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应用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意义。方法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2例为观察组,缝合子宫膀胱腹膜返折等的新式剖宫产术(下称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2例为对照组。术后第6天进行超声检查,对临产前后的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且未临产的产妇在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临产的产妇在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不论临产与否,其腹部切口、子宫切口愈合均优于新式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未临产孕妇施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更应以施行改良新式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复性剖宫产术中新式剖宫产与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以探索更好的剖宫产术。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复性剖宫产术产妇97例,按照剖宫产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以及对两种手术对产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剖宫产术中,与新式剖宫产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轻,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效果更好,有效地降低了产妇重复性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林绥斌 《新医学》2012,43(6):403-405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二次剖宫产患者106例,其中第一次行新式剖宫产术52例、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4例,分析两组产妇行第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术中评价腹腔黏连的差异。结果:新式剖宫产组、改良新式剖宫产组行第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9.2±7.8)min、(26.5±4.7)min,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产妇行第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比新式剖宫产组明显缩短(P<0.01)。第二次剖宫产术中所见,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产妇腹直肌无黏连比例明显高于新式剖宫产组(P<0.01),重度黏连比例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组(P<0.05);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产妇腹膜重度黏连比例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组(P<0.05)。结论:与新式剖宫产术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减少产妇术后黏连,利于二次剖宫产。  相似文献   

4.
将80例需剖宫产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对照组选用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产妇剖宫术中情况、新生儿情况(Apgar评分)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术术中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利于产妇术后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有剖宫产手术指征产妇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排气时间、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腹膜外剖宫产,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结果两组均顺利分娩,母子平安,术后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临床优势明显,安全性高,对于减少创伤和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对于符合此手术指征者,应尽量考虑此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首次剖宫产行腹壁中线纵切口与腹壁横切口对术后并发症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产妇72例.观察组36例选择腹壁中线纵切口,对照组36例选择腹壁横切口.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再次剖宫产率等情况.结果 再次剖宫产时,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腹腔粘连产妇低于对照组;分析产妇疤痕情况,观察组疤痕明显2例、中等17例均低于对照组,纤细17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首次剖宫产产妇,采用腹壁中线纵切口方式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盆腹腔粘连和产妇局部瘢痕程度,安全性较高,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临产前后采取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 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观察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对照组,在手术后5~7d进行超声检查,对临产前后的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已临产的产妇腹部切口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和施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临产前的产妇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不适宜用于临产前的产妇。剖宫产术后应常规行B超检查了解切口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腹壁纵切口和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产妇98例,按照产妇首次剖宫产切口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所有产妇按照首次剖宫产分娩切口术式作切口,即对照组采用腹壁横切口手术,观察组采用腹壁纵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所有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产妇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的进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粘连率为3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壁纵切口术式进行剖宫产手术粘连程度低,有助于减少再次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对于可能再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建议首次剖宫产选择腹壁纵切口术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03-605
目的分析多次剖宫产产妇子宫切口的最佳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8例多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手术切口位置不同,将高于原瘢痕处2cm为切口的49例产妇归为对照组,将在原瘢痕处作为切口的49例产妇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新生儿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住院时间、新生儿1和5min Apgar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剖宫产产妇子宫切口选择原瘢痕位置,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采用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的患者240倒(实验组),并选择同期采用新式剖宫产常规术式患者210例(对照组),对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伤口愈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切口硬结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和术后切口愈合美观等优点,是剖宫产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预防下腹壁横切口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进行新式剖宫产术分娩的7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并随访观察两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腹壁横切口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者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产褥病率、娩头困难、胎儿窒息、切口延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横切口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宁  冉崇兰  邵萍  吴逢霞 《华西医学》2000,15(3):362-363
新式剖宫产术为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我院为探讨该术式的临床价值 ,现就两种术式进行随机抽样对照试验表明新式剖宫产术较以往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损伤小 ,术中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及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有利于母亲早日康复 ,进食早 ,有利于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1998年 10月 1日至 1999年 1月 31日间住院并具有剖宫产指征者 2 2 5例患者 ,经随机抽样方法 (抛币法 )分为两组。其中新式剖宫产术组 12 1例为观察组 ,另 134例行原下腹壁Pfanne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式剖宫产手术的产妇400例,按病房号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产妇予产科常规护理,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初乳始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新生儿前3 d体重下降比对照组相明显减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改良式剖宫产术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行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产妇51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1)临床观察指标: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16.32±3.82)h、术后体温恢复时间(14.8±2.6)h、住院时间(5.8±1.2)d、白细胞计数(6.8±1.6)×109/L、C-反应蛋白(5.8±1.6)mg/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腹腔粘连:实验组产妇无粘连20例(39.22%),对照组产妇无粘连14例(26.42%),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切口愈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观察纵切口剖宫产术及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对母乳养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术分别采用纵切口剖宫产术式和横切新式剖宫产术式,剖宫产术后产妇与新生儿进产婴同室病房,按照母乳喂养要求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早,开奶早,乳汁充足,母乳喂养率高,切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与纵切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开  相似文献   

17.
新式剖宫产术探讨(附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选取62例,术取Joel-cohen切口,为新式剖宫产术组;同期随意选择47例,术取Pfannenstial切口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作为对照组。结果认为新式剖宫产术组具有产术步骤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子宫炎性反应性,立妇恢复快,疤痕柔软,住院天数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何种剖宫产术式更有利于产妇术后的康复。方法 :新式剖宫产 63 0例作为观察组 ,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4 8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产妇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新式剖宫产组、总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均优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组。结论 :新式剖宫产手术步骤简化 ,损伤小 ,出血少 ,术后康复快 ,是一种安全、快速、优越的剖宫产术式 ,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9.
成丽虹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0):854-854
新式剖宫产是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用JoelCohen开腹方法。我院自1998年7月以来,共开展新式剖宫产术4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40例均有剖宫产手术指征、无禁忌证的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28岁。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9例。孕周为37 2~42 1。临产24例,择期产16例。新生儿体重最小2700g,最大4150g。手术指征,见表1。同时选择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40例为对照,两组在年龄、手术指征及麻醉方法选择上无差异。表1 40例新式剖宫产手术指征手术指征例数(%)头盆不称8(2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再次剖宫产的70例产妇的病例资料。其中首次剖宫产时采用改良的腹部横切口式的剖宫产产妇40例作为观察组,首次剖宫产时采用传统的腹部纵切口式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再次行剖宫产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盆腔粘连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0.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时行改良的腹部横切口手术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比首次腹部纵切口式产妇出血量更少,且患者术后伤口外形美观,不失为剖宫产手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