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胃炎患者胃窦IL-6活性和TNF-а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粘膜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产生的影响及IL6和TNFα在Hp相关性胃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用生物活性法和放免法检测慢性胃炎患者粘膜体外培养24小时后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Hp阳性胃炎患者胃窦IL6活性和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Hp阴性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且IL6活性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合并活动性胃炎者胃窦TNFα含量也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但两者胃窦IL6活性却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Hp感染可诱导胃粘膜的炎症细胞合成和释放IL6和TNFα,可能参与了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IL—6和TNF活性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18例再障患者PBMNC诱生IL-6活性和诱生TNF及血浆TNF水平。结果显示PBMNC诱生IL-6活性和诱和一TNF及血浆TNF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诱生IL-6活性在急性型再障高于慢性型(P〈0.05)。TNF是一种造血抑制因子,对再障的发病起了重要作用。IL-6的增高提示为机体的一种保护性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3.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IL—6、IL—8和TNF—α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及其与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ABC-HRP方法测IL-6,IL-8.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TNF-α,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sIL-2R水平.分别检测了25名正常人(A组)、55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急性期(B组)、21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好转期(C组)患者外周血IL-6、IL-8、TNF-α和sIL-2R的水平.结果B组和C组的血sIL-2R水平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1).而B组和C组的血sIL-2R水平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血IL-6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而C组IL-6水平虽高与A组,并且低于B组该值,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B组和C组的血IL-8水平均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TNF-α水平比较,以B组升高最显著,C组次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分别<0.01和0.05.B组与C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TNF-α和sIL-2R水平与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且3者之间呈正相关.故对其监测,将有利于疾病的分期和活动情况的判断,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了32例无感染征象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30例无远处转移和恶液质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人,在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下,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能力。结果表明,肝硬化的TNF-α含量和IL-6活性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P<0.05),应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升高更为明显;肝癌的TNF-α含量下降(P<0.001),IL-6活性水平基本正常(P>0.5),与肝硬化相比,二者差异均显著(P<0.001,P<0.05)。另外,在肝癌组,90.0%有肝硬化,70.0%HBsAg阳性。结果提示,测定无感染征象的乙肝后肝硬化和没有转移及恶液质的肝癌病人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IL-6的能力,对深化肝硬化的认识具有一定意义,并有可能提示肝硬化癌变。 相似文献
5.
TNF—α,IL—6和IL—8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为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IL-8)与慢性肝病的关系,分别用RIA和ELISA法检测94例慢性肝病患者表TNF-α和IL-8含量,同时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其中25例患者(慢迁肝3例,慢活肝5例,肝硬变17例)肝组织内TNFα,IL-8和IL-6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显示,慢活肝和肝硬变患者血清及肝组织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0.01) 相似文献
6.
7.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TNF—α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检测了15例正常人,1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37例慢性肝炎,20例LC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L-6、TNF-a水平。 相似文献
8.
IL—1增强TNF所致小白鼠肝损伤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利用丙酸杆菌和内毒素引起的肝坏死模型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在肝坏死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其结果:(1)用TNF代替内毒素注射经丙酸杆菌处理的小白鼠后,其死亡率随注射浓度的增加而上升。(2)注射各种浓度的IL-1,各实验组均未发现动物死亡。(3)当将最低致死量的TNF和小量IL-1同时注射经丙酸杆菌处理的小白鼠后,4小时内动物全部死亡,并发现大片肝坏死。上述结果说明 相似文献
9.
用ELISA法检测内毒素性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诱导前后家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酸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肝损害情况。结果发现,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肝损害程度相一致,地塞米松和内毒素内时处理则能部分止TNF-α、IL-6水平的升高,并能减轻肝损害程度以上结果提示:TNF-α、IL-6参与内毒素诱导的肝损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TNF-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炎和肝硬化(LC)患者中的作用。检测了15例正常人,1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37例慢性肝炎(CH),20例LC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L-6、TNF-α水平。结果以CH患者IL-6、TNF-α水平最高(血清及PBMC的IL-6水平分别为72.1±32.94U/ml,140.7±33.5U/ml;血清及PBMC的TNF-α水平为3.97±1.38ng/ml,6.35±1.41ng/ml)。恢复期或稳定期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或活动期(P<0.01)。CH患者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分数与PBMC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γ分别为0.89,0.68;P<0.05)。提示IL-6和TNF-α是肝脏损害重要的炎症介质,介导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免法检测了40例乳癌,10例乳腺良性疾病(下称良性组)患者及20例正常者(下称对照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乳癌组术前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良性组,术后2周乳癌组血清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各病期有显著性差异,有腋窝淋巴结转移(LN^+)者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LN^-)者,提示测定术后TNF-α表达水平,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L-6与TNF-α在少许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酶免疫检测IL-6、TNF-α水平。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水平在死亡或恶化组高于好转组,好转组高于痊愈组,IL-6与预后之间关系不明显。结论 TNF-α、IL-6与乙脑病情有关,动态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乙肝3号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NF—α、IL—6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乙肝3号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乙肝3号冲剂,对照组皮下注射α-2b干扰素300万U,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TNF-α、IL-6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LT、AST、TBil和γ-G均明显降低;同时TNF-α、IL-6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乙肝3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降低TNF-α、IL-6水平可能为其抗肝损伤,改善肝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许多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且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我们对310例HP感染患者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进行检测,探讨其在胃部疾病发病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TNF和IL-1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及ConA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分别检测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20例正常人(NC)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结果发现DCM病人TNF及IL-1均明显高于NC组(P<0.001,P<0.01),提示TNF与IL-1可能在DCM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