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食物与药性的相互作用巴文燕食性与药性有共同的内容,具有相互作用的结果。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须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反之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降低药物的作用。热证病人用药寒治疗的同时适当吃些宗性食物;寒让病人用热药治疗的同时适当吃些补性食物,则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医饮食护理的意义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和“五味”的相同内容,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椹、黑芝麻、蜂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陆华 《光明中医》2013,(7):1493-1494
药食同源是说药物和食物是同一种基源。卫生部分布的87种药食同源的品种,均属不同的五行分类。传统中医药认为,药物与食物的药性和食性与五行分类关系密切,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对药性和食性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对药食的五行分类进行研究,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建立《伤寒论》方剂药性特征数据库及食物药性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基于《伤寒论》方剂药性特征的食物配比方法。结果表明,在食物药性确定的前提下,不仅所述方法技术可行,而且可以根据目标方剂药性特征,有效地得出食物配比中的食物组成,实现食物配比方案与目标方剂在作用及功效上的相似,为食物配方提供了定量方法,推进了药性理论与配伍理论的应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古有"药食同源"之说,因为药物有性味、功能、主治,食物也同样有性味、功能、主治,而且有些食物本身就是药物。 1食物对药效的影响 主要是食物的食性对药物的药性的影响和因食物影响药物吸收而影响药效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 药性,就其实质而言,是指药物与治疗作用有关的各种性能。所说药物的治疗作用,包括如治疗痢疾、伤寒、哮喘、肠痈之类的具体主治,也包括定惊、解表、清里、降逆之类比较概括的功能。由于概括程度的不同,功能包涵的广度和深度也各有不同,以致通常所说药物功能,常兼有药性与治疗作用两方面的意义。如温中、温阳、温和等词中,温是治疗作用的概括,而温又是四气之一,指药物作用本身温热或温和的性质。实际温中、温阳、温和等语可以指治疗作用、效果,也可以说明药物的性能。这样,药性与治疗作用之间就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古代著作中,称治疗作用为药性的,也常可见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发现并分析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方剂药性组合层面的配伍特征以指导应用.方法:根据已发表文献收集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方剂,整理方剂中各药物对应的药性组合,应用关联规则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得到反映配伍特征的支持度分别为84.62%、76.92%和69.23%的药性组合模式各3、10、11条.结论:数据挖掘得到的药性组合模式符合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治则,可以此为依据指导药物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8.
物以类聚,按类划分物质是认识了解使用该物质的前题,通过对古代药物本草、食物本草的分类方法的演变分析,得出分类方法是伴随着药性、食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同时分类方法又能促进人们对食性、药性的认识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预测中药缺失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理论体系中,药物的药性与功能是一个整体,前者从整体上表述了药物的作用性质、趋向和途径,后者则表明了中药对人体调节作用的结果,两者既具有明显的差别,又具有紧密的联系。利用信息技术研究中药药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药性与功能数据进行挖掘,可发现药性与功效之间的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药膳研究多为继承、缺乏创新这一现状,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药膳配方方法。通过分析药典所载中药及常见食物的药性组合模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经典方剂的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利用贪婪算法将食物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得到与经典方剂药性特征相同的药膳配方。该文以治疗肺胃燥热型糖尿病经典方剂白虎人参汤为例进行药膳配方设计,共得到药膳配方十八则,从中医学及营养学角度分析均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为个性化食疗保健开拓了新的思路,也为实现高水平的药膳产业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试论蒙医药的药性与"药能""药力"的区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治疾病是以药为主的。药物一般都包含着治病的药味、药能、药力。这些功能对“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起着平衡作用 ,在患病器官的康复中起着协调作用 ,但是最终去病根还是药物的功能起着主要作用。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是药的“药性”功能起着主要作用 ,这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通过药物总的作用 ,及自身的药性和药力、药能 ,进一步掌握药物的筛选和分辨 ,正确实用都有很大的帮助。蒙药的药性是 17个药能的精华 ,是药的药力及药物的主要形成基础。蒙药的药性概念虽然范围很广泛 ,但是药的药性就是药物包含本身的原有的内部药性。蒙…  相似文献   

12.
周蓓  乔赟  易蔚 《广西中医药》2012,35(3):34-35
药膳是在传统中医药学指导下,将不同食物或药物进行合理的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成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的膳食品[1].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阐明药效机制的理论依据[2].正如李东垣所云:"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升降浮沉之能,厚薄轻重之用,或气一而昧殊,或味同而气异……豁然贯通,始可以言医而司人命矣."[3]基于"药食同源"的道理,食物与药物的性能相通.药膳与一般的膳食不同,用药为膳,不知药性,则必盲目乱施,故从药性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药膳的施用,对于临床准确认识并施用药膳以及对中医药膳学的理论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新修本草》中美容药物的归纳整理,探讨该书对于常见损美性疾病的用药特点。方法:整理《新修本草》中的美容药物,共计141味。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对上述药物的药物来源及性味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分析其用药特色与规律。结果:(1)在治疗头面部损美性疾病的药物中以植物药物比例最高,占所有药物的64.8%;在其药味方面以苦味药物为主,占35.6%;药性方面主要以寒性药物为主,占58.8%。(2)在治疗躯干四肢部损美性疾病的药物中以植物药物比例最高,占所有药物的83.1%;在其药味方面主要以苦味药物为主,占42.8%;药性方面主要以寒性药物为主,占58.8%。(3)在美容保健药物中以植物药物比例最高,占所有药物的76.2%;在其药味方面主要以甘味药物为主,占44.2%;药性方面主要以平性药物为主,占40.5%。结论:(1)《新修本草》中治疗与保健兼顾,病种多样,分类详细,药物来源广泛。(2)美容药物以植物药物为主。美容治疗药物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苦味为主;美容保健药物药性以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痨药性肝损伤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痨药性肝损伤是指由抗痨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临床既可表现为急性肝损伤,也可表现为慢性肝损伤,甚至肝硬化[1].我们自2006年6月~2007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抗痨药性肝损伤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护理工作中饮食调护与药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服药是辩证施护关键环节,提高服药效果的基础是掌握食、药性味、归经、及其功能。明确食药同源的关系,食药配伍合理,食性与药性相顺应就能增强药物的作用,药效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则会降低或减弱药物的治疗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春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05-1609
1 概 述有毒中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毒” ,在中医药学中一般系指药性之“偏” ,即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言 :“凡可辟邪安正者 ,均可称为毒药。”以药性之偏来矫正机体气血阴阳之偏 ,是药物治病的原理。但是 ,在中医药全部药品中 ,大约有 15 %的药物 ,其性刚烈、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相差不远 ,使用稍有不慎 ,就会造成损害脏腑、伤及气血的严重后果 ,甚至致人死亡。这些药物 ,习惯上称为有毒中药。不过这种“有毒”的含义 ,系指药物引起机体功能或组织器官损害的能力 ,和前面所说的“药性之偏”颇有不同罢了。本文所说的有毒中药系…  相似文献   

17.
曹佳  王耘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3):453-458
化学成分是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药性与化学成分的关系是揭示药性作用分子机制的基础.该文将来源于同一科的植物药称为“亲缘药物”,基于网络分析从药物所包含化学成分的微观层面上探讨亲缘药物的药性特征.首先,依据所含化学成分构建可以表示植物亲缘关系的药物网络.网络结构表明网络中同科亲缘植物药呈聚集状态,这符合植物学中亲缘科植物化学成分相关的理论,说明该网络可以表达药物之间化学成分相近程度.然后,分析该网络中药物之间间的药性关联关系,研究发现同类药性在网络中普遍相连,同时还存在“药性空洞”现象——某个药物的多数相邻药物具备某个药性,而该药物不具备此药性.最后,以毛茛科和伞形科植物的药性特征与化学成分物质基础的关系为例,证明了聚集程度紧密的同科亲缘药物的药性相似,而不同亲缘科的植物药只要其化学成分相近且其重叠的化学成分特异性强,其药性也非常有可能相近.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相互取长补短,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还可扩大治疗范围、开拓新的治疗途径。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相结合,辨证结合辨病用药,改革中药剂型,多途径综合治疗,中医非药物疗法等的应用,尤其可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关联分析揭示历代医家治疗痢疾药物的药性与药理作用,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论治提供遣药组方方面的依据。方法:检索并整理出《中华医典》辞典条下"名方"中治疗痢疾方剂的用药,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以IBM SPSS Modeler Version 18.0软件进行历代医家治疗痢疾高频药物药性、药理关联分析。结果:得到高频药物有46味,主要有甘草、黄连、当归、白芍、木香。高频药物药性以归脾经的甘、苦味温性为主要配伍组合,符合温-苦-甘-脾组合方式的高频药物为人参、白术。高频药物药理作用体现在抗菌与免疫调节两大方面,同时符合这两方面的高频药物有甘草、黄芩、黄连、黄柏、白芍、陈皮、茯苓、乌梅、白术。结论:研究结果与溃疡性结肠炎最新研究结果吻合,能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遣药组方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妇科疾病多病情复杂,病机繁琐,临床上单一治法常不能兼顾,治疗较为棘手。在治疗病情复杂的妇科疾病时,可将一些药性、功能完全相对的药物配伍组合在一起,具体可归纳为:通涩并用、升降并用、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滋阴清利。通过药物间相互制约,取长补短,最大程度的发挥药物的功效,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对立用药的配伍方式,为妇科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