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世芬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2):136-137
温病学是在总结前人防治温病的理论和经验。并吸取近代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以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价值。其理论和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临床实践。是防治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陈宝国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4(1):54-55
教材是教师授课、学生上课和复习的专门用书,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一本好的教材,必须科学、规范、准确、简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新的研究成果,便于教与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张明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222-224
作者通过温病学教学过程中几个微小方面的教学体会,强调温病学温病医家生平及诸多学术流派的教学重要性、常见温病分类教学的必要性、"方症辨证"结合原文在常见温病主要证治教学应用的意义、案例教学结合"方症辨证"的意义等四个方面的教学探索,以期对温病学教学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4.
《温病学》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外向型人才,实施《温病学》中英双语教学十分必要。目前《温病学》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结合目前温病学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对《温病学》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提出了建议。认为只有深入地学习思考、分析研究,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将《温病学》双语教学的探索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温病学》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外向型人才,实施《温病学》中英双语教学十分必要。目前《温病学》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结合目前温病学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对《温病学》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提出了建议。认为只有深入地学习思考、分析研究,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将《温病学》双语教学的探索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谈《伤寒论》与《温病学》中护阴保津思想附属医院中医科于淑云承德县医院中医科刘雅苹关键词阴液,护阴保津很多人认为《伤寒论》其论重视扶阳气,是否也重视护阴液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观《伤寒论》全书,扶阳驱邪多有论述,然其护阴之法也贯穿于理法方药之中... 相似文献
7.
高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6(5):363-364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发生发展及其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以四时发病不同 ,临床疗疾 ,既不应独遵卫气营血辨证进行顺应治疗 ,又不囿于三焦分论予以施治 ,而应结合当今时行温病之发病特点及传变规律 ,“先其时而施”进行截断治疗 ,并灵活运用 ,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将学温病、疗时病的经验 ,归纳总结如下。1 追溯渊源广阅诸家温病学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内经》中就有“冬伤于寒 ,春必温病”和民疠温病”的记载 ,《难经》亦云 :“伤寒有五 ,有中风 ,有伤寒 ,有湿温 ,有热病 ,有温病。”这些论述虽然较为简单 ,但为后… 相似文献
8.
吕文亮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4(1):54-55
温病学是脱胎于经典名著中的学科,兼具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双重属性.如何从学科特点和培养人才的要求出发,深化《温病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温病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在《温病学》教研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温病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项原则,现分述如下: 1系统教学原则 首先,要明确温病学有独特和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根据病因、病机、诊断来辨证治疗四时温病的格局,这种格局体现了《温病学》学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10.
《温病学》课程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有其独特的临床辨证思维方式和处方用药的特色,其中所探讨的高热、神昏、动风、出血、厥脱等危急重症,是中医急症研究的重要内容及突破口之一,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应用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防治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指导中医急重症的救治,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温病学》是一门重要的中医经典主干课程,也是一门指导学生由学习中医基础知识走向学习中医临床诊疗技能的桥梁课程。经过第一至第五版《温病学》统编教材的发展,现在《温病学》课程基本形成了以讲授温病辨证论治基本理论知识、各病具体辨证论治、温病名著原文选读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进行识记和理解,从而掌握温病学的辨证方法和理法方药知识。因此,积极探讨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以上内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六版(规划教材)《温病学》教材进行了评估,并与五版统编教材进行了比较,认为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1突出中医特色,反映了湿病学科新进展。2保持了教材的系统性、稳定性、实用性。3突出了温病临床,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是一部修订得比较成功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就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温病学的教学质量,从病案切入法、PBL教学法、记忆教学法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董锡玑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
对六版《温病学》的商榷董锡玑山东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250014关键词温病学,书评纵观六版《温病学》,编辑体例较有特色,诸如中西医结合,温病的预防与调摄及对症处理等。但某些问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以下就教材中对某些温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提出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5.
魏凯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90-91
文章探讨了中医《温病学》研究性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及内容,初步分析了课程建设的要素,为进一步建立中医学研究性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温病学》教学质量及学生在临床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我们从1988年9月至1998年7月,对《温病学》教材8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探讨出5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兹择其部分内容介绍如下。1关于《温病学》教学内容的研究1.1基本理论研究《温病学... 相似文献
17.
《温病学》由上篇、中篇、下篇组成,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主要课程。其既有基础学科性质,又具临床学科属性。不仅是辨治温病的依据和手段,也是临床各科诊疗基础的组成部分。《温病学》上篇教学内容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也多以传统的注入式为主,即便运用启发式、逻辑推理式的教学模式讲解该部分内容,对于大三的学生而言也经常会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8.
翟玉祥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6):44-46
<温病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理论、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温病学>课程作为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目前的学科专业目录,<温病学>已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一道,组成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温病学>课程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温病学界不得不对<温病学>课程将如何发展,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谨就本科层次<温病学>课程的改革,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9.
刘林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65-66
《温病学》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历来是中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当前中医教育面临严峻形势之际,有必要对提高《温病学》教学质量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