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福新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9,(7):21-21
在人们的印象中,用来形容抑郁症患者的词语,无非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思维迟钝”、“满面愁容”、“情绪低落”等,很难把“抑郁”和“微笑”联系在一起。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人患上“微笑性抑郁”,尤其是白领阶层。 相似文献
2.
3.
乔爱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3):3120-3121
抑郁症是目前在心理门诊中常见的病症。多由精神刺激、情志不畅、气郁痰结、蒙蔽神明所致,并常与先天遗传、性格特殊等因素有关,临床以神志错乱、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主要表现,与心、肝、脾脏器有关,为方便临床治疗,特辨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绍华治疗抑郁症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理介绍周绍华教授多年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经验总结,以抑郁症的虚实总则大纲入手,进而对6种抑郁症的分型予以详细论述介绍,其包括肝郁气滞型、心阴亏虚型、心脾两虚型、痰火郁结型、心肾不交型以及心胆气虚型。文中说明抑郁症病因病机原理,主要治疗法则,方剂运用药理作用及临证加减药物应用原则,并列举临床病例为其灵活运用作说明,期使读者更容易体会与应用名老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精髓。 相似文献
5.
马晓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0):1343-1343
抑郁症是精神科的一种常见病 ,这些患者多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 ,具有潜在自身危险。但由于患者早期症状表现比较轻微且不典型 ,往往容易被忽视 ,直到情况严重甚至发生意外时 ,人们才开始警觉 ,但为时已晚。现将轻型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介绍如下。1 情绪低落 ,闷闷不乐患者常遇喜事而心不爽 ,易激惹 ,敏感多疑 ,固执 ,对自己、对生活没有信心 ,总是感到不顺心 ,厌恶参加集体活动 ,喜欢独处。有的患者有轻度的无价值感 ,自以为没有对社会做多少贡献。有时还表现为疲乏无力 ,反应迟钝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思维困难 ,自发言语明显减少。2… 相似文献
6.
刘艳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2):F0004-F0004
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临床上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躯体任何部位的疼痛及阳痿、闭经、乏力等,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和体重增加。抑郁发作时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多数有突出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时可表现为易激惹和敌意。抑郁发作持续至少2个月,抑郁心境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精力或过度疲劳,附加一些症状,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包含在中医学的消渴范畴,其表现以“三多一少”为特征,抑郁症包含了中医学中的郁证、心悸、不寐、胸痹等病证,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最新研究表明,抑郁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多项纵向、交叉研究已经详细调查了糖尿病和抑郁症及重度抑郁之间的关系,糖尿病和抑郁症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有着双向作用。中医学对糖尿病和抑郁症关系的认识: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以阴虚为… 相似文献
8.
9.
抑郁症 ,现代医学认为属情感性精神病 ,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疾病之一 ,又是引起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抑郁症的西医治疗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五十年代初期采用第一代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MAOI) ,该类药物治疗抑郁症副作用较为广泛 (如苯乙肼等 ) ;之后 ,陆续出现了第二代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剂 ( TCA) ,该类药物对抑郁症有肯定的疗效 (如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 ,总有效率约为 70 %左右 ,但此类药物副作用也较广泛 ,且先于疗效出现 ,还有起效时间较慢等弱点。至八十年代以后开发的选择性 5 -羟色胺回摄取抑…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通过对近20年中医关于抑郁症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发现,一些学者将西医的抑郁症等同于中医的"郁证",这就形成了误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和学术发展.通过对"郁"字涵义的考证以及与抑郁症相关的中医病证和症状类似的描述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如下结论:①西医的抑郁症不等同于中医的"郁证";②中医所说的"郁"有2种,第1种"郁"指病理产物的壅滞、闭塞和蕴结;第2种"郁"则指情志之郁. 相似文献
14.
互动式针刺法治疗抑郁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互动式针刺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抑郁症25例,针刺同时患者配合守神,深吸气时用力收腹。结果 治疗25例,痊愈12例,显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抑郁症不同表现类型一单相抑郁发作和双相抑郁发作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辨证治疗不同类型抑郁症提供依据。方法:观察符合研究标准患者共459例。按照中医辨证的原理,结合郁证的特点,编制抑郁症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搜集四诊资料。结果:在459例情感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患者中,344例为单相抑郁占74.9%;115例为双相抑郁,占25.1%。单相抑郁组,男性109例占31.7%,女性235例占68.3%;双相抑郁组,男性55例占47.8%,女性60例占52.2%。单相抑郁组总病期为75.6±28.7月,双相抑郁组为139.9±33.7月。单相抑郁组有诱因者为242例,占70.3%;双相抑郁组为44例,占38.3%。单相抑郁组气虚197例占57.3%、火热185例占53.8%、阴虚138例占39.2%,血瘀193例占56.1%;双相抑郁组分别为84例占73.0%、26例占22.6%、16例占13.9%,血瘀52例占45.2%。单相抑郁组涉及中医病住肝186例占54.1%,脾196例占57.0%,双相抑郁组涉及肝99倒占86.1%,脾95例占82.6%。单相抑郁组肝郁气滞型12例占3.5%,肝郁脾虚型15倒占4.4%,痰气郁结型17倒占4.9%,气郁化火型79例占23.0%,脾虚湿盛型92例占26.7%,心脾两虚型8例占2.3%,脾肾两虚型87倒占25.3%,肝肾阴虚型34例占9.9%;双相抑郁组肝郁气滞型4例占3.5%,肝郁脾虚型38例占33.0%,痰气郁结型11倒占9.6%,气郁化火型9例占7.8%,脾虚湿盛型19例占16.5%,心脾两虚型11例占9.6%,脾肾两虚13倒占11.3%,肝肾阴虚型10例占8.7%。上述方面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流行病学资料、证候学、病位和辨证方面两者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48岁 ,因不食不睡、坐卧不宁 1个月于 1 998年 6月 5日初诊。患者 1个月前因开机动车撞车引发纠纷致病。不食不睡 ,坐卧不宁 ,时常捶胸顿足 ,或恶心干呕。夜间诸症加重 ,伴大便干结 ,小便黄。经某院诊为精神病性抑郁症 ,经治疗后症状减轻。但近日病情复发而来诊。诊见舌暗红 ,苔黄腻 ,脉弦滑。辨证属郁证 ,气滞血瘀 ,痰瘀互结。治以疏肝解郁、活血祛瘀、泻火逐痰。予桃仁 1 0 g、红花 1 0 g、当归 1 5 g、川芎 1 0 g、赤芍 1 5 g、川牛膝1 5 g、柴胡 1 5 g、枳实 1 0 g、桔梗 1 0 g、甘草 6g、青礞石5 g、沉香 3g、大黄 1… 相似文献
19.
在少阳气郁向火郁、水郁转变的过程中,中气的盛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气盛则邪易化热,中气虚则邪易化湿,即中气实则病在少阳胆,中气虚则病在少阳三焦。阳旺之躯,少阳气郁多转为火郁;阴盛之体,少阳气郁多转为水郁。少阳枢机不利,经气郁滞,于少阳胆而言主要是少阳郁火,郁火内燔,兼有卫、气、营、血四个不同的层次,故临证应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根据卫气营血的浅深层次予以透表、清气、凉营、凉血散血等法;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司,则表现为水郁三焦,水邪为流动之品,有蓄于上中下三焦之不同,治应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根据其部位之不同配合宣上、畅中、渗下等法;少阳胆经郁火与三焦离经之寒水互结,水火胶结,酿湿生热,易犯太阴、阳明,临证应根据湿热的侧重不同,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酌情配合燥湿、清热等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