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对止血药及炭药研究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对止血药及炭药研究简介贾天柱,谢明(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许韵梅(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药品检验所110031)中药有的本身就是止血药,有的则需炒炭后来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那么止血药的止血物质是什么,炭药的止血作用又如何?日本学者小菅卓夫等在这方面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有关资料作一简介。1止血药物的筛选小菅卓夫等对中药的止血药进行了筛选。研究了田七、白及、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地榆、莲房、藕节、茜草.…  相似文献   

2.
<正> 54.止血药生用好,还是炒炭用好? 答:中药传统用药习惯,认为止血药以“炒炭存性”比较合适,并有“血见黑即止”之说。所以临床选用的止血药,大都是炒炭后应用。至于止血药究竟是生用好还是炒炭用好?根据临床实践,认为少数止血药,如炮姜炭、艾叶炭、槐花炭、血余炭等,可以炒炭应用,其止血效果较好。而大多数止血药,生用效果较好,如地榆生用对各种出血症的出血,作用非常好,而地榆炭作用显著降低;又如蒲黄“生用行血,炒用止血”,但生用止血、化瘀效果极好,炒炭后的止血、化瘀作用就大大减弱。因此临床应用止血药物时,不能一律都要炒炭。  相似文献   

3.
中药制炭入药巳有2000余年历史。随着用药经验的不断丰富,炭药的品种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炭药的作用有:使质地坚硬不易煎煮或不易粉碎者变得易于煎煮和粉碎;使外用于疮疡、瘀伤、带下等药物及内服于泻痢的药物加强收敛祛湿性质;去除某些腥臭秽浊之气;增进药物温热性质等。元代葛可久提出“红见黑则止”的理论后,炭药用于止血渐占炭药的主导地位。但根据临床和药理资料分析,“红见黑则止”理论似不具普遍指导意义,“红”与“黑”不具必然的联系性。某些药物制炭后止血作用反而减弱。只要是止血药,非黑色同样止血;非止血药,即使黑色或制成黑色也不止血。为此,笔者认为以“红见黑则止”作为指导止血药的应用,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炭药首载于《内经》。中药制炭入药具有多方面意义和作用。炭药之所以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则归功于辨证用药法则。不同的出血证选用不同药性之止血炭药。这种因证而用的止血中药不同西医的单纯止血药,它们在产生直接收敛止血作用的同时,分别通过清热凉血、温经、祛瘀、降逆等途径调节阴阳,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5.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炭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此外,还可止泻、抗溃疡,但炭药尤以止血之效见长。根据制炭后的性味改变,炭药止血作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则本身不作止血用,制炭后用于止血;二则本身作止血用,制炭后药物性能改变或止血之力增强。笔者对常用止血炭药的历史沿革及其炮制机制、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发现炮制后活性物质保存或含量升高与炭药发挥止血作用密切相关,中药炭药止血的主要药理作用机制包括影响凝血系统与血小板功能等。同时,笔者结合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提出炭药止血作用机制的超分子研究策略,以期为揭示炭药止血的科学内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药制炭止血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炭药用于临床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炭类药不断发展,并沿用至今.早期炭药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自元代葛可久提出了"血见黑则止"的炭药止血理论,炭药品种大量增加,并多用于出血类疾病,自此,炭药的应用逐步集中在止血方面.经过临床应用实践和现代研究发现,有些中药制炭后确能产生或提高止血效果,但也有些中药按传统要求制炭后,止血作用降低.这些现象说明炭药止血理论既有科学性,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作为炭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炭药止血理论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炭药应用于临床历史悠久,从《五十二病方》到清代于诸家方书、本草中皆可发现数量不等的炭类中药.炭药是中药的炮制品之一,然而现代医家大多局限于止血一功.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不仅将止血类药物炒炭取其收敛止血之效,还将清热类、补益类、温里类、收涩类等药物炒炭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日本·石田均司等报道,对中药止血药物经-炒、炭后之止血效果如何,采用生物试脸法,所得.的结果是:试验中药有地榆、槐米、蒲黄、藕节、莲房、艾叶、大蓟与侧柏叶等八种.经过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的有槐米。藕节、莲  相似文献   

9.
中药止血药比较应用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或促进血管断端收缩,致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止血药.中医止血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收敛止血药4类.据现代药理研究,中药止血药据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2类.见表1.  相似文献   

10.
崩漏乃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药炒炭用于崩漏的止血由来已久,然而治疗的利弊古今医家说法不一。通过全面认识炭药在崩漏治疗中的止血作用,指导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往往习惯用炭剂止血,临床常见血证有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崩漏等。常用炒炭止血药有①寒凉药:如生地炭、丹皮炭、黄芩炭、大黄炭等;②温热药:如荆芥炭、炮姜炭、艾叶炭等;③另外还有一种性平的收涩止血药:如藕节炭、棕榈炭、血余炭等。凡出血之证,与任何病一样,皆分寒热、虚实,实证多热,虚证多寒,实热证宜下宜清,虚寒证宜补宜温。现将观察应用炭剂止血的体会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医院HIS数据的异位妊娠临床用药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丽  廖星  谢雁鸣  杨薇  王卓月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487-3492
该研究选取全国15家三级甲等医院异位妊娠患者的HIS数据,分析真实世界中异位妊娠的临床用药关联情况。结果显示异位妊娠患者在治疗中最常用的西药种类是抗生素、止血药、杀胚药,最常用的中药种类是清热解毒类药、活血化瘀类药、补益气血类药。中西药联合应用常见组合依次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生素,清热解毒类中药+止血药,活血化瘀类中药+抗生素,补益气血类中药+抗生索,活血化瘀类中药+止血药,补益气血类药+止血药,活血化瘀类中药+杀胚药。研究表明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用药类别比较集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在西药抗炎、杀胚、止血基础上辩证应用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扶正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药炒炭止血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炭药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曾经炒炭用过的药物有200种左右,目前沿用的炭物尚有70余种,中国药典1977年版中收载22种,在所有的炭药中,大部分都能增强产生止血作用,本文就其止血机理的现代研究作一讨论。1中药炒炭止血的现代研究从药理角度讲,止血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达到收缩血管反应。经验证明,中药炒炭制品能缩短凝血和出血时问,如蒲黄、大蓟、小蓟、侧柏叶、首草、地榆、槐花、藕节、血余炭等,炭药止血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钙离子和炭素对止血作用的影响:绝大多数植物体中都含有钙,其中大部分是以草酸钙…  相似文献   

14.
中药止血药膜在鼻腔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止血药膜在鼻腔手术后的应用苏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苏215004)袁辉,陈政,胡艾君,张尧明,李智军中药大黄炭、紫珠草、蒲黄炭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生肌作用。外用可使创面止血、促进愈合。我们用这3味中药制成药膜用于鼻腔手术后止血,就其药膜的制...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药炒炭止血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药炭药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曾经炒炭用过的药物有200种左右,目前沿用的炭药尚有70多种,中国药典77版中收载22种。在所有的炭药中,大部分都能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本文试就其止血机理作一讨论。一、古代对中药炒炭止血的论述古人认为红属火,黑属水。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水克火即黑克红,因此有“以黑胜红”、“红见黑则止”的论述。明代李时珍认为“烧灰诸黑药皆能止血”。清代汪昂在  相似文献   

16.
牛兴旺 《陕西中医》1996,17(12):559-560
炮制与中药的疗效关系十分密切,中药炮制后,可起到增效作用。止血药制炭可增强止血之效,炒、炙、煅制有利于调整药物的不利因素,向有利方面转化,使有效成分溶出,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 中药制炭可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还可用于泻痢 或适应临床的某些特殊需要,是临床中常用的炮制品。制备炭药传统使用敞口锅,火候凭经验掌握。随着中药炒药机的普及,炮制工具和加热方法发生了改变。笔者将使CY型炒药机(河南周口药械厂)制备炭药的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炭药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具特色的一类传统药物,其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药制炭的主要目的是使药物产生或增强收敛、止血、止泻作用以及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19.
江素茵教授治疗崩漏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了福建中医学院老教授江素茵对妇科崩漏的中医治疗经验。江教授认为本病病因多由于热、虚、瘀三方面,以热证和虚证为多见。认为临床辨证最要紧,止血少用炭剂涩药,善用本草类止血药,血止之后重视月经周期调理。  相似文献   

20.
炭药在血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炭药的特点炭药 ,即炒炭后的中药。炒炭是一种中药炮制方法 ,即将药物置锅内用武火或中火进行加热 ,将药物表面炒至焦黑似炭 ,内部为焦黄或焦褐色 ,达到部分炭化而未至灰化 ,即“炒炭存性”。中药炒炭的主要目的是 :①使药物增强止血作用 (如地榆炭、侧柏叶炭、茜草炭等 ) ;②使药物产生止血作用 (干姜炭、乌梅炭、荆芥炭、防风炭等 )。炒炭后的中药 ,其作用具有了双重性 :其一 ,炒炭后的所存之性 ,也就是原药材的固有特性 ,有不可忽视的治本之功 (这是炭药的个性 ) ;其二 ,炒炭后新获得(增强 )的作用 ,即收敛、固涩、止血之功 ,具有治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