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睡眠学说及其科学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睡眠学说包括阴阳睡眠说、卫气运行睡眠说和神主睡眠说。三者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中医睡眠的独特理论体系。阴阳说是中医睡眠理论的总纲领,揭示了人体睡眠和醒觉的基本原因;卫气运行说是阴阳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神主说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中医睡眠学说与现代睡眠学的认识相通融,具有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文献为源,结合近期临床研究,探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睡眠节律紊乱提供中医治疗理论与思路。从阴阳跷脉的历史考究中总结其经脉循行特点、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其与脏腑的联系,结合中医及现代医学对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认识,发现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密切相关,跷脉论治睡眠障碍是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医关于睡眠与觉醒机制的阴阳寤寐学说是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得到了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完善和发展。阴阳相合,寤寐调适;阴阳失调,寤寐失常。阴阳寤寐学说对临床指导睡眠障碍的辨证施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抑郁症患者阴阳五态人格特征对睡眠的影响. 方法 纳入抑郁症组患者88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评价抑郁症患者阴阳五态人格特征,运用多导睡眠图获得两组受试者睡眠结构、睡眠进程以及快动眼睡眠各参数,并采用相关分析评价两者关系.结果 抑郁症患者太阴维度得分与入睡潜伏期、快动眼睡眠密度呈正相关(P<0.01);少阴维度得分与2期睡眠时间及其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阴阳和平维度与睡眠效率呈正相关(P<0.05),与觉醒次数、1期睡眠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阴阳五态人格特征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慎起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整体观念中天人相应的认识提示人体睡眠与自然界阴阳变化密切相关。从养生角度来看,人的睡眠应顺应四时和温度的变化,睡眠时间的调整原则是二分二至时间点,用二分二至和阴阳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睡眠与时间的关系。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体存在着时间性、区域性和个体性差异,睡眠时间长短没有统一标准,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养生理论认为,只有睡眠上法于阴阳,才能以尽天年。  相似文献   

6.
董德懋治疗失眠的经验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老对睡眠理论的认识,强调阴阳在睡眠中的主导作用。睡眠是人体阳气入于阴分。在这里阴阳跷脉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睡眠障碍的认识,董老推崇《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失于和调,如老者之气血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肺气盛、胃不和,则卧不安宁。  相似文献   

7.
董老对睡眠理论的认识,强调阴阳在睡眠中的主导作用.睡眠是人体阳气入于阴分,在这里阴阳跷脉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睡眠障碍的认识,董老推崇<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失于和调,如老者之气血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肺气盛、胃不和,则卧不安宁.  相似文献   

8.
郭六雷 《中医研究》2023,(10):23-26
失眠是指在睡眠条件尚可,但仍出现睡眠启动和维持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基于对阴阳平衡的理解,从互为表里的阴阳经脉出发,探讨不寐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及相关诊治。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经络系统中经脉为主导地位,经脉、脏腑各有阴阳,脏腑平衡是以经脉平衡为基础,阴阳平衡是经脉平衡和脏腑平衡的理论升华。临床运用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来判断病变经脉,发现三阳经盛、三阴经虚的阴阳失衡可导致失眠。在互为表里的阴阳经脉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互为表里的经脉失衡而出现失眠最为多见。将平衡阴阳经脉具体化以改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睡眠是阴阳之气潜藏出入的过程,与人体卫气循行和昼夜节律的阴阳盛哀密切相关.人白昼觉醒属阳,夜间睡眠属阴,睡眠时由阳转阴.失眠症属中医学的不寐范畴,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  相似文献   

10.
五脏调节睡眠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昼夜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与精神情志正常的重要生理活动。节律性表现为昼精而夜寐,其维持与营卫循行、气血调和、阴阳互藏、脏腑功能正常及相互协调等有关。从五脏阴阳气血及其功能活动对人体睡眠调节机理方面进行探讨,以明确失眠的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