、特别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纯中药制剂——柴荆解热袋泡剂。方法:筛选中药,确定组方;制备成袋泡剂;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和临床实验。结果:治疗效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柴荆解热袋泡剂疗效肯定,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七味白术散方出《小儿药证直诀》,是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复方。临床应用多以汤剂为主。由于汤剂煎煮繁琐,携带不便,为此,我们将七味白术散制成半生药型袋泡剂,以弥补汤剂煎煮法之不足。然而,如何提高袋泡剂中中药的浸出率,是制备袋泡剂的技术关键。本文用正交试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半生药型午时茶袋泡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从吸汁药材的选择、颗粒与吸汁比例的确定、菌检结果等方面探讨制备方法,并与原午时茶的水浸出率、化学成分、挥发油含量等进行质量比较,同时测定了溶出速率,提出了午时茶袋泡剂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4.
刘秀英  姜计划 《中成药》1996,18(1):9-10
介绍了新型剂复方叶下珠浓缩袋泡剂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讨论了其质量标准及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筛选出田基黄袋泡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及服用方法。方法:应用双方差因素分析,从药材粉碎粒度、加水量、水温、浸出时间、浸泡次数及与煎剂比较等因素与浸出率的关系进行优选,筛选出田基黄袋泡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及服用方法。结果:田基黄袋泡剂粉碎粒度以2号粉(10~24目)为最佳;以加150~200ml开水,加盖浸泡10~15min,冲泡3次,为最佳的冲泡服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肾炎康袋泡剂是由黄芪、山药、杜仲等16味中药按半生药袋泡剂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具有消除水肿及蛋白尿的作用。经本院内科临床应用观察,对慢性肾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携带及服用方便的特点,受到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加压膨化工艺用于清音袋泡剂制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加压膨化法和水煎法两种工艺制备清音袋泡剂,并对其样品进行药效学考察;对加压膨化前后的方中君药甘草进行溶出度试验,考察加压膨化工艺对甘草酸铵溶出速率的影响。结果以甘草酸铵为指标,加压膨化前甘草的T50为20.25min,Td为56.20min;加压膨化后甘草的T50为7.975min,Td为18.975min,两者差异具有极显著性。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加压膨化工艺处理的样品作用略优于水煎法制备的样品。结论采用加压膨化工艺制备清音袋泡剂可行。  相似文献   

18.
袋泡剂是汤剂剂型改革中出现的新剂型之一。具有服用方便、疗效好等特点,且能降低社会劳动强度,节省药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剂型。七味白术散袋泡剂是由党参、白术、茯苓、葛根、藿香、木香、甘草制备而成的一种半生药型制剂,与汤剂相比,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药物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损失,提高了疗效。为了保证其质量,给药品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其进行了显微鉴别。(一)样品来源七味白术散袋泡剂由本院袋泡剂课题组制备。处方中药材取自本院药房,均经性状和显微鉴定。(二)显微鉴别首先将处方中七味药材粉末一一在显微镜下观察,以熟悉了解各味药的细胞、组织及内含物的特征,然后任取七味白术散袋泡剂5包,研细,过80目筛,混匀,所得粉末  相似文献   

19.
对105种单味袋泡剂、感冒和脾胃两个系列中14种复方袋泡剂与其汤剂进行了化学成份、水溶出率的比较,并对上述复方袋泡剂、汤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袋泡可以代替煎煮。  相似文献   

20.
安眠袋泡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龙  赵菊秋 《中成药》1996,18(2):1-2
对处方中吸汁药材的品种,比例,粒度作了选择,制备的半生药型袋泡剂由1份干膏和2.5份40~60目柴胡细粉组成。以水浸出物,正丁醇浸出物,药理指标对袋泡剂与汤剂作了比较,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