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可疑翼手参中4个脑苷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可疑翼手参体内的活性成分。方法对乙醇提取物的极性较小部分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特性和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脑苷脂类化合物: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正二十二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Ⅰ)、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二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Ⅱ)、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三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Ⅲ)、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Ⅳ)。结论4个脑苷脂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此种海参体内分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近十年来中药中三萜皂苷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文献分析评述。结果发现中药中三萜皂苷抗肿瘤活性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活性成分大部分属于四环或五环三萜皂苷;且存在一定构-效关系:糖基对于细胞毒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上述文献资料为进一步开发抗肿瘤药物及充分利用中药皂苷成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簪花的抗肿瘤活性甾体皂苷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实现对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对玉簪Hosta plantaginea的花进行了甾体皂苷类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方法应用常规柱色谱(包括正相、反相和凝胶柱色谱)分离和波谱分析方法对玉簪花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以3种悬浮肿瘤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株(HL-60、Jurkat、K562)和3种贴壁实体瘤细胞株(肝癌HepG2、乳腺癌MCF7、胃癌SGC7901)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研究。结果从玉簪花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分别为吉托皂苷元(1)、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3)、吉托皂苷元-3-O-{β-D-木糖(1→4)-β-D-葡萄糖(1→2)-[β-D-木糖(1→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10);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吉托皂苷元-3-O-β-D-半乳糖苷(2)、吉托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半乳糖苷(4)、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5)、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4)-O-[α-L-鼠李糖(1→2)]-β-D-半乳糖苷(6)、替告皂苷元-3-O-β-D-葡萄糖(1→4)-O-[α-L-鼠李糖(1→2)]-β-D-半乳糖苷(7)、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2)-O-[β-D-木糖(1→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8)、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1→4)-β-D-木糖(1→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9)。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5,6,8~10对肝癌HepG2、乳腺癌MCF7和胃癌SGC7901肿瘤细胞毒活性较强。结论玉簪花中的甾体化合物对不同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选择性,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同时利用地上部分的花作为药用资源,可以实现对该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6.
楤木皂苷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楤木皂苷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模型,采用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楤木皂苷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小鼠肝癌H22和小鼠肉瘤S180为移植性肿瘤模型,检测楤木皂苷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 楤木皂苷可抑制K562、HepG2,LOVO和MDA-MB-231的增殖,其IC50值分别为(209.10±32.69),(273.30±20.40),(293.60±5.85),(329.67±26.42) mg · L-1,均大于30 mg · L-1;在50,100 mg·kg-1时,楤木皂苷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率分别为28.8%,47.06%,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27.94%,54.92%.结论 楤木皂苷体外抗肿瘤活性弱,但体内抗肿瘤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成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选择性地合成一系列运用AutoDock4.2对接设计的薯蓣皂苷元衍生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以及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合成12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13C-NMR确定,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结论大部分化合物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或低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燕麦曲霉Aspergillus avenaceus AA 3.4454对百两金皂苷A进行微生物转化,并对转化产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将百两金皂苷A放置燕麦曲霉液体培养基中,28℃、160 r/min条件下共培养3 d后,利用多种柱色谱分离转化产物,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手段鉴定结构;采用MTT法测定转化产物对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百两金皂苷A的燕麦曲霉液体发酵液中分离出3个主要转化产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西克拉明皂苷元A-3β-O-{α-D-半乳吡喃糖基-(1→4)-[β-D-木吡喃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1)、西克拉明皂苷元A-3β-O-{α-D-半乳吡喃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木吡喃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阿拉伯吡喃糖苷}(2)、西克拉明皂苷元A-3β-O-{β-D-木吡喃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D-半乳吡喃糖基-(1→3)]-α-L-阿拉伯吡喃糖苷}(3)。结论首次利用燕麦曲霉对百两金皂苷A进行微生物转化并分离得到在糖链的不同位置增加了α-D型半乳糖的转化产物,3个转化产物均为新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且转化产物1对大细胞肺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略优于底物。 相似文献
9.
地花菌提取物Albaconol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地花菌提取物albaconol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以人白血病K562、人乳腺癌 Bcap-37、人胃腺癌BGC-823和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为模型,采用MTT法测试albaconol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为移植性肿瘤模型,检测albaconol静脉给药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Albaconol对K562、Bcap-37、BGC-823、A549的IC50 分别为2.42±1.77、1.88±1.41、1.04±0.64、1.18±1.10μg/ml;Albaconol 0.87、1.73、3.46 mg/kg剂量组对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28.2%、43.2%、47.4%,对H22的抑瘤率分别为15.6%、22.4%、37.8%.结论:Albaconol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马尾藻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马尾藻多糖体外抗肿瘤作用,以期为筛选抗癌辅助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马尾藻多糖,MTT法检测马尾藻多糖对鼻咽癌细胞CNE-2Z和肺腺癌细胞A549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 3种马尾藻多糖在体外能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Z和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对两种肿瘤的抑制效果以围氏马尾藻最明显,其次是半叶马尾藻.结论 不同马尾藻多糖抗肿瘤活性不同且对不同肿瘤的抑制作用也不同,3种马尾藻多糖对鼻咽癌细胞CNE-2Z抑制作用比对肺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强,又以围氏马尾藻多糖抑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滇杠柳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滇杠柳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滇杠柳苷元A-3-O-β-洋地黄毒吡喃糖苷(1),β-谷甾醇(2),滇杠柳苷Ⅰ(3),熊果酸(4),杠柳苷元(5),杠柳苷(6),北五加皮苷E(7),periplocoside M(8),胡萝卜苷(9),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10)。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强心苷,化合物8为首次从滇杠柳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制备HPLC等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金鸡脚Phymatopteris hastata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从金鸡脚正丁醇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采用NMR和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新化合物的结构为(-)-表阿夫儿茶精-3,5-二-O-β-D-呋喃芹菜糖苷(1).进一步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和骨骼肌细胞L6myc细胞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转位作用来探讨其对糖代谢的影响.抗糖尿病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及其类似化合物-柚皮苷均能剂量依赖性提高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并显著促进骨骼肌细胞L6mycGLUT4的转位作用.结果表明新化合物1和柚皮苷均具有潜在的体外抗糖尿病活性. 相似文献
13.
蟾衣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源于蟾蜍的新资源蟾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蟾衣提取物及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蟾衣粗粉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结合结晶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95%乙醇提取物及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从蟾衣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胆甾烯酯(1),胆甾醇(2),5α,8α-epidioxycholesta-6-en-3β-ol(3),胆甾-5-烯-3β,7β-二醇(4),胆甾-7-烯-3β,5α,6β-三醇(5),3-十八烷氧基-1,2-丙二醇(6),△4,5(E),△9,10(Z)-鞘胺醇-正十五碳酸酰胺(7)和蟾蜍噻咛(8);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蟾衣95%乙醇提取物和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对试验的细胞株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蟾衣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5~7为首次从中华大蟾蜍和蟾蜍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研究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干燥茎的黄酮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荷梗提供依据。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HL-60癌细胞毒活性实验。从荷梗中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鼠李秦素-3-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3’,4’-二甲基-7-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1→2)-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3’-O-二葡萄糖(4)、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5)、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7)、异鼠李素(8)、槲皮素(9)、紫云英苷(10)、金丝桃苷(11)、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2)。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荷梗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为首次从莲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在样品溶液浓度为1×10-5mol·L-1的条件下,化合物2~4,6对BEL-7402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67.36%,53.25%,57.78%,60.13%和52.11%,表明上述化合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较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该文对辣椒Capsicum annuum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P,HPLC等) 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UV,IR,MS,1D-和2D-NMR) 进行结构鉴定.从辣椒果实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辣椒黄酮苷A(1),尿苷(2),腺苷(3),7-羟基-6-甲氧基桂皮酸乙酯(4) 和7-羟基桂皮酸乙酯(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木犀草素-7-O-[2″-O-(5'-O-芥子酰基)-β-D-芹糖]-β-D-葡萄糖苷,命名为辣椒黄酮苷A.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木果楝属植物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种红树林木果楝属植物材料的枝、叶及果皮中经反复分离纯化获得24株真菌,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菌株进行了种属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3纲9目11科14属;并发现不同种属、不同产地的木果楝属植物内生真菌在种群组成和数量上存在差异,其中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炭疽病菌属Colletotrichum在3种植物材料中均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菌液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发现15株真菌菌液乙酸乙酯提取物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大黄5种饮片中2个二苯乙烯苷类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大黄5种饮片中2个二苯乙烯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对大黄生、酒、醋、熟、炭饮片中反-3,5,4′-三羟基二苯乙烯基-4′-O-β-D-葡萄糖苷(a)、反-3,5,4′-三羟基二苯乙烯基-4′-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b)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溶液,柱温35℃,流速1.0 mL.m 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80,300 nm。结果:大黄5种饮片中均能检测到上述2种成分,且2种成分的变化趋势相同。大黄生、酒、醋片中2种成分含量较高且较接近,炮制为熟片和炭片后,2种成分的含量,与生片相比均降低80%以上。结论:a,b均为苷类成分,高温加热炮制对其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比较苷类成分及其相应苷元的含量变化,将为科学阐释炮制前后大黄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丹参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丹参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在水溶性成分中主要有丹酚酸A,丹酚酸B,salvinal等,在脂溶性成分中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二氢丹参酮Ⅰ、次丹参酮、隐丹参酮、凤眼草内酯、新丹参内酯、含氮化合物等.这些抗肿瘤活性成分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不同阶段,起着重要作用.丹参中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发现,对丹参的抗肿瘤临床应用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