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0年~2003年收治的3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7.9%,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保留瓣下结构、人工瓣膜合理的选择和匹配及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仝国林 《中国医药》2009,4(5):360-361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恶病质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7年2月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脏恶病质患者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无二次开胸及切口感染;随诊6~36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恶病质患者经积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营养状况得到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是指对瓣膜功能严重受损,有巨大左心室,长期慢性心衰、恶病质的患者而进行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术后风险较一般心脏瓣膜置换术相对增高。2007年1—12月我院心脏外科共行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171例,重点观察16例。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传统心脏手术常采用胸部正中切口,手术创伤大、切口增生明显.我院1996年12月~2001年12月对80例心脏瓣膜病施行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房纤颤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病,在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中79%伴有心房纤颤[1]。在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消融心房纤颤是外科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有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了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29例,经围术期切实有效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按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均存在多项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其中单纯左房室瓣替换94例、单纯主动脉瓣替换10例、左房室瓣替换加主动脉瓣替换90例、右房室瓣替换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清除加左房室瓣替换3例,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大部分取得良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25%(50/200),术后早期死亡率7%(14/200)。随访157例中,远期死亡8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卉度症发生率较高,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术前准备、麻醉平稳、术中对病变的纠治合理和注意并发症的预防等,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评价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并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患者右心室舒张期末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期末容积(RV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RVEF)的改变。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右心室舒张期末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期末容积(RVESV)和每搏输出量(SV)显著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射血分数(RVEF)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前后心脏功能进行准确评价,并且具有方法可行、操作简单、重复性和准确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对心肌损伤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61,心脏瓣膜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同期手术)和观察组(n=61,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对比分析心肌损伤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及并发...  相似文献   

9.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早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护理经验,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方法:对4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采用呼吸循环支持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3例,1例术后13 d因纵隔感染死亡,其余患者经24~72 h度过危重期转出ICU病房。结论: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ICU护理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我院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后早期监护的临床效能,探讨早期监护重点。方法前瞻性搜集统计我院重症监护室2006年3月至2011年5月共179例风心瓣膜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被分为重症心脏瓣膜病组与对照组,为前者实施以并发症预测为主的个体化监护方案,比较两组的早期重症监护质量。结果本研究中重症心脏瓣膜病89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需要手术处理的瓣膜有多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更多患者需要进行血栓清除术(P〈0.05)。重症瓣膜病患者的术中转流时间、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且该类患者的呼吸支持时间、ICU监护时间明显延长(P〈0.05)。相关关系分析指出,术中转流、阻断、总手术时间会影响重症瓣膜病患者呼吸支持时间(P〈0.05)。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低于术后值,术前的舒张末容积指数明显高于术后值,三者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0.2%,术后早期病死率10.1%。结论经过初步探索,我院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监护临床路径体现出了良好的效绩,但如何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快速康复;如何建立优质高效临床路径,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1.
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克强 《河北医药》2005,27(3):186-187
目的 通过对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分析,找到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治规律,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23例出现并发症,治愈30例,死亡4例。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有五点,但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判断。围手术期必须使用洋地黄、极化液等强心、利尿治疗。开放阻断时要使用洋地黄、速尿并补钾。对术前患有脑梗死者,体外循环转流需要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死亡与否分成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死亡32例,病死率是13.6%,主要死亡原因分别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示年龄≥65岁、病史≥15年、心功能(NYHA)Ⅳ级、心胸比例≥0.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24h酸中毒是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患者的病程、心脏基础病变的严重程度、围术期的处理可以影响术后死亡的发生;早期手术、积极的术前准备、缩短体外循环(CPB)时间、维持术后特别是24h内酸碱平衡是预防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死亡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锋  程兆云  王佳祥  崔识远 《天津医药》2007,35(12):947-948
合并巨大左房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风险性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也较高。多数患者往往病史长,病情重,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探讨此类患者手术特点及技巧,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患者生存率尤其重要。笔者选取2002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房的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Advanced Valvular Hear Disease,AVHD)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诊断标准、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等。方法对6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心脏直视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MVR)35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2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置换(DVR)2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2.94%),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除2例死亡外,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精细简化诊断标准;重视术前准备,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合理纠治病变,充分保护左心室功能;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仍是目前导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瓣膜病已有30年的历史,但儿童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报告较少,现将我们进行的14岁以下的儿童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15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自1984年1月起至1989年6月底止,我们共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98例,其中14岁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又称为老年性心脏瓣膜病、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等,是既往无心脏瓣膜病变,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瓣膜结缔组织退行性变、纤维化、钙化所引起的瓣膜和/或其支架功能异常的一组心脏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也是老年人心衰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已逐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但尚未被基层医师和影像医师所熟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分析,找到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治规律,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共有23例出现并发症,治愈30例,死亡4例。结论围手术期I必须使用洋地黄、极化液等强心、利尿治疗。开放阻断时要用洋地黄、速尿并补钾。对术前患有脑梗塞的病人,体外循环转流需要平稳。  相似文献   

18.
储荣仁  肖功 《天津医药》1999,27(2):118-119
使心脏在有节律的空跳状态下完成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是90年代初期在国内兴起的一种较接近生理的心肌保护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领域应用的又一进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的低温停跳心肌保护技术无法避免的心肌缺血性损害及再灌注损伤等缺点。我院于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共开展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脏瓣膜替换术58例(其中包括心功能很差的重症病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24例、女34例。年龄16~63岁,平均45岁。体重35~96kg,平均64.6kg。心胸比率0.49-0.82,平均0.59。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1例,先天性瓣膜病5例,…  相似文献   

19.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外科治疗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心肌保护方法、手术方式。结果 低心排综合征5例,活动性出血二次开胸止血3例,脑栓塞2例,迟发性心脏破裂1例,肾功能不全1例,肺部感染1例,死亡3例。结论 加强围术期处理,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彻底纠正瓣膜畸形及注意人工瓣膜的选择,重症心脏瓣膜病亦可取得良好的早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的治疗分析,找到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治规律,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共有23例出现并发症,治愈30例,死亡4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有5点.但要根据患情况进行判断。围手术期必须使用洋地黄、极化液(GIK液)等强心、利尿治疗。开放主动脉阻断时要用洋地黄、速尿并补钾。对术前患有脑梗塞的病人,体外循环转流要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