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胰岛素泵(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中的应用。[方法]对72例2型糖尿病病人采取双"C"治疗方案,同时进行规范、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开具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处方,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流程,全面系统地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病人对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处方易于接受,治疗效果显著,满意度提高,无低血糖、报警、脱机事件发生。[结论]规范、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使采取双"C"治疗方案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病人血糖得到很好控制,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胰岛素泵(CSII)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的基础上,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研究联合方案对糖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单纯用胰岛素泵治疗,同时用血糖仪监测指血糖。治疗组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双c治疗),比较两组的相应血糖控制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糖控制的一般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如血糖控制时间(4.3±1.7dv.S.6.4±2.3d,P〈0.05),症状缓解时间(4.5±1.8dv.s.6.6±2.5d,P〈0.05),平均住院时间(7.1±2.5dv.s10.3±3.3d,P〈0.01);两组血糖控制的一般情况表明实验组的血糖控制比对照组平稳。结论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糖尿病效果要优于单纯使用胰岛素泵,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可以在临床匕推广。 相似文献
4.
周先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6)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危重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入院的50例危重糖尿病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系统护理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施加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情况、护理能力评分、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相关临床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h P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与突发问题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带泵教育时间、患者咨询次数与处理警报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危重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辅助治疗与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应用于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监测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每日8次血糖监测方案,观察组采取动态血糖监测,对2组患者动态血糖监测、输注胰岛素前和围手术期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动态血糖监测、输注胰岛素前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2 h血浆葡萄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动态血糖监测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监测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可提高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可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给予糖尿病饮食。加强血糖监测系统及胰岛素泵使用的管理,严密监测血糖变化,并重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联合应用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DCCT)研究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实,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延缓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日常血糖监测对于及时、准确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中联合运用动态血糖监测(CGMS)和胰岛素泵(CSII)即双C治疗方案,可使患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危重患者微量血糖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29例危重患者在微量血糖监测中实施循证护理,观察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并与26例在微量血糖监测中实施传统护理的危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与传统护理组患者,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危重患者微量血糖监测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够降低危重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精确性及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护理指导下进行72h连续血糖监测。结果: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43例患者存在餐后高血糖,2例出现黎明现象,3例存在无感知低血糖。患者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检查的耐受性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知识的宣教和护理观察,有助于获得完整可靠的血糖变化信息,及时发现和预防患者即时的血糖漂移,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指导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年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强化胰岛素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老年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持续>12mmol/L)的老年(>65岁)危重病患者,APACHEⅡ评分平均为(17.2±3.8)分,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组各35例。强化组血糖控制在4.4~7.8mmol/L;常规组血糖控制在10.0~12.0mmol/L,两组其余临床治疗相同。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泵入胰岛素天数、入住ICU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结果强化组老年危重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泵入胰岛素天数、住ICU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死亡率显著降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对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老年危重病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更有效、更及时地控制血糖,并显著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SHG)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危重症SHG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强化治疗组血糖>6.1 mmol/L时,采用微量泵静脉滴注(静滴)胰岛素1~2 U/h,在24 h内使血糖维持在4.4~6.1 mmol/L;常规治疗组血糖>11.7 mmol/L时,静滴胰岛素1~2 U/h,在24 h内使血糖维持在10.0~11.1 mmol/L.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泵入胰岛素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病死率.结果 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入院时血糖值(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3±4.32比16.78±4.40,P>0.05).强化治疗组泵入胰岛素时间[(8.6±2.4) d]、住院时间[(10.2±4.6) d]、院内感染率(5%)、病死率(2.5%)较常规治疗组[(14.2±3.2) d、(15.6±5.4) d、15%、7.5%]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控制高血糖,减少感染发生率,降低病死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老年危重症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即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强化治疗改善老年危重症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老年危重病患者94例,入组时空腹血糖为(10.3±2.5)mmol/L;随机分为CSII组(46例)和MDI组(48例),两组均注射可溶性人胰岛素,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7 d内日平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第7日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与MDI组比较,CSII组血糖控制更好,血糖控制良好率[76.1%(35/46)比33.3%(16/48)3及血糖控制尚可率更高[21.7%(10/46)比14.6%(7/48)3,而控制差的更低[2.2%(1/46)比52.1%(25/48)];低血糖发生率更低(10.9%(5/46)比22.9%(11/48)],7 d内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更少[(40.1±6.3)U/d比(46.2±7.1)U/d];血清TNF-a[(11.54±2.7)μg/L比(19.8±4.2)μg/L]、IL-6水平[(78.3±5.1)μg/L比(141.4±6.2)μg/L]、CRP水平[(53.1±3.3)mg/L比(72.1±4.0)mg/L3明显低于MDI组;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MDI组[(6.0±1.4)分比(11.6±1.0)分];CSII组28 d病死率低于MDI组(4.3%(2/46)比16.7%(8/4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胰岛素泵较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可更好地控制危重症高血糖,减轻炎症反应及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大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监护室收治的大手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老年危重患者56例,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8例。监测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泵入胰岛素天数、伤口愈合情况、住ICU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及发生低血糖反应和低钾血症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强化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下降水平、使用胰岛素天数、住ICU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降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低血钾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危重病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有效、更及时地控制血糖,显著改善临床疗效。但应注意加强对低血糖反应和低钾血症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对2型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情况,探讨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法及药物。方法选择60例住院手术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血糖均〉20mmol/L,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两组,A组采用诺和锐CSII治疗,B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MSII),观察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血糖都明显下降(P〈0.01),诺和锐CSII组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MSII组(P〈0.01),术中血糖明显低于MSII组(P〈0.01),胰岛素用量也少于MSII组(P〈0.01)。诺和锐CSII组达到血糖良好指标的时间及平均术前住院天数也少于后者(P〈0.01)。低血糖发生也较少。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诺和锐能迅速、有效、安全、平稳地控制全天血糖,明显优于传统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案及药物。 相似文献
16.
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ICU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ICU病房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5),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治疗组ICU住院天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低血糖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在4.4~6.1 mmol/L水平,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危重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PACHEⅡ评分>15分,同时合并高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的内科危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和常规治疗(CIT)组(胰岛素泵血糖控制),观测近期死亡率(28d内)、入院72h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临床感染发生率、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IIT组100例,CIT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疾病种类、入院血压、血糖、炎症指标、电解质、心肌酶、肝肾功能、空腹C肽、HbAlc、疾病种类、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治疗结局:IIT组病死率与CIT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IT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IT组入院72hAPACHEⅡ评分、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IT组与CIT组比较,虽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增高,且临床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更低,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0.
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晓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
血糖在危重症患者中是非常普遍的,激素调节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而胰岛素抵抗(IR)、医源性因素又可加重应激性高血糖,从而导致机体高炎症状态和明显的能量代谢障碍,破坏机体内环境稳定,反过来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可以纠正危重患者急性期与后续治疗期间的高血糖,阻止由此而造成的并发症与预后不良,提高危重疾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