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西医称功血,认为是由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重证.  相似文献   

2.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漏;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常用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可突然发作亦可由月经失调...  相似文献   

3.
<正> 宫血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崩漏”范畴。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量多如注谓之崩,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谓之漏。崩后成漏,漏久变崩,在临床上可交替出现,因此常把二者相提并论。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早在《内经》便有“阴虚阳搏谓之崩”的记载。《金匮要略》有“漏下”、“崩中下血”的记述。《诸病源候论》专立有“崩中漏下候”,指出“冲任之脉虚损,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崩漏不止,经乱之  相似文献   

4.
避孕引发崩漏的诊治体会越凤翔东胜市鄂尔多斯热电厂医务室(017000)崩漏系指妇女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二者出血情况虽不同,但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笔者曾收治数例崩漏妇女,一律用中药治疗,效果良好,尤其是几位因...  相似文献   

5.
崩漏是妇女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即《诸病源候论》所说:“血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而成漏下,忽然崩下谓之崩中。”但在发病的过程中,两者常易互相转化,如经崩不止,气血耗伤可成漏;经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可成崩。故临床上贯以崩漏并称。其病因病理虽较为复杂,但气血不调,冲任受损是发病的根本机理。因气为血帅,冲任隶属于肾,因此选用举元煎、寿胎丸加减以益气生血,补肾固冲任治疗崩漏证,获得较好效  相似文献   

6.
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者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尽者称“漏”。崩漏为妇女常见病之一,包括血崩和经漏2症,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故有“妇女崩漏,最为大病”之说。前人认为“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症状虽有轻重缓急之别,  相似文献   

7.
浅谈崩漏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钰琳 《河南中医》2003,23(11):44-44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交替出现,故称崩漏。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属于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范畴。致病因素虽有血热、气虚、血瘀、肝郁化火、脾肾两虚、肝肾亏损、冲任不足等方面,但终归不外乎肾  相似文献   

8.
妇科疾患,除经、带、胎、产,以崩漏症为常见。一般以忽然大下谓之崩;淋沥不断谓之漏。崩与漏不仅在病势程度上有轻重缓急之分,且在病程上又可相互转化,既久崩转漏,久漏亦可成崩。它的病机是因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故将崩漏并称。笔者近年来积累验例数则,现将辨治体会分述如下。一、肝旺血热迫血妄行例1:陈××,女,40岁,售货员,于1979年8月12日初诊。  相似文献   

9.
崩漏是指妇女不规则的阴道流血。一般以来势猛急,出血量多如冲的为“崩”,或称“崩中”。来势缓慢,出血量少淋漓,绵延不断的为“漏”,或称“漏下”。崩或漏是两个不同的症候,临床表现显有不同,但在疾病血变过程中,常可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  相似文献   

10.
妇女崩漏本是一证,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分别论之。轻者,淋漓不断谓漏下;重者,突然大下谓崩中。如久漏中气下陷,冲任不固,势必成崩,崩久气血耗尽亦必成漏,二者是互相转化的。其病理机制是一致的。在诊断上必须根据五脏功能失调和阴阳气血偏胜偏衰为辨证基础。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滞、血瘀、血热等七个类型。一、阴虚崩漏,就是肝肾阴虚崩漏,发病的原因,多由平素阴虚,或久病伤阴损血,或  相似文献   

11.
崩漏是中医妇科临床中的急、重症。早在《内经素问》中就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历代医家强调了崩漏是“非时的经血”。现代妇科学家罗元恺等认为: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为崩中,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刘敏如等认为:经血非时而下,突然大下谓之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下或经漏,这些论述明确地指出了崩漏属月经病范畴。  相似文献   

12.
崩漏,是以症状命名,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由于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为崩漏。崩漏既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重证。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对崩漏的概念仍含糊不清。笔者认为,崩漏应单指功能性子宫出血,至于生殖系统炎症、肿瘤,胎、产及内、外科疾病所引起的阴道不规则出血,当按其病因论治,不应属于崩漏的范畴。一、病因病机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发生于青  相似文献   

13.
浅谈崩漏     
崩漏是妇科四大疾病之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损害极大。由于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其阶段性及连续性的不同,崩漏当分为经崩、经漏、崩漏三种类型。如非经行期突然大量出血,称为“崩中“、“经崩“;经崩之后又淋漓不断,按其连续性称为“崩漏“或称“崩中漏下“;继月经之后淋漓不断持续2周以上者称为“经漏“,亦称“漏下“;期间血量增多称为  相似文献   

14.
归肾丸治疗崩漏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漏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属于月经病范围,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之为崩中或经崩,后者称之为漏下或经漏。崩与漏的出血情况各异,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统称为崩漏。.笔者采用归。肾丸为基础方,改为汤剂加减治疗崩漏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崩漏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属于月经病范围,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之为崩中或经崩,后者称之为漏下或经漏。崩与漏的出血情况各异,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统称为崩漏。.笔者采用归。肾丸为基础方,改为汤剂加减治疗崩漏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崩漏证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论述.崩始见于<素问@阴阳别论篇>:"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于<金匮>第22篇:"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崩与漏并论,始见于<巢氏病源>:"妇女月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常统称一病,正如<济生方>所云:"崩漏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言崩漏常以月水非时而下论,或言经崩、经漏.崩漏也并非皆不在经期而发,故妇女不规则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或大量出血与淋漓下血交替出现统称为崩漏.崩漏在病势发展中可以相互转化,两者虽有轻重缓急之分,但其病理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高孝贤 《河北中医》2004,26(9):687-688
崩漏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论述。崩始见于《内经》 ,《素问·阴阳别论篇》讲“阴虚阳搏”谓之崩 ,漏始见于《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讲“妇人陷经 ,漏下黑不解 ,胶姜汤主之”。崩与漏并论始见于《巢氏病源》其讲“妇女月水非时而下 ,淋沥不断 ,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常统称为一病 ,正如《济生方》所云 :“崩漏本乎一证 ,轻者谓之漏下 ,甚者谓之崩中。”言崩漏常以妇人月水非时而下论 ,或言经崩或经漏。现代医学统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同病异治的方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辅助检查无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崩漏,又名崩中漏下《诸病源候论》,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断,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也有称,血量多如水注之势者为崩,来势缓淋沥不断者为漏。崩与漏可以相互转化,即崩势渐缓可致漏。久漏不止也可转为崩,故统称崩漏。崩漏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和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所出现的阴道出血,均属崩漏范畴。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将崩漏分为:脾虚、肾虚(包括肾阴虚)、血热、血瘀四个症型,当崩漏出现失眠健忘、心跳气短、善太息等症状时,说明患者已至心脾两虚,此时应用“归脾汤”(原方: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人参、酸枣仁、当归、远志、广木香、甘草、生姜、大枣、共十二味)加减治疗,往往会收到满意的疗效。以下是笔者近十年来治疗崩漏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9.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或经崩,后者称为漏下或经漏。《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漏中。”二者虽有轻重缓急之分,但发病机理相同,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故后世常将二者合并论述。本病既是临床常见病,又是疑难病。笔者运用加味固本止崩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止血调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统称崩漏。可见于西医子宫功能性出血及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巧克力囊肿引起的子宫出血患者。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崩漏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