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性观念和婚姻观念的转变,未婚妊娠者有所增加,由于未婚怀孕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加之这种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违背,使得她们对周围事物感觉敏锐,反应强烈,情绪易激动,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1月收治未婚终止妊娠75例,通过对她们心理状态的评估施予个性化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未婚妇女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在花 《中国保健》2008,16(11):522
当前的年轻人普遍发育成熟早,但结婚较晚.在性行为及生殖方面又难以得到正确的信息和必要的指导,是导致未婚妇女妊 娠的重要原因.未婚先孕是诸多原因造成的非意愿妊娠,而终止妊娠则是最佳选择手段.因她们非正当受孕,负有不同的心理负担,往往会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及并发症,而恰当的心理护理,能使受术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配合手术,取得手术圆满成功.我们通过30例未婚妇女人工流产前的饮食、安全等环境支持和宣教,减轻其恐惧心理,提高她们应激的应对技巧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之认识到人工终止妊娠对身心的危害,从而降低未婚妇女妊娠的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未婚人工流产女性视角分析未婚妊娠原因,了解她们对未婚人工流产的认识。方法:对成都市不同等级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接受过人工流产术的19名未婚女性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避孕知识缺乏、发生性行为时心存侥幸心理、未采取避孕措施和避孕措施不当为未婚妊娠的主要原因;对未婚人工流产对健康影响有一定的认识,最为担心的是怕影响以后的再生育。结论:对未婚人群加强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尤其是避孕措施的咨询和服务非常重要,需要政府牵头、家庭-学校-社会多部门协同合作,并不断探索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服务模式,以促进未婚人群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4.
未婚早孕人工流产手术者72例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凤梅  李爱春  王景丽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9-1649
人工流产(下称人流)是作为避孕失效的补救措施,并不是计划生育的方法.随着越来越多的育龄妇女对避孕的掌握,人工流产应该逐渐减少,然而,根据2002~2003年门诊量统计,育龄妇女人流数只占20%~30%,而其中70%~80%人流手术者为未婚先孕的女青年,甚至少女.而未婚母亲在我国尚不能被社会所接受,也为计划生育所不容,于是她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终止妊娠,而终止妊娠的方法主要是行人工流产.由于并非是机体疾患的需要,故她们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手术及护理过程中,了解手术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展,而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我科对72例未婚先孕者术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进行其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400例未婚妇女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未婚妇女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的心理状态,探讨其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接受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前对400例未婚妊娠妇女进行测评.结果 未婚妊娠妇女与全国常模相比普遍存在较多的心理负担(P<0.05=,但是药物流产组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人工流产组(P<0.01=.结论 对未婚妊娠妇女流产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其心理负担,加强对妇女的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6.
未婚妊娠女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会因素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调查未婚妊娠女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她们的性心理、性行为特征,为防止或减少青少年未婚妊娠提供对策。方法:对1998年10月~199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未婚妊娠青少年妇女共118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8例中年龄最小者15岁。对异性感兴趣年龄最小为13岁,15岁以前占15.6%,17岁以前占41.0%。交男友年龄最小为14岁,53.5%的人是在对异性感兴趣后1年内开始交男友,但有19.7%是先交男友,之后的1~3年内才对异性发生兴趣。文化程度愈低,赞成性自由及性生活高频度的人的比例愈高。首次性关系时46.6%的人无避孕知识,78.8%的人未采用避孕措施。有50.7%的人认为在未婚青少年中发放避孕药具有助于减少人工流产。结论:青少年未婚妊娠危害很大,要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多方入手,防止或减少其发生,为此在青少年中开展性教育,给以正确的引导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7.
我病房自1995年1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中期引产患者156例。其中未婚妇女41例,占总数的38%。现将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 由于此类病人心理压力较大,她们害怕社会舆论与家人的谴责,在孕早期羞于启齿而未能及时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以至于须行中期引产术。她们多  相似文献   

8.
未婚妊娠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未婚妊娠对女性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未婚妊娠女性健康咨询和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婚检时发现的125名妊娠者进行SCL-90量表评定,选择250名未妊娠的婚检女性作为对照。结果:125名妊娠者平均年龄25·1岁,以早孕为主,94·4%的妊娠者希望继续妊娠;影响未婚妊娠女性心理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和是否与父母同住等。结论:未婚妊娠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对未婚妊娠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9.
目前青少年未婚妊娠问题日趋严重,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未婚妊娠对个人和社会均带来不良影响.应从加强性教育、提高社会支持、消除社会诱发因素及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等方面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心理及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未婚妊娠妇女心理及社会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制定出对策,以减少非意愿妊娠,促进妇女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回答问卷无记名调查方式。结果未婚妊娠妇女的年龄分布多在19岁~24岁之间,占90%以上,且多未采取避孕措施。结论应对未婚青年进行广泛深入的性道德教育,使未婚妇女获得健康的性知识及避孕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岛市未婚女性意外妊娠的心理和行为等情况,为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未婚意外妊娠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青岛市2012年5~8月因意外妊娠来院进行流、引产或生育的未婚女性进行心理、行为、避孕知识等因素的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AS软件进行卡方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未婚女性1 1 12例,有34.35%的女性认为是被诱惑发生性行为导致意外妊娠,69.06%认为社会性文化开放导致未婚性行为,71.67%未婚女性认为缺乏避孕知识而造成意外妊娠,48.29%女性因未避孕而妊娠,其中73.29%认为不可能妊娠而未采取紧急避孕措施.不同年龄组对未婚性行为的看法无差异.年龄越小,未避孕的比例越高,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流产组和生育组对于妊娠的第一感觉和流产危害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程度各组间避孕知识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越高了解越全面(P<0.01).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现居地(农村→镇街→市区)、贞操观念、是否缺乏紧急避孕知识组间妊娠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岛市未婚女性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欠缺,被诱惑发生性行为情况较严重,应加强性道德、生殖健康、避孕知识的教育,减少未婚意外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种影响因素对青少年非意愿未婚怀孕的影响,旨在为预防青少年未婚怀孕、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到妇幼保健机构青少年门诊就诊的1506名未婚、年龄10~24岁的女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自陈式不记名问卷以及相关的心理评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个体生殖健康知信行水平、心理社会能力状况、儿童期不良经历等进行测评。结果:对未婚怀孕青少年初次妊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受教育水平、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心理社会能力状况以及儿童期不良经历均会对青少年初次妊娠年龄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未婚怀孕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青少年未婚怀孕的发生,应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让未婚青少年了解人工流产(人流)对健康的影响,找出人流原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未婚人流者进行问卷调查,认真填写相关内容。结果:调查428例均是未婚,年龄最小15岁,最大34岁,平均年龄22.5岁。未避孕186例,避孕失败242例,首次妊娠125例,再次妊娠303例。结论:未婚妇女人流存在年龄小,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术后又缺乏良好的卫生和工作环境,得不到适当休息。术后出血、感染,月经不调等并发症会明显增高,甚至可引起继发不孕等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避孕节育知识宣教,提高未婚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她们充分认识到避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采取措施从而降低未婚妇女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未婚女性避孕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未婚青年的性行为有着显著增加,未婚妊娠也随之增加,由于在当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压力下,90%未婚妊娠的女青年选择了人工流产[1].因此,为丫减少未婚女性妊娠及人工流产的发生率,有必要对他们的避孕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获取用于实施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基线资料,这对减少婚前性行为、促进避孕措施的使用、防止和减少性传播疾病、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未婚妇女人工流产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药物流产和吸(刮)宫术是目前我国育龄妇女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随着未婚妊娠发生率的逐年上升,了解未婚妇女行人工流产的心理状态,为该人群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398例未婚妇女人工流产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决定因素、术后不良心理状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10所抽样医院作人工流产的780例未婚女性作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人流原因、对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及心理状况等,总结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的原因及术后不良心理的发生情况,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 (1)未婚妊娠女性年龄以18~25岁居多,流动人口所占比例高,职业以公司职员、学生、商业服务业为主,流产方式中以全麻流产居多,流产次数以1次所占比例较高,文化程度均较高。(2)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原因以未避孕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未坚持避孕,≤25岁者未避孕所占比例较多,其次为未坚持避孕;≥26岁者未避孕所占比例降低,避孕失败所占比例升高。(3)未婚妊娠女性未避孕及未坚持避孕原因排列前三位为侥幸心理、不懂避孕知识及个人疏忽,未婚妊娠女性避孕失败原因以避孕套使用不当、安全期避孕及口服避孕药避孕为主。(4)未婚妊娠女性避孕方式以避孕套或短效避孕药为主,大部分均认为可发生婚前性行为,对人工流产对身体有害及紧急避孕药不可常服知晓率高,避孕知识获取途径以书刊杂志、电视网络为主,避孕工具获取场所以药店、医疗机构为主。(5)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术后躯体化、强迫、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性等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结论未婚妊娠女性以年龄≤25岁、流动人口、公司职员、学生、商业服务业为主,以初次流产常见,重复流产比例上升,其多存在不良心理反应,对避孕知识知晓率低,人工流产率高。  相似文献   

17.
未婚性行为、未婚妊娠严重影响到未婚妇女的身心健康,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对近10年来我市未婚妇女妊娠药物流产1190例进行分析,旨在了解非意愿妊娠发生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减少流产发生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中国未婚性行为的现象增多,未婚妇女妊娠及人工流产不仅危害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影响婚前性行为的因素很多,但妇女自身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结婚前性行为态度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97年11月进行的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DRHS)资料,研究妇女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希望为减少和预防婚前妊娠和未婚人工流产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宫外孕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的妊娠,又称为“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婚前同居现象日趋增多,未婚宫外孕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这类患者年纪轻,阅历浅,有的甚至是在校学生,由于自己的隐私受到伤害,又畏惧以后的生理健康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常视为缄默、抑郁多虑。她们比已婚宫外孕存在更为严重的心身障碍,因此,对其做好心理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理社会能力为个体对于控制结果能力的感知,认为世界是可预知的,并且趋向采用主动应对方式.研究显示[1,2],心理社会能力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如不安全性行为、未婚怀孕密切相关.未婚怀孕青少年属于特殊人群.这一人群更为脆弱,面临着更多生殖健康问题.本研究对未婚怀孕青少年心理社会能力进行探讨,旨在为制定相关政策及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减少青少年未婚怀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