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阳和汤为治疗外科阴疽的代表方,痛痹为寒邪入侵筋骨、肌肉,致血瘀痰凝,经络闭阻而成,和阴疽病机相似。我们根据“异病同治”法则,将阳和汤用于治疗痛痹160例,并以乌头汤内服治疗60例作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选择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男89例,女71例;年龄16~74岁,平均43.6岁;病程3个月至16年,平均4.6年。发病部位:肩关节29例,肘关节4例,膝关节96例,踝关节9例,两个关节以上兼有者22例。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  相似文献   

2.
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治疗血虚寒凝、气滞痰阻阴疽;乳岩因肝郁犯脾,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痰阻为病;阴疽与乳腺癌有共性病理机制,本文旨在探讨阳和汤治疗正虚型乳腺癌的方证对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葛红霞 《江苏中医》1996,17(7):41-42
外科名方阳和汤传统上用于外科阴疽证,而只要抓住阳寒凝痰滞的主要病机,亦可广泛用于内科病症的治疗。以阳和汤为主治疗冠心病(胸痹),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心动过缓(心悸)、慢性肠炎(泄泻)等,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用于妇科病体会李迈先(江西省九江市卫生局九江332000)关键词痛经闭经症瘕经前头痛中医药疗法阳和汤应用体会阳和汤出自清代洪绪《外科全生集》,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虚寒阴疽证而设,主治鹤膝风、附骨阴疽等病。笔者根据其和阳通滞、温阳补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系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方,为治痰淤凝结之阴疽而立。笔者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临床随证加减,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脊椎骨质增生病等属于虚寒者,每多获效。(一)温肾化饮祛顽痰  相似文献   

6.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证疮疡的名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阳虚寒凝痰滞之阴疽,如鹤膝风、脱疽、附骨疽、流注、痰核等病证。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家临床应用阳和汤治疗寒凝痰滞所致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现状。  相似文献   

7.
<正> 阳和汤具有温补精血,破阴通阳,消痰散滞的作用,为治阴疽而设。笔者用于阴症之气血虚弱,寒痰凝聚之内科杂病,随证加减,常应手见效。麻黄不可少,因能辛散开腠,通阳散滞,有助宣通气血解寒凝。阳和汤创立者王洪绪曰:“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  相似文献   

8.
阳和汤治验3则李季武(江西省武宁县罗溪卫生院332300)关键词阳和汤,临床应用,阴痫,痛痹,痰核,中医药治疗1阴痫葛某,男,50岁,住罗溪乡东湾村,1977年4月间初诊。主诉:间歇性昏厥已有2年。初起至1年内每次昏厥只是在夜间发作,每次都在入睡后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古方阳和汤"异病同治"的机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从阳和汤的来源、组成、方解、现代药理研究和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探讨阳和汤"异病同治"的临床病证,以分析其临床应用该方的机理。结果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原方所治疾病为鹤膝风、贴骨疽及其阴疽,现代文献报道阳和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的多种疑难杂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骨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及其他杂病,远远超出其最初的适应症。结论阳和汤所针对的病证的共同特点是缠绵难愈,辨证属于阳虚阴盛,痰瘀内阻。病证特点与阳和汤创立时一致,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10.
阳和汤是中医外科治疗痰核阴疽之要方,主治阳虚寒凝证。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床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肛周脓肿、肛瘘,其关键是抓住阳虚寒凝,痰浊瘀滞的基本病机,运用得法,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广西柳州市中医院(545001)杨海魁关键词阳和汤白淫遗尿不育阴茎痰核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系王洪绪为治阴疽所设,具有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笔者在治疗泌尿、男科疾病中辨证应用该方,每显良效,故择其数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见于《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用。用于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表现为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  相似文献   

13.
周孜 《中成药》1992,14(6):36-37
阳和汤为外科治疗一切阴疽的著名方剂。该方虽为外科阴疽证而设,然而临床只要抓住“肾阳虚衰、阴寒内盛”这个主要病机、奉理执法,用治内、外、妇、儿等各科多种疾病,也同样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了阳和汤在临床应用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4.
四气五味乃中药之灵魂,是临床用药核心。阳和汤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寒凝血虚、痰瘀气滞之阴疽;乳腺癌多因阴阳失衡、肝脾不和、冲任失调、脏腑失常、痰瘀互结等为病。阳和汤功用甚广,犹如一张大网,可以同时治疗多种症状。乳腺癌病因复杂,根据其发病阶段、患者体质等的不同,其发病的症状也不尽相同。文章主要以四气五味理论为桥梁,来阐述阳和汤与正虚型乳腺癌方证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晓平 《四川中医》2002,20(12):75-75
阳和汤主治原为阴疽证,根据“异病同治”治则,通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过敏性鼻炎、小儿遗尿等不同疾病用阳和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说明凡辨证具有阳虚寒凝的各科疾患,均可采用此方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王萍 《江西中医药》2004,35(7):55-55
阳和汤出自清代著名外科学家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阴疽内消名方,世有阴疽活命丹之称。方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麻黄、炮姜、肉桂、甘草等组成,有和阳通滞、温养补血之功,岳美中先生赞其“如日光一照,凝寒释解,阳和之剂,名副其实”。本方原为消散阴疽、流痰、附骨疽等阴寒之证而设,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大为扩展。笔者以其加减治疗某些疑难顽症,多有奇效,兹举数例,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17.
邓迅 《西部中医药》1996,9(3):29-29
阳和汤临床应用邓迅平凉市四十铺卫生院(744000)阳和汤出自清代《外科全集》。是用以治疗外科阴证的主要方剂。用阳和汤加味治疗人体不同部位的阴疽,疗效满意,兹述如下。1舌下痰核邓某,男,2岁。舌下囊肿如李核2个月,加重1周。于1989年6月在某院住院...  相似文献   

18.
阳和汤在外科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和汤出自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生甘草等7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为治疗外科一切阴疽证的著名方剂。王洪绪在阴疽治水法中强调“阴疽色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  相似文献   

19.
霍学文 《山西中医》2010,26(9):41-42
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之《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7味药所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一切阴疽。笔者临床应用阳和汤化裁治疗多种病证,获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全生集》主冶阴疽。阴疽者精血本虚,阳气衰弱,毒痰凝结,血滞不通所致。本方重用熟地、鹿角胶温肾补精血;肉桂温命门助阳散寒;双芥子化饮除痰;少用麻黄鼓舞阳气通达表里;姜炭温通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