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钡餐、手术确诊的126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并与144例同期非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组出现典型症状只占22.2%,高位胃溃疡占15.9%,巨大溃疡占23.8%,有57.1%的老年人发生并发症。34.9%的老年人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疼痛缓解时间平均7.1d,与非老年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74.6%的老年人检出HP感染,与非老年人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高位胃溃疡与巨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高,常以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为诱因,治疗效果欠佳。收治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及时做胃镜检查,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诱因。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学红 《广西医学》2009,31(4):558-559
目的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性消化性溃疡诱发因素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占66.7%,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占33.3%,不良生活习惯占30.8%;发病部位胃溃疡占46.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39.7%;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42.3%。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不良生活习惯均是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常见诱发因素;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胃溃疡的发病率较高,并发症以出血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隐匿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心绞痛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既往冠心病史,以心绞痛发作来急诊,并经常规粪潜血试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及72小时内胃镜确诊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8例,分析有关临床状况。结果(1)年龄大于60岁、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史、既往消化道溃疡史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分别有84.6%、90.9%、74.4%、89.1%;(2)出血的原因为胃粘膜病变(58.9%),胃溃疡(23.1%),十二指肠溃疡(6.5%),复合性溃疡(10.3%),其他原因(1.2%)。结论部分心绞痛的患者可因隐匿性上消化道出血诱发,后者多与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类抗炎药、消化道溃疡病史及年龄有关;早期诊断可避免出血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粤北山区的乐昌市溃疡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析1987~2007年间我院16291例胃镜检查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在所有被检查患者中检出消化性溃疡3938例(24.1%),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209例(81.4%),胃溃疡557例(14.14%),复合性溃疡163(4.14%),食道溃疡9例(0.23%)。消化性溃疡中,男2891例,女1047例;溃疡患者中年龄最小6岁,最大88岁;球部溃疡以40岁以下居多,胃溃疡、复合性溃疡以50岁以下居多。结论(1)病变好发部位以球部溃疡最多见,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较次之,食道溃疡最少见。(2)溃疡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钡餐、手术确诊的89例老年人消化性渍痛的,临床资料,并与97例同期非老年病人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组出现典型症状只占20.2%;高位胃溃疡占16%;巨大溃疡占21.3%。有58.4%的老年人发生并发症;34.8%的老年人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疼痛缓解时间平均6.4天。与非老年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70.8%的老年人检出HP感染,与非老年人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高位胃溃疡与巨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高,常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诱因.治疗效果欠佳。接诊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及时做胃镜检查,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诱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理州消化溃疡发病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用资料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4月至1995年12月用日本欧林巴斯GIF—P10和GIF—P20纤维胃镜检查14846例中的消化性溃疡2170例。结果:消化性溃疡检出率为14.62%,十二指肠溃疡1418例(65.35%),胃溃疡648例(29.86%),复合溃疡104例(4.79%),胃溃疡的平均年龄为48.5岁,比十二指肠溃疡的平均年龄41.3岁大7.2岁。结论:胃溃疡的农民发病率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工人发病率比胃溃疡高,十二指肠溃疡的出血、梗阻并发症高于胃溃疡。我州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与国内其它地区相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516例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感染情况。总感染率为37.9%。活动性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及复合溃疡HP感染率分别为86%,62.3%,63.6%和64.3%;而非动性慢性胃炎及胃癌的HP感染率分别为22.5%和24.2%。两组的HP感染率有明显差别(P<0.01)。结果提示HP感染与活动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亦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始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内镜特点。方法 :对 419例因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呕吐等主诉的 6~ 14岁小儿行纤维胃镜检查。结果 :行胃镜检查的小儿中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 2 4.3%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占 78.4% ,胃溃疡占 18.6 % ,复合性溃疡占 2 .9%。年龄为 9.73± 2 .86岁。十二指肠溃疡发生于球部占 95 % ,胃溃疡多发生于胃窦部和胃角中段。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为 2 6 .5 % ,幽门梗阻 3.9% ,无穿孔者。结论 :小儿消化性溃疡好发于学龄期儿童 ,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 ,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 ,临床经过相对较轻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男32例,女11例.年龄4~12岁.3例有消化性溃疡家族史,13例发病有诱因如上感、食大量冷饮、痨劳过度、不良饮食习惯等.5例经X线钡餐证实: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33例经纤维内镜证实: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伴慢性浅表性胃炎9例.12例做HP-Ab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怀柔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5894例胃镜检查中,检出消化性溃疡1216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56例,胃溃疡289例,复合性溃疡73例。(2)溃疡的高发季节以冬季检出率高,夏季最低。(3)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5.24:1。(4)溃疡平均年龄42.8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40岁组最高,胃溃疡51-60岁组最高。结论 (1)怀柔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于北京地区,好发部位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低。(2)溃疡高发季节以冬季高,夏季低。(3)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发病年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胃溃疡为提前6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组织活检后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对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率70%,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率23.8%。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47例,HP阳性率10.6%,十二指肠溃疡113例,HP阳性率94.7%;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68例,HP阳性率17.6%,十二指肠溃疡16例,HP阳性率5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胃溃疡、乙肝肝硬化胃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52例小儿消化性溃疡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96.2%,胃溃疡占3.8%。以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首先症状,且易复发。H2受体阻断剂和H+泵抑制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消化性溃疡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取我省国人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征资料。方法:采用同时性、前瞻性调查,自1997年1月至1997年12月止收集新确诊的溃疡病例,记录性别、年龄、职业、溃疡病灶的部位、大小、数量及是否合并HP感染等。结果:共调查1198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年发病率根据标准化人口统计估计为0.084%,男女患病比为3.6:1,从业人员中以管理人员发病率最高,达0.40%,高峰年龄组为30-4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的发病比为1.9:1,溃疡大小以<10mm居多,占80%以上,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好发部位分别是小弯和前壁。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阳性率为73.8%。结论:消化性溃疡是我省的一种多发疾病,其年发病率估计为0.084%,此病好发于壮年,男性居多,管理人员中发病率最高;我省男性多吸烟是导致男性溃疡多发的主要因素;HP阳性占消化性溃疡的比例数以前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经内窥镜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71例(A组)与未经内窥镜及组织学检查的消化道相关疾病43例(B组),均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IgG特异抗体。结果A组HP-IgG特异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81.4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疡球炎病人均达100%,胃溃疡患者为75%,慢性胃炎为83.3%。B组总检出率为32.55%。A组血清HP-IgG抗体检出率与胃镜及组织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提示血清HP-IgG抗体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2月~2007年12月共行纤维胃镜检查140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147例,检出率10.5%。年龄13个月-14岁,平均9.52±2.91岁。男97例,女50例;男:女为1.94:1。十二指肠溃疡128例(87.1%),胃溃疡17例(11.6%),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2例(1.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以便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经钡餐或纤维胃镜确诊的49例小儿消化性溃疡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49例中38例发一于十指肠球部,突出的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占89.7%。其余依次为腹痛(73.5%)、贫血(73.5%)、呕吐(69.3%)。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临床缺乏规律性,不具慢性复发的病史,而以上消化道出血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再出血82例发病诱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发病因素。方法: 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溃疡大小、出血量、幽门螺杆菌(Hp)感染、腹痛、治疗情况、基础疾病、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史、营养状况、饮食习惯、劳动强度及夜间休息等临床资料,分析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发病因素。结果: 82例中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为70.73%,胃溃疡为26.83%,<50岁青壮年为78.05%,无基本治疗87.80%,Hp阳性86.59%,夜间休息差78.05%,男性76.83%,女性23.17%,饮食习惯不良76.83%,劳累73.17%,营养不良56.10%。结论: 无基本治疗、Hp感染、年龄<50岁、夜间休息差、不良饮食习惯、劳累及营养不良是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共516例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及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329例(63.8%),消化性溃疡91例(17.6%),胃溃疡25例(4.8%),十二指肠溃疡49例(10.5%),幽门管溃疡5例(1%),胃癌9例(1.7%),食管癌15例(2.9%),胆汁反流性胃炎20例(3.9%),息肉19例(3.7%)。结论 中青年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多见,而50岁后肿瘤发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丽珠胃三联”+“奥西康”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用丽珠胃三联(枸橼酸钾0.22每日二次、克拉霉素0.25每日二次、替硝唑0.25每日二次)、奥西康(20mg每日一次)治疗HP阳性的胃溃疡27例、十二指肠溃疡52例,疗程7d。观察溃疡愈合、HP根除、症状消失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85.2%和92.3%。HP根除率为91.13%,主要症状消失率在一周时达88.6%,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丽珠胃三联+奥西康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好、用药次数少、药物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病人的顺从性好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年消化性溃疡143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开强  杨大辉  余光华 《西部医学》2010,22(5):831-832,834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测出消化性溃疡患者143倒,老年组81例,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例,复合溃疡7例;中青年组62例,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例,复合溃疡4例。老年组胃体渍疡占胃溃疡的39.5%,直径〉2cm的溃疡占30.2%,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0.7%,均较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溃疡部位由幽门向贲门推移,且胃溃疡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溃疡面积较大,合并症多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