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收治的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上述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3.2±7.5)个月,其中3年生存率为12.0%(3/25)。转移部位、转移灶数目、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肝外转移以及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正确评价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对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方法 我院治疗的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于手术治疗前经CT扫描检查发现肝脏内有癌组织的转移.对患者的癌细胞的转移部位、转移病灶数、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病灶转移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4±7.27)个月.患者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主要以双叶、多发的高中分析腺癌为主.采用手术加化疗可以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患者发生肝转移的部位、转移的数目、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治疗方法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 对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患者给予准确的诊断与及时的治疗能够获得相对良好的预后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对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40岁以下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上述20例青年人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0.0%(4/20),其中病理类型(χ2=18.315,P=0.000)、临床分期(χ2=11.135,P=0.004)、淋巴转移(χ2=10.660,P=0.005)以及手术方式(χ2=83.383,P=0.000)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青年人结直肠癌的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预后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121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15~95个月.至随访结束,111例获访,其中的19例局部复发,34例远处转移,36例死亡;1年累积生存率为93.39%,3年累积生存率为76.03%,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70.25%.单因素分析显示,侵犯浆膜、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性质、化疗周期、生长激素受体(GHR)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TNM分期、浸润深度、GHR表达等3项指标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存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NM分期、浸润深度、生长激素受体表达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结直肠癌的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关预防措施防护方法。方法将我院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类、大体类型、Dukes分期,分别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病理组织学分类:高分化腺癌9例占25%;中分化腺癌16例占44.4%;低分化腺癌4例占11.1%;黏液腺癌6例占16.7%;未分化癌1例占2.8%。Dukes分期:A期13例占36.1%;B期12例占33.3%;C期7例占19.5%;D期4例占11.1%。大体类型:浸润型4例占11.1%;溃疡型22例占61.1%;肿块型9例占25%;弥漫小结节型1例占2.8%。结论青年结直肠癌患者较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其具有分化差、发展快、病程短等特征,应注意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3月收治的20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情况分为感染组13例,未感染组18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术输血、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白蛋白、手术入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 24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 3 h、手术入路均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 3 h、手术入路均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因素,应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案,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32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统计分析,研究对象在男女患病率、各年龄组间癌症好发部位、患者性别与病理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的病理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的黏液腺癌所占比例与中老年组相比发病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例直结癌患者中城市患者共21例,占本次标本研究病例的65.62%,农村患者占比为34.37%。其中,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中农村患者较多,城市患者青年组比例大于农村患者,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结直肠癌的预后比较差,属恶性疾病,其发病率有明显家族集聚性,与遗传因素、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年龄等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肥大细胞三种亚型对结直肠癌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发现肥大细胞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石蜡标本40例作为试验组,术前未放疗或化疗;另取20例正常大肠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对试验组做连续切片进行染色,观察2组中各亚型构成比是否有差异.计算出40例结直肠癌患者切片中各亚型的总平均计数值,与试验组每张切片相对应的平均计数值进行比较,观察肥大细胞各亚型的数量与性别、癌的分化程度、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时间的关系,并总结肥大细胞三种亚型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TIM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石蜡标本有不同程度的浸润,2组的在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计数组和低计数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1%、59.3%和82.9%、7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肿瘤组织中,肥大细的浸润是对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造成影响的不良因素,后续多因素分析得出,对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无瘤生存时间而言,浸润肥大细胞为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IM与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相关,循环肿瘤细胞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所以可借助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去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后进行预测,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诊疗,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2001年5月到2007年5月期间收治的2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伴与不伴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的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2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25例伴有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其中CgA阳性18例(72%),Syn阳性15例(60%),CgA与Syn同时阳性8例。结论 结直肠癌发生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诊断结直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有效方法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可能成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133-137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计数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胃肠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1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前血小板计数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并在术后进行随访。使用Log-rank检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74例(35.2%)患者发现术前的血小板计数升高(300×10~9/L)。术前血小板计数增高的发生率与TNM分期、T分期、N分期和M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Log-rank检验提示术前高血小板水平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χ~2=9.994,P=0.002)。Cox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脉管侵犯、外周神经侵犯、血清CEA水平和术前血小板计数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N分期、M分期和术前血小板计数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血小板计数增高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了解青年人结直肠癌发病规律及特点。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34例青年结直肠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首发症状、就诊时间、辅助检查及术后病理等资料。结果 34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主要以大便带血为首发症状就诊,腹部CT、钡剂灌肠及肠镜可以协助诊断,且肿瘤多位于直肠,以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为主,占48%,预后差。结论 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上需对有消化道症状、家族性息肉病史及肠癌家族史的青年人,行必要的结直肠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与预后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检出淋巴结共计866个;其中,转移淋巴结共计130个,总体淋巴结转移率(LNR)为15.0%。有淋巴结转移者3年生存率为62.2%,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88.0%(P<0.05)。淋巴结转移个数为1-3个者3年生存率为73.1%,高于超过3个者的36.4%(P<0.05)。LNR为1%-15%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3.3%,高于LNR 16%-40%的70.6%和LNR>40%的42.9%(P<0.05)。结论 LNR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简单、有效的评估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的临床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2013年1月经结肠镜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55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11例(7.1%)、中年组(45~60岁)43例(27.7%)和老年组(>60岁)101例(65.2%),对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肿瘤部位、病理学类型、临床病理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以便血及黏液便为主要临床症状,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腹痛、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18.2%和9.1%,34.9%和41.9%、34.7%和19.8%。老年组便秘、急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24.8%,青年组无发生。三组患者的发病部位均以直肠为主,占34.8%(54/155)。三组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均以中分化腺癌最多,占60.0%(93/155),但青年组(45.5%)的低分化癌比例明显高于中年组(7.0%)和老年组(5.0%)。临床分期以中晚期为主,Dukes B、C、D期分别占17.4%、34.8%、34.8%,Dukes A期仅占9.0%。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仍以老年人为主,目前有年轻化趋势,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绝大部分患者发病时已处于中晚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induced killers,DC-CIK)治疗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治疗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6例结直肠癌患者信息,随访。在以性别、年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接受手术的方式及是否接受靶向治疗为研究基础上,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重点探讨DC-CIK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接受DC-CIK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的预后;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是否接受DC-CIK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接受DC-CIK治疗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77例行内镜下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结果 27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检出率为9.01%,其中男195例(检出率为11.92%),女82例(检出率为5.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ZHX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从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手术的结直肠癌标本67例,用免疫组化法对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ZHX2蛋白检测,联系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结直肠癌的ZHX2蛋白阳性率显著降低(95.5%vs80.5%,P<0.05)。ZHX2阳性率在直肠癌中为90.6%,在结肠癌中为71.4%(P<0.05);在高、中、低分化癌中依次为81.2%、84.2%、69.2%(P<0.05)。在随访周期内,ZHX2阳性病例比阴性病例的平均生存期显著延长[(45.1±8.8)月vs(27.3±6.7)月,P<0.05]。结论 ZHX2可能具有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的作用,检测其表达情况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DNA甲基化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表观遗传性改变,甲基化的异常可引起肿瘤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因此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DNA甲基化的改变可导致结直肠癌出现不同的预后。且因为甲基化过程是可逆的,故其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新靶点。现就DNA甲基化在结直肠癌的预后及治疗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