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对具有危险因素的青光眼术后并发的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早期行针刺分离并联合滤过泡旁注射0 .2 mg/ml丝裂霉素 C(MMC) ,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患者为 1994年 3月~ 1997年 3月在本院行小梁切除术的具有危险因素的青光眼病人 ,共 2 1例 2 1眼 ,其中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 2 5~ 6 3岁 ,平均年龄 4 5.6岁。术前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0例 10眼 ,发育性青光眼 2例 2眼 ,葡萄膜炎性青光眼3例 3眼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 3例 3眼 ,血管机能不全性青光眼 3例 3眼。所有患眼均接受小梁切除术 ,结膜瓣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瘢痕性滤过泡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32例(32眼)进行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并进行针刺分离,观察分离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观察3~18(平均8.9±4.5)mo,针刺后3mo平均眼压由(30.6±6.2)mmHg降至(16.7±5.2)mmHg,总成功率为84%;随访≥6mo,眼压由治疗前(31.2±7.2)mmHg降至(17.8±5.8)mmHg,总成功率为84%;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随访6mo以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76%;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有前房延缓形成3眼和前房少量积血3眼,3d后均自行恢复。结论: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对瘢痕性滤过泡的功能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刺分离术联合5—FU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探讨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治疗方法,应用针刺分离术联合滤过泡旁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发生的包裹性囊状滤过泡23例24只眼,5—氟尿嘧啶的治疗量为5mg/次,总量为15mg。治疗前眼压为3.96±0.5kPa,治疗后眼压为2.52±0.73kPa,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有18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治疗的完全成功率为75%,条件成功率为87.5%。结果表明针刺分离术联合5—氟尿嘧啶滤过泡旁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强调对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应早期发现并治疗,以避免滤过性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4.
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是青光眼滤过术后较晚期发生的临床综合症,其发生率占滤过手术的10—13.7%。若不及时处理。往往导致滤过手术的失败。我们对13只眼行滤过泡囊壁刺开术加局部注射5—Fu治疗,效果满意。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①眼压超过2.8kpa(1KPa=7.5mmHg)。②典型的滤过泡形态:圆顶状或豆状,高度隆起于手术部位,边清、质硬,表面及周围有明显的结膜充血或和持续的表面新生血管形成。③眼球加压或按摩,眼压下降不超过5mmHg或下降后2小时内又复升。如直接压迫滤过泡,滤过泡可消失,但眼压下降  相似文献   

5.
无功能滤过泡丝裂霉素C注射及分离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分离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滤过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滤过泡患者29例(29眼),在显微镜下用5号针头潜行分离滤过泡,在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0.1ml(0.2mg/ml),观察眼压及滤过泡情况,随访4月,结果:29例成功21例(72.4%),有效5例(17.2%),无效3例(10.3%),I型滤过泡18例(62.1%),Ⅱ型滤过泡8例(27.6%),Ⅲ型滤过泡3例(10.3%),结论:分离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可以有效修复无功能滤过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球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 对47例(50眼)小梁切除术后2~8周滤过泡功能不良青光眼患者行针拨联合MMC 0.2 mL(0.04 mg)结膜下注射,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眼压、滤过泡形态和并发症.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2~8周,低平、限局、肥厚、充血型滤过泡32眼、包囊型囊样滤过泡18眼.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3~6个月,46眼的滤过泡转为功能性的,轻度膨隆弥散型31眼,多腔或薄壁型15眼,限局肥厚型或无滤过泡4眼.治疗前患眼的平均眼压为(28.5±6.5)mmHg(1 kPa=7.5 mmHg),随访3~6个月平均眼压为(16.3±2.9)mmHg,与注射前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眼没有用抗青光眼药物或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成功率占92%.治疗后视物模糊10眼,结膜下出血6眼,角膜上皮点状脱落2眼,无低眼压、伤口渗漏和前房变浅等并发症.结论 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联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因小梁切除术后发生包裹性囊状滤过泡而行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干扰素α-2b结膜下注射的患者25例(27眼),随访时间在12m以上。结果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23.85±10.6)d(9d~60d)。针刺分离前患者眼压为(22.51±5.30)mmHg(10~32mmHg),分离后2d,眼压下降至(11.57±4.82)mmHg(4~21mmHg),在随访终点眼压为(17.26±7.72)mmHg(7~20.3mmHg),与分离前眼压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治疗的完全成功率为55.56%(15眼),条件成功率为37.04%(10眼),总有效率为92.6%。针刺分离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为滤过泡被动渗漏和低眼压,短期内可恢复,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滤过区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是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是滤过手术后滤过功能丧失、眼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局部可应用肾上腺素或双三甲基乙酰肾上腺素(保目明、Propine)、皮质类固醇、眼球按摩等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者经结膜下针刺修复术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分离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无功能性滤过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在显微镜下针分离术,同时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MMC),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29例(29眼),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98年4月~2001年4月在本院行小梁切除术者共21O例,发生无功能性滤过泡29例.均为无滤过泡或滤过泡呈局限圆顶状,结膜增厚或相对充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3mo内25眼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5~10mg,隔日1次共5次,分析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25眼中,21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18眼在15mmHg以下;滤过泡形态:有19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角膜上皮损伤、结膜下出血、滤过泡损伤等。结论: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抗代谢药物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抗代谢药物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本文分别对50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40眼术后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的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分析。术后6个月,MMC组手术成功率86%;5-Fu组成功率82.5%。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发生率,MMC组16%;5-Fu组10%。结果表明,上述药物能明显减少滤过泡的瘢痕化,但不能减少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发生。男性、青少年性青光眼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失败后开放式滤泡复通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失败后患者的开放式滤泡复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29例34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进行了6~18月的随访,治疗12月后有28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23眼不用任何药物眼压<21mmHg,6眼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手术前平均眼压(32.12±8.55)mmHg,手术后平均眼压1周、1月、3月、6月、12月分别为(10.1±3.3)mmHg、(14.5±4.2)mmHg、(19.1±3.8)mmHg、(17.8±3.2)mmHg、(19.9±4.8)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青光眼采用开放式滤泡复通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丝裂霉素C不同放置方法对滤过手术疗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C放置在结膜瓣下与巩膜瓣下这 两种不同方法的降眼压效果和合并症的发生情况,以便从中筛选出一种较佳的方法。方法:将67只接受滤过性手术并在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丝裂霉素C放置于结膜瓣下,B组丝裂霉素C同时放置于巩膜面上和巩膜瓣下。二组丝裂霉素C浓度和放置时间相同。观察二组病人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全部病人观察12个月。结果:(1)A、B二组病人均有明显的降眼压效果;(2)A、B二组间的降眼压效果没有明显差异;(3)A、B二组病人的手术并发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鉴于二种不同的放置方法对滤过手术都具有相同的良好降压效果,且在降压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二者却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C放置在结膜瓣下可能会减少它对眼内的穿透力,从而降低药物对眼内组织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后盘周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盘周滤泡内注射5-氟尿嘧啶(5-Fu)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25只眼)AGV植入术后1个月至1年眼压升高、滤泡包裹失败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滤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滤泡内注射5-Fu约10 mg,隔日1次共3~11次,分析治疗后眼压情况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治疗结束时,平均治疗(8.2±5.1)次。25只眼中有22只眼眼压〈21 mm Hg;治疗后3个月时,当时治疗有效的22只眼中11只眼眼压〈21 mm Hg,7只眼加用1~2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 Hg;治疗后6个月时,7只眼眼压〈21 mm Hg,8只眼加用1~2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 Hg,另5只眼加用3种以上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仍〉21 mm Hg。并发症:治疗后常见并发症有滤泡结膜出血、角膜上皮损伤、滤过泡损伤等,其中1只眼发生引流管脱出前房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AGV植入术后盘周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联合滤泡内注射5-Fu治疗简单、安全、有效,在其他有创性治疗前以及某些病例加用药物治疗前,可首先考虑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生物膜在小梁切除术中防止滤过泡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Pu W  Gao D  Wang J  Li W  Kang H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68-70,I005
目的 研究生物膜在实验性小梁切除术中防止滤过道粘连的作用。方法 将生物膜植入家兔小梁切除术的巩膜瓣及结膜瓣下,同一只家兔的另一只眼术中未植入生物膜作为对照眼,进行滤过泡,眼压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1)创伤后的修复过程于术后2~3周达到高峰,而生物膜要术后6周以后开始吸收,生物膜与瘢痕组织间不发生紧密粘连,从而保持滤过道通畅,(2)术后2~7周实验组功能性滤过存留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7.
陈博  杨红  张宪  罗班  向艳 《临床眼科杂志》2012,20(2):105-106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2例(2只眼)中,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巩膜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眼内注药。结果 2例眼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压均得到良好控制,保存了有用视力。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板层巩膜移植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眼内注药是治疗滤过泡漏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泡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泡并发症及其处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青光眼滤过术后滤泡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从2000年2月到2002年4月,观察记录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效果。结果 55例(68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滤过泡疤痕11例,滤过泡渗漏2例,滤过泡感染1例,包裹性囊状滤过泡1眼,巨大薄壁滤过泡1眼。其中7例早期疤痕性滤过泡患者经处理后有5例眼压得以控制,4例晚期疤痕性滤过泡患者仅1例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可维持于正常水平;滤泡渗漏和滤泡感染患者经处理完全治愈;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及巨大薄壁滤过泡也得到控制。结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会出现各种滤过泡并发症,早期及时正确处理成功率高,可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青光眼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对25例26眼曾作过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白内障经颞下方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植入手术。平均随访24.6个月。结果:视力≥0.5的有12(46.1%);滤过泡无明显改变16眼(63.8%),减少7眼(26.9%),增大3眼(11.5%);用或不用眼药能控制眼压占24眼(92.2%);用或不用眼药能控制眼压占24眼(92.2%),平均眼压为15.97mmHg;视野无明显改变占20眼(76.9%。结论经颞下方有膜缘切口行ECCE及PC-IOL植 已存青光眼滤过泡眼获得良好的视功能和眼压的稳定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滤过手术和丝裂霉素C (MMC)治疗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继发青光眼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16例 (16眼 )玻璃体脱入前房的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进行上述手术 ,术后随访 12~ 2 5月 (平均 16月 )。结果 :术后以不用或需要用局部降眼压药、 6mmHg≤眼压≤ 2 1mmHg为成功标准 ,16眼中 10眼成功 ,占 62 5 0 %。术后 16眼中 11眼的视力与术前相同 ,占 68 75 % ;3眼视力稍有提高 ,占 18 75 %。长期并发症为 1例低眼压。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滤过手术和MMC是治疗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尤其适应于玻璃体脱入前房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