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SBP>140 mmHg,DBP<70 mmHg)患者辨证分型,分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常规检查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并进行评分。结果血瘀证和痰浊证组颈动脉病变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血瘀证及痰浊证是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的多发证型;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可作为心脑血管病预后提示之一。血瘀证和痰浊证是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1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统计,证候分型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可归纳为痰浊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以双侧病变较为多见(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两指标均表现为血瘀证肝肾阴虚证组痰浊证组,血瘀证发病随年龄增高而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合并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动脉硬化时,血瘀证的患病率最高;合并高脂血症时,痰浊证患病率最高;合并高血压病时,肝肾阴虚证的患病率最高。结论痰浊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常见证型;血瘀证贯穿始终,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病人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确诊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采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冠状动脉造影资料、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建立三维结构化关联数据库,采用证候、证素判定标准进行判定,分析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病人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经证素归类合并后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血瘀102例(68.00%)、肾虚98例(65.33%)、痰浊93例(62.00%)、气虚76例(50.67%)、气滞55例(36.67%)、内毒36例(24.00%)、阳虚28例(18.67%)、血虚22例(14.67%)、阴虚19例(12.67%)、水饮12例(8.00%)。颈动脉斑块部位与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斑块位于颈总动脉者多见气虚、肾虚、气滞、血瘀等证素;斑块位于颈内动脉者多见肾虚、气虚、痰浊、气滞等证素;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多见血瘀、痰浊、肾虚、气虚等证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病人中医证素以血瘀为主,其次为肾虚、痰浊、气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超声分级,分析其临床证候特点。方法对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性质等,分析其临床证候特点。结果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斑块易发部位;临床证候以痰浊证为主,其中痰浊证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级程度最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以痰浊证为主,且超声硬化分级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人不同中医证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情况,探索中医对CAS规范化辨证论治的客观依据。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将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进行辨证分型,观察并比较各证型间病人合并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者,肾虚痰浊型最常见,其次为气虚痰浊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肝肾阴虚型最常见,其次为肾虚血瘀型。合并外周血管病变者,肾虚痰浊型最常见,其次为肾虚血瘀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肝肾阴虚型最常见,其次为肾虚痰浊型。合并眼底病变者,肾虚血瘀型最常见,其次为肾虚气滞型。结论各证型间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眼底病变、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情况可以作为CAS辨证论证客观依据,为CAS选方用药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病变支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368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以及Gensini积分,病变支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冠脉病变狭窄较轻者以气滞证(73.3%)为主,冠脉病变较重者以痰瘀相兼证(66.4%)、血瘀证(58.1%)为主,两者与气滞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者以气滞证、血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痰浊证、瘀血证、阴虚证、阳虚证为主。在多支病变组,痰瘀相兼证明显多于痰浊证、血瘀证和阴虚证(P0.05)。各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LAD最多(20.7%),并且冠脉病变中存在LAD病变的也最多(80.7%);单纯左主干(LM)病变33例,但LM病变未见,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左回旋支(LCX)与右冠(RC)病变在中医各证型分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加重,痰瘀相兼证、血瘀证、痰浊证、阴虚证逐渐增加,而气滞证、气虚证有所减少(P0.05)。左冠病变主要证型是痰瘀相兼证、血瘀证、痰浊证、阴虚证,与右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CAS)之间关系与意义.方法 对2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风痰瘀阻IMT与气虚血瘀型、阴虚阳亢型、风痰火亢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风痰瘀阻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气虚血瘀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均无意义(P>0.05).各证型斑块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风痰瘀阻的斑块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结论 C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不同,风痰瘀阻是缺血中风高危险证型,同时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转化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收集39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路径分析。结果①精髓亏虚证的发生受到痰浊内阻证和血瘀证的显著影响;②气虚证的发生受到精髓亏虚证、痰浊内阻证和血瘀证的显著影响;③痰浊内阻证的发生受到气虚证、血瘀证和气滞证的显著影响;④血瘀证的发生受到气虚证、痰浊内阻证和气滞证的显著影响;⑤气滞证的发生受到痰浊内阻证和血瘀证的显著影响。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包含了"虚"与"损"两方面的因素,而这两者之间又可以相互影响与转化,形成不同证候之间的转化。路径分析能够定量描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候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9.
胸痹心痛并发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证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明确高血压、糖尿病对胸痹心痛证型的影响.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病人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高血压、糖尿病对胸痹心痛证型的影响.结果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证型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HT1C1)的血瘀证和痰浊证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病非冠心病(HT0C0);冠心病无糖尿病(DM0C1)的血瘀证和痰浊证显著高于非冠心病非糖尿病(DM0C0).冠心病并发糖尿病(DM1C1)的虚实夹杂证显著高于DM0C0组,而DM0C0组的虚证和实证显著高于DM1C1组.虚证组的糖尿病的病程显著长于虚实夹杂组.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影响胸痹心痛的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按照其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浊证组、血瘀证组、非瘀非痰证组,每组30例。对比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组Lp-PLA_2、eGFR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Lp-PLA_2在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病人表达水平较高(P0.0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随着Lp-PLA_2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eGFR水平与Lp-PLA_2水平及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随着eGFR水平下降,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增加(P0.05)。结论中医证型、Lp-PLA_2、eGFR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中医辨证和Lp-PLA_2、eGFR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较准确地推断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能在早期防治冠心病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