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之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的不同特点,探讨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我科102例心脏原因和呼吸系统原因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及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结果]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及时建立气道易于初级心肺复苏成功,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初级心肺复苏成功率低于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但最终成功率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源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心源性,肺源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及时开通气道是心肺复苏的关键,而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主要由心脏本身病变决定。  相似文献   

2.
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指当呼吸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压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快速、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明显降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死亡率.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如果在4分钟内得到有效的现场复苏,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分钟,成功率仅为4%[1].据调查显示,70-80%心脏、呼吸骤停急症发生在院外[2],患者家属作为现场第一目击者,能够及时有效的实施救治,会增加病人的存活率.本文通过对患者家属心肺复苏知识的调查,旨在了解患者家属心肺复苏知识的现状几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病时,能否第一时间予以科学救治,是这场生死之战的决胜关键。研究显示,世界每年因各类意外事故致死的人约有350万,而大量急救实践证明,对于心跳骤停患者,在4分钟内进行心脏复苏,有一半人能被救活,而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的,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的,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的,几乎无存活可能。  相似文献   

4.
院内心肺复苏成败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影响院内心肺复苏 (CPR)成败的相关因素 ,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 86例实施院内心肺复苏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分别为 5 3 .8%和9 .4 % ;心跳呼吸骤停 10min以内的患者经积极有效的CPR、气管插管、电击复律能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 0 1;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虽能提高初期心肺复苏成功率 ,但对后期复苏及提高存活率并无帮助。结论 :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及早电击复律和合理应用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曲辉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23(6):473-474,477
目的了解北京某大学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培训效果,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培训心肺复苏知识技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77人自愿参加培训的大学生,于培训前后进行心肺复苏有关知识的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93.10%认为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是必要的,92.04%对实施心肺复苏的态度积极。培训前后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均有显著提高(P<0.01),但其中操作性强的人工呼吸与开放气道技术培训后合格率仍不足40.00%。结论大学生参与式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显著,值得在各大高校推广。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素是公认的一线复苏药物,但临床应用中其疗效并不理想,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仍低,生存率<10%[1].尤其心肺复苏期间心跳呈缓慢节律者(过缓-停搏现象)较表现为快速心率者(如心室颤动等)预后更差,院内存活率为0~3%,大剂量肾上腺素并不能提高人类心肺复苏成功率.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和缺氧时存在大量的腺苷释放,推测拮抗腺苷的药物可有助于心跳骤停的治疗.据此对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时出现心脏停搏,且反复应用肾上腺素无效的患者,试用腺苷受体拮抗剂氨茶碱进行继续复苏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继续做好大学生“非典”防治工作 ,了解大学生对防治“非典”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 ,评价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对防治“非典”的效果 ,并为指导进一步开展的大学生禽流感防治工作 ,浙江省师范大学医院于2 0 0 4年 2月中旬对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浙江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 ,一、二、三、四年级各 2 0 0人 ,共 80 0人。2 方法 以分层随机抽样 ,按比例从全校 1 4个学院抽取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表 ,内容包括 1 0道知识题、 9题行为题和 1道态度题 ;由经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统一不记名问卷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公众心肺复苏"成功完成心肺脑复苏的规律,提出"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预案"。 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5年全国重大医疗保障现场、公共场所、比赛场所等空间和笔者在执行院外抢救任务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且经心肺复苏(CPR)抢救成功的16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3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段龄,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时间、场所、诱/病因,实施CPR的第一施救者身份,抢救的开始时间、方法、后续治疗衔接时间以及抢救结果等信息。 结果患者分布:儿童6例,中年1例,青年6例,老年2例。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场所:运动赛场或公园8例,游泳池或山庄2例,其他公共场所6例。诱因或病因:溺水和窒息6例,运动4例,心源性3例,触电2例,外伤1例。第一施救者:目击者7例(其中家人1例),医护人员6例,救护员3例。抢救方法:采用徒手CPR 15例,背跑式CPR 1例,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3例。所有患者平均在1 min[(54.36±45.46)s]内开始接受胸外按压,与进一步救治的衔接时间为(7.13±2.66)min,初步抢救过程均在8~10 min内完成。除例5后期出现并发症死亡,余患者均未遗留明显脑损害症状。 结论在"公众心肺复苏"领域,成功复苏的核心是贯彻现场抢救的立即执行和专业抢救的迅速衔接。制定"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预案"应具体要求施救者在发现情况的1 min内开始胸外按压,7 min内有后续或专业性抢救措施,抢救不以转运为目的而更应进行合理转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在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突发心跳呼吸骤停140名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徒手CPR组和CPR仪组,每组各70人,监测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以及CPR后10min、30min的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间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在CPR开始后10min、3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R仪组优于徒手CPR组(P<0.05).比较两组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徒手CPR组ROSC成功率为22.86%,CPR仪组ROSC成功率48.57%,CPR仪组优于徒手CPR组(P<0.05).结论:与徒手心肺复苏比较,使用心肺复苏仪可以提高ROSC成功率,同时改善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重要器官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院前心肺复苏病人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抢救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呼救-到达现场时间平均长达14min。复苏成功率1.23%。[结论]心搏骤停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与抢救开始的时间、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是否正确密切密切相关。应该缩短呼救-到达现场时间,加强心肺复苏术在公众中的普及力度,提高专业人员水平。  相似文献   

11.
马艳萍 《中国校医》2016,30(1):60-62
目的从高校学生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救治经验,探讨加强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在高校校园普及心肺复苏术(CPR)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5例心跳骤停患者施行心肺复苏抢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心跳骤停患者中,初步复苏成功1例。结论及时正确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及密切观察和捕捉心肺复苏显效的征象,可明显激励第一目击者及医护人员的CPR信心,从而提高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加强和重视高校门诊部医护人员的CPR培训,在大学生中普及CPR知识和技能,提高第一目击者CPR水平,对于初步挽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生命,减少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徒手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技术和方法,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明显提高其生存率[1].猝死大多发生在院外,在现场能否正确实施CPR显得十分重要.如果第一目击者能够快速、正确地实施心肺复苏术,将提高院外心脏骤停者的生存率[2].但是目前我国CPR的知识普及率不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3].为了解温州地区不同区域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术相关知识的认知度,2011年8月-2012年4月进行了与CPR相关知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术是一项挽救病人生命的急救技术,是对呼吸心跳骤停病人进行抢救时最有效的措施。2012—2013年我们将心肺复苏术(CPR)作为专科操作对本科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本科护生)进行考核,并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改进临床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实习护生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为医院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初级救生人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某医学院2009级本科护生100人,心肺复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湘南学院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郴州市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4月,对湘南学院558名1~3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558名大学生,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为57.17%。营养知识总知晓率,文史类、理工类、医学类学生分别为50.06%、50.77%、59.17%(P<0.05);一年级、其他年级学生分别为51.12%、56.66%(P<0.05)。调查对象52.5%愿意参加一定的活动来增加自己的营养知识,33.7%希望通过媒体宣传和知识讲座获得更多的营养相关知识。[结论]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不高。应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媒体宣传和知识讲座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呼吸心跳停止的病因及进行心肺复苏(CPR)后死因,探求有效系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我院急诊科时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排除致命性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无医疗价值的病例),据有关原则,进行即刻判断,尽早心肺复苏,重点是胸部按压,快速电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完整的心脏骤停(复苏)后治疗,这五个环节是决定呼吸心跳骤停转归的生存链。结果 46例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经以上处理,存活18例,生存率39.1%,其中14例出院后生活自理,另外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但没有植物状态的患者。结论患者心跳停止时间〈8min,经准确有效的心肺复苏,实施有效完整的复苏后治疗疗案,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7,(9):1358-1360
目的对比心跳骤停临床急救中使用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以探讨更有效的心跳骤停抢救手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跳骤停患者共106例,应用心肺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共49例,徒手心肺复苏患者57例。观察采用不同心肺复苏手段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成功所需时间。结果采用心肺复苏器的患者抢救成功率38.8%,徒手心肺复苏的患者抢救成功率19.3%,采用心肺复苏器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徒手心肺复苏的患者。结论使用心肺复苏器可提高心跳骤停的抢救成功率,若能解决心肺复苏器的不足,将能够在临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心脏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基础心肺复苏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心脏病患者家属进行CPR培训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量表对2011年3~7月入住某院CCU病房患者的主要照顾者92人进行培训现状和知识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15.2%的人参加过CPR培训,37.0%听说过CPR一词,25.0%了解CPR知识;CPR知识测评均分为(25.00±20.083)分,及格率2.2%,对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深度、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无一人回答正确,CPR知识得分与学历、收入有关系(P﹤0.05)。[结论]心脏病患者主要照顾者CPR培训率低,知识水平欠缺,加强心脏病患者主要照顾者CPR培训将能有效地降低院外心脏骤停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正> 自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急症科对院前院后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其中21例抢救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3-82岁,平均45.6岁。临床诊断心肌梗塞4例,有机磷中毒4例,Co中毒3例,淹溺2例,自缢2例,猝死3例,冠心病3例。呼吸心跳停止距心肺复苏开始时间1-20min,平均5.6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心肺复苏,观察组采取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成功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急救用时。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两组复苏成功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对照组(13.68±3.54)min,观察组(13.42±3.08)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56±0.44)min、急救用时(3.12±1.28)min均短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5.34±1.58)min、急救用时(4.13±1.37)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缩短急救用时,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及需求,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325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调查,并进行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于培训教育后再次调查,并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被测试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堪忧.经培训,学生的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水平提高明显,急救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学习前的29.7%上升至培训教育后的69.0%(P<0.01).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