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裕宏 《中国医药》2012,7(4):511-512
自第一个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阿司匹林问世的100年来,NSAIDs在临床应用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它主要是通过阻断前列腺素(PGs)合成的机制实现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的.近来研究的热点集中在NSAIDs的抗肿瘤作用和机制上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有研究表明,规律地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后结肠癌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  相似文献   

2.
环氧合酶 ( cycloxygenase,COX) ,又名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成酶 ,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关键限速酶 ,目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非甾体抗炎药 ( NSAIDs)可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偶然或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 NSAIDs可使食管癌的高危性降低 36 %~ 90 % [1 - 3]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CO  相似文献   

3.
王月佳 《河北医药》2013,35(5):766-767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指一大类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的非类固醇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减轻或控制由非感染性炎症所致的疼痛、手术后疼痛、关节或软组织的损伤性疼痛等,是临床医生特别是骨科医生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1].但是,其存在潜在的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使这类药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药师、患者和社会的关注[2].在美国FDA 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NSAIDs 占1/3,每年约有20 万例患者由于NSAIDs 引起并发症,死亡率>10%[3].  相似文献   

4.
樊乃周 《药学进展》2001,25(5):318-320
近年来,对NSAIDs,尤其是阿司匹林对大肠肿瘤(如结肠直肠癌,CRC)的抗癌作用进行了多项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可使CRC的危险性逆转.  相似文献   

5.
刁磊  梅俏  许建明 《安徽医药》2011,15(10):1209-1211
目的探讨不同NSAIDs肠病模型中肠黏膜通透性改变的研究。方法选用不同NSAIDs(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制备小鼠NSAIDs肠病模型。其中阿司匹林组(500 mg.kg-1)、吲哚美辛组(5 mg.kg-1)、双氯芬酸钠(10 mg.kg-1)灌胃给药3 d。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剂量双氯芬酸钠不同时间灌胃给药。实验结束后取小鼠小肠进行Evans-blue通透性检测,并计算小肠溃疡数目。结果在不同NSAIDs肠病模型中,阿司匹林组小鼠小肠黏膜未见明显溃疡,小肠黏膜通透性轻度升高(621.1±114.2 vs 460.6±89.7μg.g-1),吲哚美辛组小鼠小肠黏膜损害明显,小肠溃疡明显增多(8.2±1.9 vs 0),小肠通透性显著升高(2132.0±315.7 vs 460.6±89.7μg.g-1),双氯芬酸钠组小肠黏膜损伤和小肠黏膜通透性升高均较吲哚美辛组减轻。随着双氯芬酸钠给药剂量增加和给药时间延长,小鼠小肠黏膜损害和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越明显。结论在不同NSAIDs肠病模型中,阿司匹林组小鼠小肠损害轻,吲哚美辛组小肠损伤严重,双氯芬酸钠2.5 mg.kg-1灌胃3 d可引起小肠黏膜通透性和肠黏膜损害,适用于NSAIDs肠病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骨科常见、多发疾病.对其处理都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处理的方法有多种.非甾体类药物(NSAIDs)是临床常用药物.但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等传统非甾休类抗炎药往往会产生多种副作用,易引起患者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甚至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等副反应[1,2].  相似文献   

7.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司匹林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小剂量阿斯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Cox-1,阻止血栓素A2(TXA2)的生成,从而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病)的发生,目前临床上阿司匹林已成为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的惟一心血管一级预防抗血小板用药[1].  相似文献   

8.
应用COX-1,COX-2,5-LOX抑制药防治血栓性疾病和血管炎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少杰  付守廷  魏巍 《中南药学》2005,3(2):111-112
血栓性疾病是当前缺血性心血管疾病(CVD)最常见的发病原因,血小板聚集是导致血栓性疾病的关键因素.血小板和白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是血管炎性损害早期的机制,这种黏附可造成血管闭塞[1].阿司匹林可以减少由生理性刺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这种抗聚集作用可能利于临床治疗CVD.但阿司匹林对胃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广泛应用.新的具有同时抑制环氧酶(COX)和脂氧酶(5-LOX)的双效抑制药不仅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并且可以避免胃损伤.  相似文献   

9.
解热镇痛药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本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可以分为许多类,如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等.虽然它们的化学结构差别很大,但都具有相同的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而且还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抑制合成前列腺素(PG)所需要的环氧酶(COX),还具有共同的不良反应--消化系统的影响[1].本文就解热镇痛药的作用特点、常见类型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而慢性炎症过程在其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目前较常用的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2-3].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与抗炎的双重作用已达共识,而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的同时是否同样具有抗炎作用,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炎性因子hs-CRP和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探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clrugs,NSAIDs)是临床普遍应用的一大类药物,其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胃肠道的毒性作用也比较明显,据报道,NSAIDs能使消化性溃疡的总发病率增加3~4倍,使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性增加3~5倍[1].我们回顾性分析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70例,以探讨其临床及内镜特征.  相似文献   

12.
阿司匹林的最基本作用是解热、镇痛与抗风湿.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阿司匹林在其他方面亦被广泛应用,现报道如下. 1 心血管方面的作用 阿司匹林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聚集药,被广泛用于心血管栓塞性疾病的防治.临床分析表明,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使多类心脑血管疾病事件降低[1].  相似文献   

13.
孙卫楠  徐艳  刘祯庆 《江苏医药》2012,38(7):853-854
术后镇痛的最常见的药物配方是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 NSAIDs)或选择性环氧合酶2( COX-2)抑制药以及阿片类药物、曲马多配合[1].布托啡诺(butorphanol)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镇痛药,主要激动k阿片肽受体,对μ受体则具有激动和拮抗双重作用,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可靠[2].  相似文献   

14.
《天津医药》2003,31(11):746-746
非阿司匹林的非类固醇抗炎药 (NSAIDs)已广泛用于缓解疼痛 ,尤其是与风湿有关的疼痛。虽然一般对NSAIDs耐受性较好 ,但是也会有严重不良作用 ,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环氧合酶 -1可介导血栓烷的生物合成而引起血小板聚集 ,血管收缩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抑制血栓烷A 2 合成可能成为抗血栓形成的基础并且造成与阿司匹林治疗有关联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NSAIDs与阿司匹林同样都是血小板环氧合酶 -1的抑制剂 ,因而可以想像应用NSAIDs也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已知惟一公开发表的关于应用NSAIDs与…  相似文献   

15.
吴妍  陈庆宪 《中国药房》2012,(10):876-878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重庆地区20家医院2007-2010年NSAIDs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医院NSAIDs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4年中,阿司匹林的销售金额始终排在第1位,塞来昔布的销售金额在2009、2010年度上升到第2位;阿司匹林和双氯芬酸的DDDs始终排在第1、2位,二者的DDDs之和超过了当年总DDDs的60%;传统NSAIDs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新型环氧酶(COX)-2选择性抑制剂类NSAIDs的销售金额和DDDs变化不明显。结论:该地区医院NSAIDs的临床应用仍以传统NSAIDs为主,个别新型NSAIDs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和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是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减少RA致残发生的重要措施[1,2].近来,各国对治疗RA的药物从品种、种类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许多较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疗效高,不良反应低的药物,现就当前治疗RA药物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司文秀  杨继章 《中国药房》2007,18(19):1510-151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自问世以来,其新的治疗作用不断被发现及应用。现已证实其对心脑血管疾病、肺栓塞和静脉血栓的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老年中风和老年痴呆、白内障、结直肠癌等均有预防作用。为此,本文就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NSAIDs的抗癌作用及机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阿司匹林性哮喘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阿司匹林性哮喘(AI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可诱发剧烈的哮喘发作,这种对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NSAIDs类药物的不耐受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其诊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淑萍 《江西医药》2007,42(1):85-87
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已经作为常规药物被广泛应用.然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aspirin resistance,AR),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1-2015年解放军第175医院口服NSAIDs的主要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以及药品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的排序比值(B/A)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5年来,该院口服NSAIDs的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逐年呈上升趋势,塞来昔布在单药销售金额排序最高;阿司匹林肠溶片在DDDs排序中居于首位;且B/A平均值最高,5年来均大于2. 结论 该院口服NSAIDs的用药现状及倾向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物消耗总趋势,对阿司匹林、塞来昔布、洛索洛芬钠片的选择倾向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