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15例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急性期的泪液细胞学,其中重症肌无力5例,急性脊髓炎4例,多发性肌炎2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2例,多发性硬化1例,视神经脊髓炎1例,并以9例正常人泪液的细胞学作对照。结果表明,实验组泪液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反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6,P=0.014),单核细胞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泪液中有激活淋巴细胞、大淋巴样细胞、浆细胞、激活的单核样细胞,并有明显的粒细胞反应。提示:病毒感染引起的粘膜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理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寻找特异性地影响心钠素(ANP)与抗利尿激素(ADH)释放的药物。②方法采用急性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丹参和苓桂术甘汤对ANP与ADH释放及肺指数的影响。实验分为常氧对照组和急性缺氧组,后者包括未用药组、复方丹参组和苓桂术甘汤组。③结果未用药组缺氧后ANP和ADH均有明显升高(t1=1.916,t2=2.301,P均<0.05);复方丹参组和苓桂术甘汤组缺氧后ANP下降(t1=2.402,t2=2.090,P均<0.05)。该两组与未用药组相比较有显著变化(t1=2.565,t2=2.144,P均<0.05)。两用药组缺氧后血浆ADH与缺氧前比较无显著变化,但明显低于未用药组(t1=1.935,t2=2.115,P均<0.05)。未用药组肺指数较常氧对照组明显升高(t=3.029,P<0.01),复方丹参组和苓桂术甘汤组肺指数显著低于未用药组(t1=3.645,t2=3.375,P均<0.01)。④结论复方丹参和苓桂术甘汤可抑制急性缺氧所致的ANP和ADH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抗氧化营养素对DNA氧化损伤的影响。②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5)连续服用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C(VitE,VitC)280d,对照组(n=25)未服药。两组均取全血分离淋巴细胞,应用单细胞琼脂电泳(SCGE)检测DNA的自发损伤及经不同浓度H2O2(30,100,300μmol/L)处理后的DNA损伤程度。③结果两组淋巴细胞自发性DNA损伤率都很低,分别为12.3和12.1专用单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63,P>0.05)。经DNA诱裂剂H2O2处理后,两组均随H2O2剂量的增加而呈现出DNA损伤程度的逐渐加重,但在相同剂量条件下,实验组的DNA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t=2.320,P<0,05;t=3.950,P<0.01;t=5.549,P<0.01)。④结论抗氧化营养素有降低DNA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防治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儿脑功能障碍的效果。②方法将57例HIE病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干预组自新生儿期开始接受早期干预。两组均于1.5岁、2.0岁按双盲法进行Bayley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试。③结果干预组在1.5岁时Bayley测试精神发育指数(MDI)较对照组高13.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3.29,P<0.01),运动发育指数(PDI)高8.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2,P<0.05);2岁时MDI较对照组高14.2分,PDI高9.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3.27,2.79,P均<0.01)。④结论早期干预对防治HIE病儿脑功能障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治疗不育症的胚胎结局。方洁 对我中心1999年1月至2001年 3月进行的291个ICSI治疗周期(实验组)和352个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实验 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5.7%和73.2%,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的卵溶解率分别为10.6%和7.9%,实验组稍 高,但差异不显著(P=0.238)。(2)实验组和对照组超过20%碎片的胚胎率分别为41.2%和35.6%,两组的差异不显著 (P=0.137);两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1.3%和55.8%,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3)实验组的临床妊娠率为 34.7%,略低于对照组39.9%的结果,但差异不具显著性(P=1.744);实验组的宫内胚胎停育和自然流产率,略低于对照 组,但差异亦不具显著性(8.9% vs13.4%,P=0.079)。结论 实验组可获得较稳定的临床妊娠,是治疗男性不育症等的一 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间质内的肥大细胞与肺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②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89例经手术切除的肺鳞癌标本间质内每10个高倍视野的肥大细胞数。③结果Ⅰ,Ⅱ级鳞癌中肥大细胞数明显多于Ⅲ级(t=2.94,2.74,P均<0.01),肿瘤直径>5cm组的肥大细胞数明显少于3~5cm组和<3cm组(t=3.13,2.42,P<0.01,0.05),0.5年内死亡组肥大细胞数明显少于5年以上生存组和0.5~5.0年内死亡组(t=3.68,2.75,P<0.01),肥大细胞计数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病人间差异无显著性(t=1.85,P>0.05)。④结论肥大细胞与肺鳞癌细胞的分化、生长和病人预后有关,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莨菪碱治疗吗啡成瘾大鼠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经典方法建立大鼠吗啡急性成瘾模型,用不同剂量东莨菪碱治疗。结果提示:(1)东莨菪碱能明显缓解吗啡成瘾大鼠用纳洛酮激发的戒断症状,0.25mg/kg东莨菪碱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二者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在0.25mg/kg~1.50mg/kg剂量范围内,抑制百分率一剂量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99x-1.06(r=0.99),ED(50)=0.52mg/kg。(2)东莨菪碱能明显缓解吗啡成瘾大鼠停用吗啡后出现的戒断症状,0.125mg/kg东莨菪碱治疗组与吗啡自身脱瘾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0.125mg/kg-1.00mg/kg剂量范围内,其作用与东莨菪碱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20例正常人、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及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慢阻肺呼衰)患者进行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研究,并与死腔气量/潮气容积(VD/VT)和气道阻力(Raw)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及慢阻肺组PaCO2和PetCO2间无明显差异(P>0.05),PetCO2可反映PaCO2变化。慢阻肺呼衰者PaCO2和PetCO2间有明显差异,其中PetCO2较PaCO2低,平均相差达2.13kPa±1.26kPa(P<0.01)。故在慢阻肺呼衰时PetCO2不能反映PaCO2变化,此时如以PetCO2来估计PaCO2是不可靠的。慢阻肺呼衰时PaCO2-PetCO2之差异与VD/VT(r=0.81,P<0.01)和Raw相关(r=0.42,P<0.05)。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磷脂酶A2(PLA2)和弹力蛋白酶活性与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关系。②方法复制动物模型,定量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磷脂酶A2和弹力蛋白酶活性。③结果PLA2活性只在疾病早期显著升高(q=5.087,P<0.05);其中6,12h两时间,实验组的弹力蛋白酶的活性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8.289,4.276,P<0.01,0.05),且与肺内粒细胞浸润数量呈正相关(r=0.964,P<0.01)。④结论PLA2在肺损伤中是一个早期效应因子,而弹力蛋白酶则是一个持续损害因子,其先后导致急性胰原性肺气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用RT-PCR检测19例急性白血病和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DR1和MRP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临床耐药患者MDR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临床耐药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12,P<0.01);与MR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35,P>0.05)。表明MDR1是临床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冠脉造影正常( A组, 1 0例) 与异常( B组, 4 5例)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间性别、 年龄、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既往心绞痛、 梗死前驱症状、 心肌梗死诱因、 心肌梗死部位、 心肌梗死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A组平均年龄4 1 . 8 0 ± 7 . 0 8岁, B组平均年龄5 6 . 8 4 ± 1 1 . 1 7岁, 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性别比例在两组间无差异。高血压病、 糖尿病、 高 脂血症、 吸烟史在 A 、 B两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 0 %5 8 %、 2 0 %5 6 %、 5 0 %3 6 %、 8 0 %4 2 %, ( 除高脂血症外 P值 均小于0 . 0 5 ) 。既往心绞痛史及前驱症状史 A组均少于 B组( 0 %3 1 %, 0 %3 3 %, P值均< 0 . 0 5 ) 。梗死部位两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组多有大量吸烟、 酗酒、 情绪激动、 过度疲劳等诱因, 与 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 . 0 1 。 平均 L V E F值 A组 6 1 . 1 0 %± 7 . 1 1 %, B组 5 6 . 7 5 %± 5 . 6 9 %( P < 0 . 0 5 ) 。有室壁运动异常者占 A组 4 0 %, B组 7 3 . 3 %( P < 0 . 0 5 ) 。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3 0 %v s 6 . 7 %) , 差异有显著性, P < 0 . 0 5 , 心功能 K i l l i p分级> 2级者为 ( 1 0 %v s 1 1 . 1 %) ,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较年轻的男性, 有大量吸烟 史。少有既往心绞痛史及心梗前驱症状。心梗发生后 L V E F下降不明显, 室壁运动异常相对少见。梗死部位见 于下壁者相对较多, 并发症少见, 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 L)多药耐药基因 M D R1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对77 例 A L病人及 10 例正常人 M D R1 基因表达进行检测。③结果 77 例 A L病人 M D R1 阳性率为64.9% (50/77),其平均表达水平为 0.26±0.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 0.094,t=1.548, P> 0.05);复发组和临床耐药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治组和完全缓解组(t= 2.49,2.44, P< 0.05)。④结论 A L的临床耐药和复发与 M D R1 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1)目的 探讨促凋亡基因bax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2)方法 应用抗bax多克隆抗体分别对20例胆管癌和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3)结果 20例胆管癌组织有11例bax蛋白表达阳性(55.00%),而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仅1例表达阳性(14.2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6.73,P〈0.01),随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阳性表达增强,但差异无显著性(X^2=  相似文献   

14.
联合应用多巴胺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新生儿硬肿症41例,与38例仅常规治疗作对照疗效比较。结果:平均好转时间治疗组1.7天,对照组3.0天,有显著差异(t=4.63,P〈0.01),平均硬肿消失时间治疗组4.853天,对照组6.3天,亦有显著差异(t=2.147,0.01〈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癌胚抗原(CEA)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86例肺癌病人和40例健康人血清cyfra21-1和CEA的浓度及阳性率的变化。③结果肺癌病人cyfra21-1和CEA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34.15,4.34,P均<0.001)。肺癌病人血清cyfra21-1阳性率明显高于CEA,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χ2=8.17,P<0.01)。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病人血清cyfra21-1浓度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F′=6.241,P<0.01),其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χ2=6.49,P<0.05)。手术后病人血清cyfra21-1和CEA浓度明显低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2.665,2.979,P均<0.01)。④结论cyfra21-1在肺癌的诊断及分型上的价值优于CEA;联合检测cyfra21-1和CEA可提高对肺癌的阳性诊断率;cyfra21-1可作为肺癌病人病情监测、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层粘蛋白表达与肺鳞癌和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内层粘蛋白的表达与肺鳞癌和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79例肺鳞癌和腺癌间质中层粘蛋白的表达。③结果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在不同分化的肺鳞癌中差异具有极显著性(Hc=10.29,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肺鳞癌的层粘蛋白表达类型明显不同于转移阴性组(χ2=11.13,P<0.05),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在术后不同生存期的肺鳞癌病人间差异具有显著性(Hc=8.67,P<0.05),5年以上生存组明显不同于0.5年内死亡者(t=2.85,P<0.01)。但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与肺腺癌的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术后生存期间均差异无显著性(Hc=1.56,0.49,2.60,P均>0.05)。④结论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可作为判定肺鳞癌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及病人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在家兔HgCl_2中毒性急性肾衰的模型上,观察了中分子物质的变化及肠道吸附剂对中分子物质、BUN和其它一些指标的作用。实验中见到:(1)实验组血液pH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而血浆BUN和K+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肠道吸附剂组血液pH比实验组升高(P<0.01),而血浆BUN和K+却显著降低(P<0.001和P<0.002)。(2)实验组血浆中分子物质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而吸附剂组则比实验组有明显降低(P<0.01)。(3)吸附剂组肾组织形态学和尿液成分的变化都较实验组有明显改善。上述结果提示,中分子物质在中毒性急性肾衰中有作用,而且肠道吸附剂可作为这种肾衰的防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是否具有保护作用。②方法采用切除右肾之大鼠的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BQ-123对再灌注2h后肾脏多项指标的影响。③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BQ-123使肾组织血流量减少较小(t=3.202,P<0.01),但可显著降低血清和肾组织之丙二醛(t=2.376,3.113;P<0.05,0.01)及肾皮质中钙含量(t=2.198,P<0.05),同时增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t=2.558,P<0.05)和肾皮质中三磷酸腺苷合成量(t=2.290,P<0.05)。两组之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989,P>0.05)。④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之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报告用华西牌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0例疗效,并与60例常规治疗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第一秒率(FEV(1.0)%)、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生脉液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FEV(1.0)%、PaO_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但PaCO_2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40例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急性心梗)患者于静脉内溶栓前、溶栓2、24、72h及1周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心钠素(ANP)、肾素(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发现溶栓前心梗组较对照组ANP明显升高(P<0.01),2h达高峰(P<0.001),24、72h及1周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仍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其中26例再灌注指标明确者ANP2h较溶栓前明显升高(P<0.001)。14例无再灌注指标者则无显著性差异。心梗组AngⅡ于2h达高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4、72h及1周逐渐下降。PRA于2、24及72h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及0.01)。不同部位及不同心功能状态的心梗患者血浆AN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01心梗组ANP水平溶栓前、溶栓24、72h及1周与溶栓2h比:ΔP<0.01;ΔΔP<0.0012.2有再灌注指征及无再灌注指征者溶栓治疗后2h血浆ANP水平的变化见表2.26例有再灌注指征者均发生了再灌注心律失常,且于溶栓治疗后2hANP明显升高,与溶栓前ANP水平有明显差异(P<0.001)。14例无再灌注指征者溶栓治疗后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