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内骨瘤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 男,18岁.因"头痛、头昏3个月余"于2007年3月19日入院.既往无手术及外伤史,无癫(癎)病史.查体:神经系统体征无异常.头颅CT平扫示右侧颞叶区广泛钙化肿块.约4 cm×3 cm×2.5 cm.头颅MRI增强扫描见右颞叶病灶不均匀强化,内见明显条状强化影及血管流空影.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1岁.因"头晕,记忆力下降1个月"于2009年9月25日入院.查体:无神经系统受损的阳性体征.头颅CT示:右侧颞顶骨7.4cm×4.9cm大小混杂密度占位,右侧脑室受压,左侧脑室扩大,中线左偏;MRI示:右侧颞顶硬膜外类圆形高等低混杂信号影,约5.0cm×7.8cm×6.0cm大小,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表现,临近脑实质,脑室及中线结构向左偏移.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27岁.因头痛伴左眼球突出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左颞部头痛,发作无规律性,伴左眼球轻度突出,未重视,其后因头痛及眼球突出明显加重而入院.查体见左眼睑裂较右侧大,左眼球突出明显,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无复视,无眼球活动困难,无眼震,视力:左眼0.5,右眼1.0,余未见异常.头部CT示左侧眶内肿瘤,呈低密度,局部眶板受压变形,累及眶尖区,并见蝶鞍区稍高密度团块影,位于视交叉前下.颅脑MRI示左眶肌雌外上直肌上方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内可见分隔,大小约4.5 cm×2.5 cm×2.5 cm.蝶窦见两个类圆形稍短T1长T2信号,垂体影不明显,大小约2.0 cm×2.5 cm×2.0 cm.左眶上直肌及视神经受压向下移位.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20岁。于车祸中受伤,昏迷6d后清醒,自觉颅内有搏动性杂音,与心脏跳动一致,右眼视力仅存光感,后逐渐失明,自觉右眼肿胀,伴有右侧眼球逐渐突出,没有明显的结膜肿胀和充血。体征:右眼视力丧失,右侧眼球中等程度突出,右侧眶周以及耳后搏动性杂音,按压右侧颈内动脉时杂音减弱或者消失。影像结果:头颅CT提示右侧前颅凹底骨折,右侧鞍旁高密度占位。脑血管DSA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瘘口位于距离右侧颈内动脉分叉大约0.7cm处,瘘口较大,血流量较大,不全偷流,在鞍旁为之形成大约1.5cm×1.3cm×1.3cm球形扩张,远端与海绵窦相通,通过…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0岁.反复头痛2年,阵发性发作,头痛时恶心.当时CT和MRI提示右侧鞍旁混杂,椭圆形肿物约3.0cm×2.5cm,边缘光滑清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遇见由病理诊断证实的垂体瘤和胶质瘤并存的病例1例。现结合文献及临床资料对垂体瘤和胶质瘤并存的病因作一理论上的探讨。1 资料 患者,男,47岁,因间断性抽搐2个月于1997年4月7日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头颅MRI示:垂体窝扩大,其内可见形态不规则异常信号影,病灶边界较清楚,约2.5cm×2.0cm×2.9cm。于冠状面上病灶略呈哑铃状,正常垂体未显示,右额叶可见病灶边缘不清,累及右侧基底节区及胼胝体膝部,右侧脑室受压。见图1、2。诊断:①垂体瘤;②右额叶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3岁。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小时于1996年6月9日入院。检查:血压24/16kPa,意识呈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约1.5mm,光反应迟钝,双眼向右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无病理征。颅脑CT示右侧外囊区6.1cm×3.0cm×5.0cm大小高密度病灶,右侧脑室高密度铸形,中线结构左移达1.5Cm。 全麻下行右颞开颅,清除脑内及脑室内血凝块约50ml,与侧脑室相通的血肿腔放引流管一根。术后给予降血压与抗脑水肿治疗,血压波动在26/16kPa~19/12kPa之间。术后一周意识转清醒,腰穿压力2.5kPa,脑脊液淡红色。连续每2日一次腰穿放脑脊液共4次,放液至清亮。术后第23天,意识呈朦胧状,手术减压窗膨起。颅脑CT示:右额有一新月形低密度病灶,大小为10.0cm×1.5cm×5.0cm;左枕顶有一新月形略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图1) 女,60岁;因阵发性意识丧失伴全身抽搐4次于2011年3月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部CT示:右侧颞叶一团状高密度影,大小约5.5 cm×3.7 cm×5 cm,内见结节状致密影,轻度占位效应.头部MRI显示:右侧颞叶内一类圆形信号异常,T1WI及T2WI均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内可见斑片状及结节状等T1、长T2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结节状病变明显强化.术前诊断考虑颅内肿瘤伴钙化.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0岁.突发剧烈头痛,且症状持续无缓解,无呕吐、抽搐及二便失禁.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查体,除脑膜刺激征阳性外,余未见阳性体征.DSA示:右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图1),左侧椎动脉见右侧后交通动脉(PCoA)主干多发"囊状"动脉瘤(图2),约5 mm ×2.2 mm ×2.3 mm大小,宽颈,动脉瘤上有子瘤形成,考虑为破裂动脉瘤.另一个动脉瘤大小约为2 mm×1.5 mm×1.6 mm,考虑为未破裂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男性,32岁;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不灵活伴有肌肉萎缩,病史2年,进行性加重。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为:右侧面部表情差,右侧肌体肌张力增高.可见静止震颤;右侧肢体较左细 0.5~3cm;病理反射阴性,感觉正常。头颅CT、腰穿、肌电图等检查均正常。无特殊出生史。经给予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53岁.因头痛20余天入院.CT提示右侧小脑脑桥角区直径约1.9cm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入院后MRI示枕骨大孔上缘、右侧小脑脑桥角区内下缘及延髓右前方异常信号结节影,大小1.8cm×1.6cm×1.5 cm,边缘清楚,信号欠均匀,T1WI以稍高信号为主,T2WI、FLAIR及DWI以低信号为主,延髓受压,右侧小脑脑桥角池扩大,考虑脑膜瘤.拟全麻下左侧卧位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病变位于枕大孔水平偏右侧,呈球形膨大,壁光滑,与右椎动脉关系密切,但未见明显搏动;病变与延髓及枕大孔区硬脑膜均有粘连,延髓受压并向左侧移位.暴露椎动脉近心端后细针穿刺发生汹涌出血,证实为椎动脉动脉瘤.临时阻断椎动脉近心端后行动脉瘤夹闭术.手术较困难,出血量约800ml,两次临时阻断椎动脉,阻断时间分别约15 min、9 min.夹闭动脉瘤后切开瘤壁见瘤囊内含陈旧性血凝块及机化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因右侧颜面部不自主抽动半年入院。表现为右侧眼睑、面颊及口角阵发性抽动,紧张时加重,放松后减轻。未发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MRI检查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图1A),增强后无强化。经乙状窦后入路右侧桥小脑角区探查,术中见占位病变呈白色囊性,大小约4 cm×4 cm×6 cm,囊壁光滑,质软,边界清楚(图1B),注射器抽出部分乳白色囊液,沿边界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37岁.因头痛、头昏20余年,加重半个月入院.CT见图1.入院诊断:左顶骨内生性骨瘤.行左顶颅骨骨瘤切除术,术中见颅骨内板光滑完整,未见异常骨组织,颅骨内板与硬脑膜无粘连,硬膜局部扪及1.5cm×1.5cm大小的质硬区,剪开硬膜见一约2cm×2cm×1.5cm大小的肿物,乳白色、质硬、呈骨性,表面光滑,与脑组织界限清楚.  相似文献   

14.
<正>1 病历摘要男,2岁6个月;因右侧眶外侧壁肿块1个月余入院。查体:精神较差,夜间有发热,体温波动36.5°~37.3°之间,右侧眶外侧壁可触及一大小约5 cm×4 cm包块,质软,边界清楚,周围皮肤张力较高。双侧耳后及下颌可触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大小约0.8 cm×0.5 cm,质硬,与周围组织无黏连。头部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脊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及操作要点.方法本组52例,病变体积 3.0 cm×2.0 cm×1.5 cm~4.0 cm×2.5cm×2.0cm.采用两种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并特别强调处理脊髓侧腹面和腹侧肿瘤时要采取分块切除的方法.结果肿瘤全切49例(94.2%),大部切除3例(5.8%).对45例(86.5%)随访4个月~10年,显示神经功能完全正常者36例(80%),3例(6.7%)肿瘤复发.结论根据肿瘤与脊髓的关系,选择恰当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脊膜瘤是治疗该病首选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 39岁女性,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眩晕,体格检查未见小脑阳性体征.CT检查发现右侧小脑直径约2.5 cm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内可见点状钙化高密度影(图1A).MRI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半球内见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图1B~D).甲状腺、乳腺、妇科彩色超声多普勒筛查未见异常.术前考虑 Lherm...  相似文献   

17.
1病历资料女性,40岁。入院前当天突发癫大发作1次,持续约5min,自行缓解,发作后头痛、头晕,急诊行头CT扫描,示左侧脑室及其三角区团状等、高混杂密度影,大小约1.0 cm ×1.5cm,边界模糊,脑室形态尚可,中线结构居中。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嗜睡,语言功能正常,双瞳孔正常,双眼向右侧凝视,无眼震,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肢体活动自如。手术方法:先在局麻下安装Leksell-G型定向仪框架,行MRIT1序列轴位相扫描,层厚0.5cm,将颅内肿瘤的中心点定为可见靶点,计算出三维坐标。病人改为全麻,平卧位,头高15°,手术入路采取顶枕入路,安装定向仪,…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颅骨缺损多次修补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18岁。于出生时后枕部即有两处颅骨缺损(呈裂隙状,宽度约1cm),脑组织无膨出,此后裂隙逐渐增宽,于6岁时出现剧烈呕吐及患处压痛,行头颅CT:枕骨两处骨质缺损.大小分别为:3cm×4.5cm、2.5cm×2cm,骨缘轻度外翻,枕大池囊性扩大,四脑室略大(图1)。即行钛网修补术。此后随着患者年龄增长,颅骨缺损逐渐增大,修补物逐渐游离浮动,局部膨出。12岁时行头颅CT示:缺损较前明显扩大,分别为8cm×9cm及3cm×3cm,颅骨边缘外翻,右侧钛网游离,脑膜轻度膨出(图2)。于18岁时行头颅CT:枕部颅骨缺损约11cm×12cm及4cm×4cm,颅骨边缘外翻,两块钛网均游离。枕大池囊性扩大,并向外局限性膨出。  相似文献   

19.
<正>1病历摘要女,26岁;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5d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头部M RI增强扫描显示:右侧颞叶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0cm×6.0cm×4.0cm,环形强化,内部低信号,周边界限模糊,可见水肿反应(图1A)。术前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2岁.右耳听力减退4年,右侧肢体无力1年,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进行性右耳听力减退4年,现右耳已失聪.1年前开始右下肢无力,同时伴有右侧颜面部麻木,右眼闭合不全,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及行走不稳.查体:神志清,营养状态差,右侧不完全周围性面瘫,右侧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浅感觉减退,右侧咽反射迟钝,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头部CT示右侧小脑脑桥角(CPA)区形态不规则略高密度影,边界清,大小约3.0 cm×3.0cm×5.0 cm,脑干明显受压左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