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PDCA循环法对药品调剂差错进行管理,并分析对比管理前后药品调剂的差错下降率,说明此循环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措施后,差错率明显降低.结论 采用PDCA循环法有效地减少了药师在调配处方中的差错率,提高了调剂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内部差错率的作用,为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于2015年10月对某院门诊药房实施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对2015年7月~2015年9月(实施前)和实施后2016年1~3月的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实施前后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结果:实施前药房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具体为:品种和规格错误所占比例为28.94%,数量错误所占比例为53.19%,用法错误所占比例为17.87%;实施后,品种和规格错误所占比例较实施前下降了55.88%,数量错误所占比例较实施前下降了60.80%,用法错误所占比例较实施前下降了76.19%,总差错率较实施前下降了62.13%,实施后的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有效降低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值得各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玲  陶松  徐娟  冯新  李卫星  陈志高 《安徽医药》2019,23(10):2090-2094
目的探究运用 PDCA循环法对门诊药房处方调剂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调查江西省人民医院 2017年 4—11月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情况,分析差错原因,制定防治措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率由 0.031 2%降至 0.015 4%,差错率降低了 52.06%,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PDCA循环法的开展有效减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使门诊日常调剂工作更加准确高效,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降低住院药房口服药品调剂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应用PDCA循环法对住院药房口服药品调剂差错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调剂差错率由原来的0.174%下降至0.084%,下降了51.8%.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能明显降低住院药房口服药品调剂差错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6):1165-1167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抽取2015年1—6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以及2016年1—6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差错处方,统计和分析医院住院药房药品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并比较实施管理法前后的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率以及患者和工作人员对药房药品处方调配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药品调配差错率为0.973%;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药品调配差错率为0.552%;管理前后药品调配差错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和工作人员对药房药品处方调配的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住院药房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管理中,产生了较理想的效果,减少了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提高了住院药房的管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减少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5月兖矿新里程总医院门诊接收的100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并实施传统管理;将2019年6-12月门诊接收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并实施PDCA循环管理。分析不同因素所致的处方调配差错发生情况,并详细记录处方调剂差错类型。结果研究组不同因素所致的药方调配差错率、不同差错类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加强PDCA循环管理可显著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对门诊服务质量的提高、药房管理质量的改善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儿科处方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6月实施PDCA循环法前和2018年7-12月实施PDCA后的门诊药房儿科处方为研究对象,在各时间段内选择儿童处方各1000张,比较实施前后门诊药房儿科处方差错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后门诊药房儿科处方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房儿科处方管理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处方差错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增加自动发药机效率和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实施PDCA循环前(2016年3月7日至2016年4月1日)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内差作为对照,观察实施PDCA循环后(2016年8月8日至2016年9月2日)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内差情况。分析调配内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发药机出药数量错误在所有调配内差中占比例较高,其次为药品包装相似、药名相似和一品两规(或一品两厂)等造成的调配内差。经过一些PDCA循环对策与措施后,日均补药盒数大大提高,补药差错次数、机损盒数、机器故障率、落药差错率显著降低。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门诊药房调配内差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及时、准确和安全,同时强化了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根因,探究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防范对策,以提高门诊药房处方调剂质量,降低处方调剂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2019—202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医院门诊药房调剂的处方698 990张,对导致处方调剂差错的因素和原因进行根因探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的调剂差错发生率,持续改进。结果 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药品数量有误、药品名称相近、药品包装相近、药品剂型差错、一品双规等。2019年、2020年、2021年门诊药房处方数分别为268 744张、217 064张、215 182张,各年份差错发生率分别为0.208‰、0.240‰、0.169‰,因2020年开始本院实行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职工轮转,差错处方调剂发生率较2019年高,通过根因探究及持续改进后2021年差错率明显下降。结论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根因涉及药品、环境、人员等,针对差错的根因,应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岗前培训,加强药品货位维护,提高药师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法:分析造成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的原因,采用品管圈方法拟定对策,评估对策实施的效果。结果:针对药品调配差错多为数量发错和品种发错的原因,制订并实施了电子处方单上增设剂型警示标签和定位码,对工作区域内药架整理进行岗位划分,制作培训手册、对轮转人员等进行岗前培训,重新设计统一药品标识等对策。活动后,调剂差错率由每周0.82%降为0.17%,圈员在学习能力、工作积极性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减少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门诊药房日常的药品调配工作更加准确、快捷和高效,降低了调配差错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降低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提高药房调配质量.方法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查找与分析处方调配差错的关键因素进行改进.结果 改进措施后处方调配差错率低于改进措施前.结论 六西格玛管理法适用于医院药房的处方调配质量管理,能够减少了处方调配差错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药房的用药错误预防对策,为规范药房管理提供借鉴。方法对医院门诊药房2009年至2011年292例用药错误具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92例用药错误中,药师调配差错有181例,占61.99%:医师处方差错111例,占38.01%。结论引起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的原因很多,应努力完善管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以减少用药错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的方法。方法 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 (检查)、和Action (处理)四个阶段对我院静配中心出现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所出现的调配差错率的变化。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后我院静配中心静脉调配用药调配差错率显著下降,调配差错率降低27%,达到设定目标值。结论 利用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降低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优化静配中心的药学服务流程,提高工作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PDCA循环法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常规管理阶段发放的580 450件药品(对照组)和PDCA循环法管理阶段发放的581 357件药品(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在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医院门诊药房药品使用情况(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和复核差错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使用率和去向明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合格报损率和复核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 循环法应用于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使门诊药房工作质量更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和临床用药质量,减少了医疗差错,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苏 《抗感染药学》2020,17(2):203-206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的医疗服务。方法:抽取医院门诊药房2017年1月—12月间药品调剂差错处方504张为实施措施前组;另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药品调剂差错处方474张为实施措施后组,比较实施措施前后(2017年和2018年)药品调剂差错原因的发生率差异。结果:通过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后,2018年度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较2017年度得到整体下降,由原来的0.308‰下降到0.247‰,其中出门差错率由原来的0.019‰下降到0.011‰。结论:通过对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的分析,从制度落实、规范流程、人员培训、环境整理、内部管理等方面实施改进,有效遏制了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房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药房发放药品资料,根据不同药房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传统管理,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药品管理效果、药品差错状况。结果:观察组药品调配正确率、审核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药品差错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配备差错、处方差错、医嘱差错以及总差错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房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可显著降低药品差错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我院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工作现状。方法:随机抽取门诊药房2012年6月~2013年2月调配存在差错的处方,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筛查出的255张调配差错处方占总处方数的1.08‰。包括药品错误、规格及数量错误、不按规定使用处方(麻、精神一类、精神二类及儿科处方)、漏发、调配不完整、发药交代不清(特指用法及保存)等。原因主要包括药品的外包装或名称类似、药品的日常管理不到位以及药师业务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大等因素。结论:我院门诊药房应当从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剂师业务素质和严格规范调剂规程三方面入手,减少处方调配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周雅轩 《儿科药学》2013,(10):47-49
电子处方的使用有效提高了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大缩短了患儿家属等候取药的时间,但是电子处方的应用并不能降低处方调配差错率。对网络模式下处方调配差错的特征进行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总结,针对出现调配差错的主客观因素,采取完善药房管理制度,提高药房人员的业务水平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调配差错率,保障患儿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方式对处方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门诊药方处方质量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对门诊药房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2019年7-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门诊药方处方质量作为研究组,比较门诊药房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处方质量缺陷存在的问题及数量、处方合格率。结果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在药品批号管理失效、缺药、发药错误、药品失效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门诊药房处方合格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2.4%(χ2=68.827,P=0.000)。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方式应用在门诊药房管理中,可有效降低发药风险,减少药品调配差错,有效提高处理质量,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20.
杜红星 《北方药学》2013,(3):116-117
目的:通过对产生我院住院药房调剂差错原因的分析,找到减少调剂差错的方法。方法:采用PDCA循环法总结归纳造成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并寻求可能减少差错的措施。对比采用措施前后一个月内的差错数,验证措施是否有效。结果:比较两个月的调剂差错数量,差错发生件数从278起下降到139起,下降了50%。结论:通过PDCA循环法制定的对策、方案能有效减少调配差错,从而减少发药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