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振昊  黄穗平 《新中医》2012,(4):150-151
黄穗平教授为广东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师从名老中医梁乃津、吉良辰,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脾胃病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颇多。黄教授推崇东垣之《脾胃论》,认为其对脾胃病的感悟深刻精妙,其中所蕴含之思想对指导临床辨治脾胃疾病具有较大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学习。黄教授临证许多辨治方法、经验都根源于《脾胃论》的思想,可谓是《脾胃论》思想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伟锋  蒋玉萍  黄波贞 《河北中医》2014,(12):1810-1811
脾胃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脾胃病的发生与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因素、脾胃虚弱等有关。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情志因素作为脾胃病的致病因素已显得尤为突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的产生、活动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对脏腑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相应地情志的异常活动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文:黄穗平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梁乃津、吉良晨、余绍源三位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医临床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尤其擅长使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在临床中每每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各种脾胃病,这些疾病的共同点是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并且病机多属于少阳证。笔者有幸跟师黄穗平教授门诊学习,现将其运用小柴胡汤辨证治疗脾胃病的医案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一星 《新中医》2012,(11):165-166
周福生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脾胃病临床、教学、科研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学习,  相似文献   

5.
马兴婷  戴明 《四川中医》2011,(12):19-20
通过从"痰饮"这一病理产物着手论治脾胃病,通过消除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的主要病理因素,以达到健脾、治疗脾胃疾病的目的,也是中医中"驱邪以扶正"方法的应用,临床中痰饮容易和其他邪气结合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祛除痰饮这一主要因素,使其余邪气无所附着,从而更好的治疗脾胃病。  相似文献   

6.
杨智勇 《光明中医》2011,(10):1950-1951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逐步认识到治疗脾胃病要抓住理顺升与降,把握润与燥、调节纳与化的规律辨证施治,另外须注意从它脏调治脾胃、补脾勿忘先开胃、补以甘味、重视顾护胃气,临床要切中病机,分清主次,刚柔相济,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韩先知 《新中医》1991,(9):24-24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辨治脾胃病,力求从整体出发,全盘考虑,顾及脏腑间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和疾病的传变,随症变而拟抑补之方,现选两则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8.
林穗芳 《新中医》2006,38(1):19-21
余绍源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从医40余年,精于脾胃病的诊治,学识渊博,医术精湛。笔者有幸跟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余教授临证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文霞教授善于从肝辨治脾胃病,灵活运用补肝实脾、清肝运脾、疏肝和胃、平肝调中、柔肝清热诸法,重视情志因素在脾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名中医朱宗元教授行医40余年来,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方药多源于古典医著,体现出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中医功底的深厚。尤其在治疗脾胃病证方面具有独到见解。他认为脾胃病初起多实,久之多虚实相兼或以虚为主,胃病的病机关键是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形成虚实寒热错杂的病理,表现出以中焦气机不畅、瘀血阻络为主的证候,治以辛开苦降、运达中焦,治疗脾胃病,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1.
吴滇辨治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病的范围比较广泛,现代医学消化系统诸多常见病均可归属于中医学脾胃病范畴。吾师吴滇系杭州市名中医,从医四十余载,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辨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列举熊继柏教授所治寒热错杂之厌食,呕吐、腹痛、痞胀、泄泻验案,介绍了熊教授从寒热错杂辨治脾胃病经验。  相似文献   

13.
燥湿冲和平调阴阳刘某,男,56岁,1988年9月11日初诊。自述患胃病10年余。平素经常胃痛、腹泻,服蒮香正气丸、香砂养胃丸可缓解。1月前因食不洁食物,出现吐泻,胃脘灼痛等症,西医按急性胃肠炎治疗,病情一度好转后,腹泻复作,日便七八次,完谷不化,胸脘痞闷,脘胀作痛,泛酸嘈杂,口苦咽干,齿龈肿痛,舌红胖,苔黄腻,脉滑细。证属湿犯脾阳,燥伤胃阴,燥湿反作,阴阳失调,治以益气化湿以升阳,清热养阴以润降。  相似文献   

14.
朱世楷教授认为,脾胃病之伤在气机,中焦气机不利,临床百病丛生,然其病机核心是“脾不升,胃不降”.朱老指出胃病多热,脾病多寒,临床虽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证,但总以“虚”证贯穿于疾病始终.治疗时,补虚固本是基本治则,以调理气机升降为核心,同时应分清疾病寒热、虚实,随证化裁,补虚以静,调气以动,除其寒热,复其升降,补其脾胃.另外,治疗脾胃病仍应通过西医现代检查手段明确病情,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列举熊继柏教授所治寒热错杂之厌食 ,呕吐、腹痛、痞胀、泄泻验案 ,介绍了熊教授从寒热错杂辨治脾胃病经验  相似文献   

16.
王珍棠 《山西中医》2009,25(8):59-60
温消补三法是治疗辨治脾胃病的基本方法,是金元四大家之温补派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内涵之一,以此为指导,可将脾胃病大致归纳为3种类型,即脾虚胃寒、气阴两亏和中气下陷,并进行相应辨证论治,常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田芸台 《陕西中医》1990,11(12):546-547
东垣治疗脾胃内伤疾病,注重以升阳益气为主调理脾胃升降,并重视胆气对气机升降所产生的影响。益气补中,以甘温为主,参用苦寒泻火以护元气,柔润之品以顾胃阴。其处方用药,法度精严,善以药多量轻取效。  相似文献   

18.
全国名老中医胡永盛先生对脾胃病的辨治颇具心得。临证中,重视顾护胃气、推崇舒肝和胃、提倡调理胃阴;强调标本结合,注重标实的清除,善于通达气滞、湿热、瘀血。  相似文献   

19.
帅焘主任认为,辨治脾胃病时既要重视脾胃的功能,又要注意调整脾胃的升降功能;强调久病不愈与脾胃关系密切;用药以照顾脾胃为先.  相似文献   

20.
张声生教授从医近30载,对脾胃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脾胃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肝的关系密切,尤以脾胃虚为主,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气虚,肝气郁结,瘀血阻络为脾胃病的病机之要,病程长,病势缠绵,难以速愈,易复发为疾病特点。治疗上重视培补脾土,调肝理脾,条畅气机,化瘀通络贯彻始终,同时注意辨证辨病结合施方,对症用药,另善于针对不同情况,调补脾胃,疏肝理气,并重视疾病的预防和精神调摄,故每每取得显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