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McAbF(ab')_2、McAbLV48A、McAb3D_8和McAbA_(35),分别对27例EHF患者尿液中融合细胞(FC)进行免疫酶染色。结果McAbF(ab')_2检出率为27/27(100%);McAbLV48A为19/27(70.37%);McAb3D_8为20/27(74.07%);McAbA_(35)为2/27(7.41%)。人胚肾细胞感染EHF病毒后,在偏酸性(pH6.0)条件下可以产生特异性细胞融合现象,并经电镜证实了细胞之间膜的融合。此结果表明EHF病毒可以导致人肾细胞融合,EHF患者尿液中FC的形成可能与EHF病毒膜蛋白在宿主细胞膜上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肾脏损害与其尿液中融合细胞的融合指数之间的关系,检测了160例EHF患者尿液融合细胞的FI值与血清中肌酐、尿素氮的水平、并将尿液融合细胞的FI值和植应患者血中Cr、Bun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肾脏损害与其尿液中融合细胞的融合指数(FI)之间的关系,检测了160例EHF患者尿液融合细胞的FI值与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的水平,并将尿液融合细胞的FI值和相应患者血中Cr、Bun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尿液融合细胞的FI值与血清Cr、Bun峰值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8488,0.8781)。提示根据尿液融合细胞的融合程度可以判断患者肾脏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5.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50K结构蛋白免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志凯  王海涛 《医学争鸣》1989,10(4):221-223
  相似文献   

6.
7.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结构蛋白的肽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22例EHF患者于不同病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涂片,用已知抗病毒核蛋白的McAbA35及抗膜蛋白的McAb3G_1进行免疫酶染色,以检查病毒结构蛋白抗原。3病日时抗原检出率为63.1%,7病日时达100%,17病日时仅为18.2%,与抗体应答规律一致,只是其检出比抗体检出约提早3d,且核、膜蛋白抗原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EHF患者对病毒结构蛋白免疫应答的特点,可预测患者的转归。同时该法也可用于EHP患者早期快速诊断,并值得推广应用于其它病毒性疾病的诊断中。  相似文献   

9.
康文臻  刘俊彬 《医学争鸣》1994,15(6):447-449
为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能否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在其中复制,能否引起细胞病变,方法:用HFRSV76-118株,SR-11株和陈株分别攻击体外传代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结果:于培养第一代即在受染细胞的胞浆中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阳性细胞数及胞浆内抗原的含量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感染细胞在光镜下未见明显病理损害,结论:HFRSV可以感染体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并可以在其中  相似文献   

10.
11.
用 Vero-E。细胞从164份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浆或尿液中分离到126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 IFA 和 ELISA 法检查,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稳定地增殖,病毒效价随传代次数增加而升高,随意对其中两株病毒(来源于血浆的 EHFV_(435)株和尿液的 EHFV_(114)株)进行了初步血清学鉴定和单克隆抗体分析发现:①对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②抗原性与EHFVA_9株和汉坦病毒76-118株关系密切;与来自湖北疫区黑线姬鼠的病毒有抗原性差异;③病毒的感染性能被兔抗 EHFVN 清所中和。④当病毒传至第7代时,电镜下可见圆形和椭圆形颗粒。以上结果表明早期患者约80%存在病毒血症。还提示肾损害与病毒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陈威  杨守京 《医学争鸣》1997,18(3):201-205
研究流行性出血热尸检肾脏中细胞骨架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变化以客观反映肾脏的损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以抗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α链,结蛋白,波形蛋白,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评价肾小球的损伤,以抗Ⅳ型胶原,Vimentin单克隆抗体显示肾小管基底膜,血管和间质的改变;以抗细胞角蛋白,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单克隆抗体判断肾小管的损伤;PCNA和Vimentin显示肾小管的增生和分化。结果:EHF肾脏肾小球固有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模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人体及各种动物组织中的形态分布及所致病变。方法:作以多克隆抗体及抗G2,NP及血凝素等单克隆抗体,用多重PAP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证明人、大鼠及小鼠体内均存在可溶性及颗粒性两种抗原。在人体尸检病例、骨髓穿刺本、大鼠及小鼠用多克隆抗及某些单克隆抗体,均可显示包涵体样颗粒性抗原阳性物质,它在电镜下多位于核旁或高尔基体旁呈扩大的泡状或实体状。结论:颗粒抗原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EHF病毒抗原经已知抗核蛋白(NP)的McAbA35及抗膜蛋白的McAbA3G1亲和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再经高压液相色谱(HPLC)进一步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EHF病毒结构蛋白:NP、MP。书NP、MP分别滴于PVDF膜,与早期患者血清进行免疫酶斑点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结构蛋白的抗体,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临床转归分析;同时与HI、RPHI检测结果相比较。28例EHF患者血清,斑点试验检测仅MP抗体阳性4例,HI检出3例;RPHI检测仅NP抗体阳性15例,有5例斑点试验同时检出MP抗体,说明斑点试验对MP抗体的检测敏感性高(抗体滴度亦高)。联系MP、NP抗体的出现与病情转归的关系发现,MP抗体先出现的患者病情普遍转重,NP抗体先出现的患者,病情转轻或趋于稳定,MP、NP抗体同时出现的患者,其转归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且HI、RPHI和斑点试验检测结果其差别无统计意义。提示斑点试验用于EHF患者血清中结构蛋白抗体的检测更敏感,有可能作为患者病情转归的预测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EHFV的抗原结构、基因突变,为EHF临床分型和疫苗生产提供资料。作者将EHFV标准株A9,R22与鲁宁-84刘、鲁宁-84肖、R-36的结构蛋白经SDS-PAGE分离,按改良氯氨T法用~(125)I标记凝胶中的NP,G_2和G_1,酶解后进行肽图分析。分别比较姬鼠型和家鼠型EHFV的NP、G_2、G_1肽图。结果发现各型病毒间有显著不同,氨基酸组成有明显差别,说明不同型别EHFV的S,M基因片段之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林忠清  杨守京 《医学争鸣》1994,15(6):416-419
用异羟基洋地黄毒苷配基-11-dUTP随机引物延伸法分别标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汉坦株病毒M与SRNA全片段cDNA作为探针,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某动物所一批大鼠HFRS病毒的隐性感染及病毒RNA的组织细胞定位和分布。结果:98只大鼠中88只病毒RNA阳性,阳性率89.79%,阳性率最高的脏器是肝脏79/85,其次为心脏22/83,再次为肾脏14/79,其余脏器阳性率较低,阳性部位主要在  相似文献   

17.
以McAb亲和层祈纯化的HFRS病毒50K结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产生中和抗体。该抗体不仅可中和细胞培养中的病毒,对HFRS病毒感染裸鼠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抗原在尸检肝组织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定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多重PAP法.结果:18例尸检肝组织中,4例肝内胆管发现HFRS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肝内大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小胆管的上皮细胞中.抗原阳性物质呈细颗粒状,定位于胆管上皮细胞核上区的胞质中.结论:陈旧尸检肝组织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胞浆中存在HFRS病毒抗原.可能随胆汁排出在粪便中成为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体外感染试验已证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能够侵入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EC),并可在其中增殖,造成细胞损害,有助于解释HFRS全身小血管系统损害的机理。为进一步探讨HFRS发病初期人体微血管中病毒的分布和微血管早期损害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HF-RS早期患者皮肤活检标本,进行病毒的抗原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  相似文献   

20.
现已证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对宿主免疫系统的感染侵害具有极重要的发病学意义。但病毒对淋巴细胞不同亚群感染的特点尚未见报道。作者采用双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