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麻醉     
小儿麻醉系指新生至十四岁的小儿期病人的麻醉,由于小儿的生理状态尚处于经常不断的迅速发展过程,对麻醉方法及麻醉剂的反应,也因生理的特异而不同。由出生到周岁——婴儿阶段其一切生理现象都特别脆弱而特殊,新生儿特有的病理生理,如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够健全,甚至合并多发的畸形,更增加麻醉处理的困难。一周岁至三岁——幼儿时期,呼吸和循环的生理状况,渐趋稳定,但仍较成人有显著的差异。四至六  相似文献   

2.
张英芝 《河北医药》2012,34(20):3127-3127
新生儿窒息是因为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缺氧引起的。窒息缺氧时为保证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非重要生命器官血管收缩,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造成非重要生命器官缺血缺氧而导致脏器功能损伤,其中肾脏受损最为常见[1]。对78例窒息新生儿与3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分析对比,探讨窒息严重程度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6例麻醉期呼吸心跳骤停的复苏王映兰麻醉期呼吸心跳骤停是由于麻醉药物和辅助用药对呼吸、循环功能抑制,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引起严重低氧血症。或者心律失常,致使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我院1984年至1994年4月麻醉手术期呼吸心跳骤停6例。男1...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若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亦属窒息.新生儿窒息后常伴有脑、心、肺、肾、胃肠等单个或多脏器功能损害[1],是围生期小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2001年4月~2003年4月我院由产科分娩转入儿科的新生儿窒息伴多脏器功能损害患儿85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丁亚平  马喜刚  赵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4):2198-2201,2217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盐酸吗啡在小儿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中对小儿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术中呼吸抑制、术后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在2~6岁、ASAⅠ-Ⅱ的小儿手术病例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七氟烷复合小剂量盐酸吗啡(诱导剂量0.1 mg·kg-1,间断剂量0.03 mg·kg-1静脉注射)麻醉;对照组32例: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抑制评分、躁动评分、平均PACU监护时间等。结果:64例患儿中,麻醉时间30~145 min,麻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各时间段的收缩压(mmHg)、心率(bpm)、平均麻醉诱导时间,平均呼吸抑制评分,进入辅助呼吸组例数,平均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平均评分,苏醒期平均镇静评分,PACU恶心、呕吐病例发生率,平均PACU监护时间,麻醉后72 h随访阳性率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盐酸吗啡用于小儿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具有诱导、苏醒快,且过程平顺,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小,并发症少,苏醒期躁动少,麻醉后护理方便,加快患儿康复,易于被患儿和患儿家属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术中麻醉方式转换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新生儿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和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硬膜外(骶管)麻醉转换为浅全麻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术中硬膜外(骶管)麻醉转换为浅全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小儿麻醉诱导期小剂量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治疗的价值体会。方法:选择52例小儿手术麻醉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与研究组26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期应用丙泊酚,研究组麻醉诱导期联合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期间相关参数、麻醉恢复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min研究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血流动力学指标接近于正常状态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期间丙泊酚EC50、LOC时间及BIS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睁眼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方式在小儿麻醉诱导期中的应用利于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保障麻醉安全性,促进术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小儿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应用瑞芬太尼的55例小儿麻醉患者为试验组,以我院同期应用芬太尼麻醉的55例麻醉患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的SBP、DBP、HR、MAP、PaCO2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和语言应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芬太尼比较,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麻醉中,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为平稳,麻醉苏醒时间较短,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丙泊酚滴定麻醉和传统麻醉在无痛肠镜中的优缺点,为日后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肠镜检查患者70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患者(n=35)在肠镜检查时采用丙泊酚滴定麻醉,对照组患者(n=35)在肠镜检查时采用传统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抑制、低血压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苏醒需时较短,呼吸抑制和低血压情况较观察组少,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滴定麻醉安全有效,能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可应用于无痛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导致老年手术患者逐渐增多,但由于其年龄的增长而导致全身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及组织细胞退行性变化,病理生理的变化往往会造成麻醉用药时药效动力学及药代动力学的变化,致使对手术与麻醉耐受性降低。如何保证麻醉的质量及安全,并对患者生理与机能干扰降到最小,关于麻醉药物与方法的选择、术中术后使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麻醉作用迅速消失,对老年患者生命安全及术后早日康复均起着关键的作用,老  相似文献   

11.
七氟烷是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其起效迅速,无刺激性等优点被国内外广泛地应用于儿科麻醉,但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高于成人.该文概括了七氟烷麻醉在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可能机制,重点论述了小儿在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与治疗,以便为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缺氧,宫内窘迫致出生后呼吸抑制,严重时呼吸障碍,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滞留并引起脑血流减少或血流暂停,从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国内发病率约为5%~10%,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做好产前检查、健康教育工作及产后的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才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1]。  相似文献   

13.
胎儿娩出时以及出生后数分钟内,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称新生儿窒息,它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窒息后,因缺氧可对小儿神经系统及各器官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窒息可导致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以致造成小儿智力低下、脑瘫、癫痫后遗症。因此,做好新生儿复苏的护理,是减少窒息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之一。收集临床2005年9月-2008年9新生儿窒息资料,现将其护理处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多伴有呼吸、血流和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气道维持是OSAS手术麻醉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我院2001~2003年手术治疗OSAS 68例的麻醉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剖宫产产妇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采用坐位进行麻醉)和对照组44例(采用左侧卧位进行麻醉),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110.51±10.15)mmHg、舒张压(72.33±8.65)mmHg、心率(95.62±8.23)min/次、平均动脉压(61.63±5.01)mmHg)、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min(4~8分4例、8~10分42例)、出生后5min(4~8分1例、8~10分43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应用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但在临床采用坐位进行麻醉有利于产妇顺利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用于儿童静脉全麻时对呼吸,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药物用量及苏醒情况。方法选择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静脉全麻下行下腹部或四肢骨科手术。术前药均用阿托品0.02mg/kg和苯巴比妥钠2mg/kg术前30min肌内注射,手术室门口单次静推氯胺酮0.8~1.5mg/kg,处于朦胧状态抱入手术室,入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1.5~2L/min),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min);异丙酚10mg/(kg.h),并于切皮后刺激减小时减到6mg/(kg.h),并配合手术操作情况及时调节。维持自主呼吸。观察小儿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呼吸抑制程度,药物用量及苏醒情况。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苏醒迅速。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安全,平稳,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7.
<正>小儿年龄范围自出生至12岁。年龄在1月以内者称新生儿,1月至1岁称婴儿,2~3岁称幼儿,4~12岁为儿童[1]。年龄越小,在解剖、生理、药理方面与成人的差别越大。新生儿、幼儿时期各项生理功能都发生迅速而急剧的变化,与成人的差别大,至学龄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即减小。因此,不能把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同样在其麻醉方面应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正>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可使机体应激性增高、代谢及耗氧量增加。研究表明,胎儿期脑和脊髓就已形成了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神经末梢,致痛物质及其受体在胎儿的脊髓背角即可探测到[1]。亦有研究表明,感受疼痛的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在胎儿晚期就已发育成熟,疼痛刺激可引起新生儿的内分泌、代谢、呼吸、循环的改变[2]。目前,由于小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手术时间短,临床常用的镇痛药芬太尼代谢半衰期在新生儿体内较长,将其应用于麻醉时,经常出现苏醒延迟[3]。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药瑞芬太尼,具有镇痛作用强、苏醒迅速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等特点,可安全应用于新生儿手术的麻醉[4],但停药后可出现快速的阿片耐  相似文献   

19.
李瑛 《河北医药》1995,17(6):382-382
剖宫产新生儿呼吸复苏28例经验体会05004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0医院手术室李瑛手术室巡回护士在麻醉医生指导下应掌握新生儿呼吸复苏。因在胎儿出生时,呼吸和循环系统将发生巨大变化,易引起缺氧和窒息,如抢救不及时将导致死亡或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我科自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小儿短小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2组,诱导均静脉静注射氯胺酮2mg/kg。1组术中维持用瑞芬太尼+丙泊酚持续输注,2组术中维持用丙泊酚持续输注,视麻醉深浅及体动情况,间断推注氯胺酮。记录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苏醒质量。结果与2组相比1组小儿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少。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苏醒更加迅速,用于小儿短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