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全麻妇科腹腔镜术患者镇痛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法,于耳穴神门、胃、交感及皮质下用胶布粘住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处,按压3~5 min,连续2天。对照组采用安慰疗法,只在相应耳穴上粘贴外观相同的胶布,但不进行王不留行籽粘贴及按压,连续2天。于术后1、24、48小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2组患者疼痛程度。观察2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术中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气腹压力及异丙酚和舒芬太尼用量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增长,2组患者均持续降低(P0.05);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观察组为19.23%,低于对照组48.08%(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于全麻妇科腹腔镜术患者可明显缓解其疼痛,改善其胃肠功能,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仝建  赵雪晗  王凡 《新中医》2018,50(6):206-208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配合耳穴贴压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热熨配合耳穴贴压护理干预,2组均干预3天。记录术后首次排便和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治疗前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72.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天,2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2组4项症状评分均较术后1天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熨配合耳穴贴压护理能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反应的疗效及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行胆囊微创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干预组在行胆囊微创术后给予基础治疗护理联合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反应及恢复情况,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术后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干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干预组HA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出院时HADS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结论:胆囊微创术后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有利于尽快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4.
王先玲 《新中医》2020,52(6):150-153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的中医特色护理对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并给予常规的西医护理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胆囊区。于术后当天、第3天、第5天评价2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记录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术后当天和第5天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记录并发生症发生情况,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术后当天,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和第5天,2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3天和第5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2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下降(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生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27.50%(P<0.05)。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的特色中医护理能减轻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辅助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4月在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进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选择常规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研究组40例患者在常规麻醉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耳穴贴压辅助麻醉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恶心呕吐视觉模拟量表(N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止吐药物使用率、手术满意度、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ICA)按压次数。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气腹压力、舒芬太尼以及七氟烷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NVAS评分、术后PONV发生率及甲氧氯普胺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8 h手术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结束清醒后、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PCIA使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辅助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对手术难度、麻醉药物剂量没有明显影响,可以有效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后镇痛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全麻下胆系结石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普外二科经超声诊断符合胆系结石诊断标准并在全麻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术后呕吐,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干预,观察2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胆系结石腹腔镜术后0~6 h、7~24 h 2个时间段2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48 h、49~72 h 2个时间段2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N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胆系结石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防治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探索其是否通过影响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分泌发挥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每天早晚及麻醉前30min、术毕清醒后、术后24h给予耳穴贴压,取耳穴神门、胃、贲门、交感、皮质下,用胶布粘住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处按压3~5min,直至患者有酸、麻、胀为度,持续1周;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只在相应耳穴上粘贴外观相同的胶布,在耳穴处按压3~5min。记录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听取肠鸣音;检测麻醉前30min(T0)、术后24h(T1)、术后48h(T2)血浆MTL水平;观察手术结束至干预结束期间恶性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均P0.05),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肠鸣音恢复快(P0.05);两组术后24、48h MT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24、48h血浆MT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耳穴贴压辅助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并且可能与抑制MTL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恢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道蠕动的作用。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4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对照组耳穴贴胶布(不放置王不留行籽)。2组均术后每3h按压1次,治疗6次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恶心、呕吐反应程度明显减少,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结论:耳穴贴压可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经济,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新中医》2020,(11)
目的:观察在常规术后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盐包热熨联合耳穴压豆改善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2组术后给予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抗感染、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措施,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艾盐包热熨中脘、神阙穴,并进行耳穴压豆。2组均连续治疗5 d。每天进行腹胀程度评分,记录腹胀的缓解情况,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食入不化等症状的发生情况,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术后5 d腹胀程度评分逐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2 d、3 d、4 d的腹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4 d的腹胀缓解率均分别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恶心、食欲不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术后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盐包热熨联合耳穴压豆,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减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进全麻妇科腹腔镜术后恢复的较佳方法.方法: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3组均于术前一晚取双侧耳穴神门、子宫、胃、大肠等区的敏感点,耳穴1组行磁珠贴压,耳穴2组在双耳前后相应位置对贴磁珠,安慰组在相应穴位上粘贴外观相同的胶布.3组均行同样气管插管全麻,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耳穴1组(1.77±1.65)、耳穴2组(1.80±1.96)均低于安慰组(2.62±1.46,均P<0.01);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耳穴1组为25.0%(9/36)、耳穴2组为20.0%(8/40),均低于安慰组的50.0%(19/38,均P<0.01);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两个耳穴组肠鸣音较安慰组恢复快(均P<0.05),同时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较安慰组提前(均P<0.05),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评分较安慰组减少(均P<0.05),而耳穴1组与耳穴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均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以辅助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镇痛,缓解焦虑情绪,减少恶心呕吐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利于机体术后恢复,而在耳穴前后对贴磁珠的效果没有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评估耳穴贴压联合早期假饲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50例。空白组患者按传统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从麻醉清醒后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其他治疗及护理同空白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患者麻醉清醒后开始耳穴贴压。比较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腹胀、术后第2天低血钾等胃肠功能恢复及相应并发症指标,并对2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较空白组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比较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天低血钾发生率较对照组及空白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给予耳穴贴压联合早期假饲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低钾血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疗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胃肠道反应程度、临床疗效、疼痛评分。结果: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程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治疗2、6、10、24小时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耳穴贴压疗法应用于腹腔镜术后肠胃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能够恢复机体正常生理规律,提高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空白对照,术后72h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莹  章淑菁  祝苏青 《新中医》2021,53(4):182-185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肠胃功能障碍评分、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腹胀和排便指标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尿时间和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腹胀、排便速度、排便困难和粪便形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腹胀、排便速度、排便困难和粪便形态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社会和心理不适、躯体不适、满意度、焦虑和担心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社会和心理不适、躯体不适、满意度、焦虑和担心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能够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腹胀和排便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邵建敏  李山平  徐斌 《新中医》2015,47(10):240-24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予中医护理。观察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非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术后排气、腹胀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非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2分的患者多于对照组,而>2分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满意率对照组81.3%,观察组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腹胀消失时间,减少非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耳穴揿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胰多肽(PP)水平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更早(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血清TNF-α和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施以耳穴揿针疗法,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为耳穴贴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安慰组,每组60例.耳穴贴压组取耳穴神门、胃和交感,行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于术前及术毕回病房后1、5、9、23 h进行按压治疗,每穴每次按压5 min,双耳同时对称进行.安慰组取穴、粘贴胶布等与耳穴贴压组相同,但不进行王不留行籽粘贴及按压.分别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托烷司琼使用率、吗啡使用率,术后2、6、10、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与安慰组比较,耳穴贴压组术后24 h恶心及呕吐发生率[31.7%(19/60)、16.7%(10/60) vs 58.3%(35/60)、35.0%(21/60)]、托烷司琼使用率[21.7%(13/60) vs 48.3%(29/60)]、吗啡使用率[18.3%(11/60) vs 38.3%(23/60)],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降低(均P<0.05),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耳穴贴压可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具有确切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另予耳穴压豆;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开始进食流质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流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耳穴压豆能有效地促进LC患者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减少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法联合氟比洛芬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肾结石行皮肾镜取石术后疼痛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法联合氟比洛芬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疼痛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李荣芳  邵红梅 《新中医》2015,47(4):279-280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措施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开始采用小承气汤加减内服,直到术后第3天,并于术后采用针灸治疗,疗程至术后3天。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记录术后腹痛、腹胀、倦怠乏力、恶心呕吐等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肠术后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天,观察组腹胀及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天,2组腹痛、腹胀、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评分均较术后1天下降(P<0.01),观察组腹痛、腹胀、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措施能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