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进行脑微出血分级以及中医体质分型,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实施,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脑微出血各级的相关性。结果:脑微出血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痰湿质、瘀血质、气虚质为多,分别占比18.9%、18.9%、7.8%。其中,痰湿质和瘀血质在脑微出血各级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微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瘀血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微出血与年龄、高血压密切相关。结论:脑微出血患者的中医体质以痰湿质和瘀血质为主,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和瘀血质。  相似文献   

2.
何焯根  戴韵峰 《新中医》2015,47(8):35-3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对7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7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共发现34类体质,其中单体质273例,2种体质兼夹的366例,3种体质兼夹的79例。痰湿质185例(25.77%),气虚兼痰湿质107例(14.90%),气虚兼瘀血质76例(10.58%)。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常见体质中,平和质、气虚质、气虚兼瘀血质以TC升高的较多;痰湿质以混合型高脂血症及高TG血症多见;气虚兼痰湿质、阳虚兼瘀血质则以混合型高脂血症及高TC血症多见(P<0.05)。各常见中医体质间TG、TC、LDL-C、Apo-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Apo-A1、L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主要的中医体质类型是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瘀血质;HDL-C、Apo-A1、LP(a)水平高低与痰湿类或瘀血类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3.
毕兵  王茜  吴礼贤 《河南中医》2020,40(5):767-769
目的:观察四川省自贡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建立治未病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514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人群填写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的情况,搜集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探讨中医体质分布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514例高HCY血症人群中,主要以痰湿质(28.2%)、血瘀质(17.1%)、湿热质(14.8%)、阴虚质(12.3%)为主,男性体质分布以痰湿质(32.2%)、血瘀质(16.9%)、湿热质(14.2%)、气虚质(11.2%)为主,女性体质分布以痰湿质(23.9%)、血瘀质(17.4%)、湿热质(15.4%)、阴虚质(14.6%)为主。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的年龄、舒张压、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年龄水平高于其他3种体质,湿热质年龄水平最低(P<0.05);血瘀质舒张压高于其他3种体质(P<0.05),湿热质三酰甘油含量高于其他3种体质(P<0.05)。痰湿质、血瘀质高HCY人群与饮酒有显著相关性(P<0.05),湿热质高HCY人群与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P<0.05),痰湿质、阴虚质高HCY人群与血脂异常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体质,男女体质分布有差异,不同体质相关的危险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脑白质疏松(LA)患者与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通过颅脑CT或MRI诊断为LA的200例患者为研究组和非LA的10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体质LA患者与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均以痰湿质为主,糖尿病患者均以阴虚质为主,高脂血症患者均以阴虚质和痰湿质为主,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者均以气郁质为主,颈动脉狭窄者均以阴虚质、痰湿质为主;对照组和研究组高血压病痰湿质所占比例分别为5.0%、25.0%,糖尿病阴虚质所占比例分别为9.0%、27.0%,高脂血症阴虚质、痰湿质所占比例分别为(6.0%、5.0%)、(16.5%、16.0%),高HCY气郁质所占比例分别为3.0%、7.0%,颈动脉狭窄阴虚质、痰湿质所占比例分别为(3.0%、3.0%)、(12.5%、13.0%),两组不同卒中危险因素患者的中医体质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均高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直径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浆HCY及颈动脉直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脑白质疏松患者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者相关,阴虚质脑白质疏松患者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者相关,气郁质脑白质疏松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江苏地区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程演变与中医体质分布和病程演变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97例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初访及5年后的临床及体质资料,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并行动脉粥样硬化演变与中医体质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在5年随访前后体质分布构成无明显改变。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与男女性别无明显相关,以体质因素对CIMT和斑块积分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与CIMT进展相关体质是阳虚质、痰湿质与湿热质,而与斑块积分进展相关的中医体质是阳虚质、痰湿质和瘀血质。结论: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中医体质有相对的稳定性,阳虚质、痰湿质与湿热质为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CIMT进展的危险体质因素,阳虚质、痰湿质和瘀血质是斑块积分进展的体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预后因素。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229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评估,并分析中医体质类型等因素对食管癌术后预后的影响。结论: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为:平和质45例(19.7%)、气虚质57例(24.9%)、阳虚质48例(20.9%)、阴虚质15例(6.6%)、痰湿质7例(3.0%)、湿热质5例(2.2%)、血瘀质39例(17.0%)、气郁质11例(4.9%)、特禀质2例(0.8%)。单因素分析表明中医体质(平和质、血瘀质、阳虚质、气虚质)、年龄、TNM、肿瘤大小、N分期、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的预后相关因素。Cox多因素分析表明中医体质(平和质、血瘀质、阳虚质、气虚质)、TNM、N分期是食管癌术后独立的预后因素;气虚质是影响食管癌的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术后的偏颇体质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为主,气虚质是影响食管癌术后的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中医体质和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乳腺癌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中医体质判别分析。结果:2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的气郁质、瘀血质、痰湿质构成比高于正常人群组,是乳腺癌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影响体质类型为气郁质、瘀血质、痰湿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的中医体质分布和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调查LAA的中医体质与Hcy的关系。方法选取LAA患者100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中医体质分类。结果观察组中医体质调查中病理体质以瘀血质为最多,其次为痰湿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导致LAA危险性明显高于平和质。观察组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cy是LAA的危险因素;未发现LAA患者的中医体质和Hcy有关。结论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Hcy是导致LAA的危险因素;LAA的Hcy浓度增高;未发现LAA患者的中医体质和Hcy有关。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5-27
目的 :观察常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早期防治高血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高血压前期2 015例和血压正常者436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判定并采集相关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常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常见体质为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以阴虚质多见。2对高血压前期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6个进入回归方程的相关体质因素有:平和质、湿热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气郁质。3不同性别人群体质有差异性,男性高血压前期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阴虚质,女性高血压前期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血瘀质。结论: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为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体质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相东  樊西玲  郭小青 《陕西中医》2012,(10):1353-1354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黄褐斑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按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评估其体质特点,并对黄褐斑患者根据体质不同进行中药加减治疗。结果:黄褐斑患者偏颇体质较多,占93.96%,健康组平和质居多,占35.71%,两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处理,偏颇体质中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瘀血质、气虚质在两组人群之间体质分布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发病和中医体质类型密切相关,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以1∶1病例对照设计,选取64例UC患者作为UC组,选取同期体检的6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体质类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UC的相关性。结果:2组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各体质间的中医体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UC组平和质患者评分较对照组低,其它体质患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平和质相比,偏颇体质者UC患病率明显增加(P 0.05)。其中尤以痰湿质、湿热质和阳虚质与UC的患病率密切相关,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偏颇体质普遍能够增加UC发病率,其中尤以痰湿质、湿热质和阳虚质与UC发病率密切相关,是引发UC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偏颇体质,有望降低UC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王津  徐肖娜 《新中医》2016,48(10):31-33
目的:通过分析无症状人群的临床资料,明确心血管病高危体质,为中医辨体防治心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52例无症状体检人群的一般资料、血压、血脂、吸烟史、糖尿病史以及中医体质等,评估10年患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危险,筛选中高危及相对高危人群,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总结其中医体质特点,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心血管病危险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752例中属中高危的有42例,中高危组兼夹体质以气虚兼痰湿质、痰湿质、气虚兼瘀血质、气虚兼痰湿瘀血质多见,其中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痰湿瘀血质的比例高于低危组,单一体质例次以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为主,高危组痰湿质例次比例高于低危组;相对高危组痰湿质、瘀血质的例次比例较相对低危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中,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3种体质与心血管病危险相关,OR1。结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中医体质以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为主,这三种体质的兼夹体质也多见于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调整体质偏颇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9省市横断面中医体质调查数据库中,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肥胖高血压患者218例、超重高血压患者574例、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6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之外的8种体质类型均为偏颇体质)分布特点。结果:肥胖高血压组、超重高血压组、正常体质量高血压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平和质各组分别占22.94%、26.83%和26.13%,8种偏颇体质各组分别占77.06%、73.17%、73.87%。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肥胖高血压组是痰湿质(24.77%)、气虚质(19.72%)、阴虚质(12.39%);超重高血压组是气虚质(14.98%)、阳虚质(10.80%)、阴虚质(9.93%);正常体质量高血压组是气虚质(13.75%)、阳虚质(13.44%)、阴虚质(10.88%)。结论:不同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不同,临床对高血压防治的辨体调护应考虑不同体质量指数人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的调查。结果: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为本组高血压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兼夹体质与单纯体质所表现的类型不一致。本组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存在相关性(P0.05)。各年龄段体质类型的分布及不同体质量指数所表现出的体质类型有差异(P0.05)。性别与体质类型的差异显著(P0.001)。结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是本组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体质类型;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状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中医体质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5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焦虑状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焦虑组(55例,HAMA≥7分)和无焦虑组(104例,HAMA<7分)。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体质,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学历、婚姻状况、心功能等相关因素,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焦虑组比较,焦虑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Ⅱ、Ⅲ、Ⅳ)、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房颤史、住院天数>2周、1年住院次数>2次、医疗负担、LVEF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心功能分级、1年住院次数>2次、房颤史、糖尿病史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产生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焦虑组的中医体质按由高到低的频率分布为气虚质(23.6%)、阳虚质(18.2%)、痰湿质(16.4%)、血瘀质(14.5%)、湿热质(9.1%)、阴虚质(7.3%)、气郁质(5.5%)、平和质(3.6%)和特禀质(1.8%);偏颇质是焦虑组主要的体质类型;焦虑组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和血瘀质比例明显高于无焦虑组(P<0.05);焦虑组气虚质与性别、一年住院次数>2次、房颤史危险因素相关(P<0.05),阳虚质与心功能分级、1年住院次数>2次相关(P<0.05),痰湿质与糖尿病史相关(P<0.05),血瘀质与房颤史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患者的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常见,上述体质与性别、一年住院次数>2次、房颤史、心功能分级、糖尿病史等危险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年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了解老年人中医体质情况以及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素下中医体质类型。方法:选择2019年1—5月参与健康体检等活动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中医体质辨识对象,共2532例,采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及《体质判定标准》中相关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根据中医体质类型分类主要为阴虚质(36.41%)、痰湿质(26.15%)、湿热质(14.10%);高血压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阴虚质(36.10%)、痰湿质(29.80%)、湿热质(19.40%);糖尿病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痰湿质(32.93%)、阴虚质(26.95%)、湿热质(15.57%);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体质类型主要为痰湿质(32.31%)、阴虚质(27.69%)、湿热质(15.38%);社区慢性病管理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阴虚质(31.10%)、痰湿质(30.17%)、湿热质(19.18%);其他老年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阴虚质(37.84%)、痰湿质(25.06%)、湿热质(12.73%)。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及湿热质是常见中医体质类型,对调整该区域老年人一般体质调养方案及慢性病病种体质调养方案,筹备开展中医治未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体质类型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90例高血压人群,100例正常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入选对象的基本信息、体质类型、心血管危险因素,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是高血压前期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均1);高血压前期组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3组体质人群在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年龄、BMI、血尿酸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在高血压家族史、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虚质年龄显著小于阳虚质(P=0.0070.05);痰湿质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阴虚质、阳虚质(P0.05);痰湿质吸烟人群显著高于阴虚质、阳虚质(P0.05、P0.05);阳虚质饮酒人群显著少于痰湿质、阴虚质(P0.05、P0.05);痰湿质、阴虚质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阳虚质(P0.05、P0.05);痰湿质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阴虚质、阳虚质(P0.05、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是高血压前期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前期组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体质类型与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年龄、BMI、血尿酸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临床医学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好发体质类型。方法:选择98例MCI患者为病例组,另选择98例认知功能正常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舌脉进行分析,根据王琦等制订的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判断中医体质类型。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1)一般资料中,MCI组和正常对照组年龄层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随年龄增长,MCI患病比例明显增高;就业情况对MCI患者具有明显影响(P0.05);性别和文化因素对MCI发病的影响并不明显(P0.05)。(2)中医体质方面,MCI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中,痰湿质占39%,其次为瘀血质、阴虚质和湿热质,分别占20%、15%和13%,其他体质如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气虚质和阳虚质患者均较少,占MCI患者的13%;MCI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9种中医体质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湿质可能为MCI的好发体质,阴虚质、瘀血质及湿热质亦为MCI的易发因素,积极改善体质类型对防治MCI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广西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并筛选广西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30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测评,观察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体质的分布规律。结果 600例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总体分布规律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平和质、气虚质特禀质,其中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较为多见,占81.33%。300例壮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平和质5例(1.67%)、气虚质8例(2.67%)、阴虚质109例(36.33%)、阳虚质40例(13.33%)、湿热质14例(4.67%)、气郁质9例(3.0%)、血瘀质6例(2.0%)、痰湿质109例(36.33%)、特禀质0例,其中以阴虚质、痰湿质为主;300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平和质5例(1.67%)、气虚质2例(0.67%)、阴虚质76例(25.33%)、阳虚质39例(13.00%)、湿热质27例(9.00%)、气郁质2例(0.67%)、血瘀质20例(6.67%)、痰湿质129例(43.00%),其中以痰湿质为主。经χ~2检验分析,体质类型在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3种体质体现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民族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中,壮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饮食偏咸的多于汉族,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壮族缺乏运动人数明显高于汉族(P0.05),说明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结论广西壮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差异性。不同民族患者的运动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