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糖尿病(DM)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79例首发STEMI且有DM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8)和常规治疗组(n=41),替罗非班组患者诊断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1于3 min内推注完毕,术后替罗非班0.15μg.kg-1.min-1滴注24~36 h,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分级(TMPG)、测定两组术后肌酸激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心肌灌注良好获得率明显增高;替罗非班组术后CK及CK-MB峰值水平明显减低;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DM并STEMI患者心肌灌注指标,减少心肌损伤,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择期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因错过急诊再灌注治疗时机的STEMI患者一周后行择期PCI术,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替罗非班组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至术后36—48h,对照组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d再梗及死亡情况,并观察其出血并发症、安全性。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无慢血流及无复流(TIM10—2级)发生,TIMI3级血流100%,对照组TIM10~2级血流发生率13.0%,TIMI3级87.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0d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对照组再梗死及死亡发生率为4.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择期PCI中应用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术后再梗及死亡,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NMPI)诊断无症状心肌梗死(MI)的临床价值。方法动态心电图或其他心电检测技术检测的无症状M I患者30例,均行NM PI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NM PI显像阳性结果预测值。结果30例NM PI中,12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18例表现为混合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检出阳性血管45支(血管狭窄≥50%),其中的28支狭窄>90%,15支70%<狭窄≤90%,2支狭窄≤70%。NMPI阳性结果预测值为88.9%。结论 NMPI对诊断无症状MI和评估心肌损害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饶市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PCI治疗者纳入对照组,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对比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影响的因素。方法对我科2002年7月至2010年12月3210例(运动心肌灌注显像1950例、静息心肌灌注显像12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出心肌灌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影响的因素:①患者的准备。②放射性药物的标记和采集时间设置。③运动负荷试验。④图像显示。结论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患者准备不到位可能引起假阴性。放射性药物标记和注射量不足造成图像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影响结果判断,采集时间设置不够影响图像结果判断。运动负荷试验运动量不到标准,尤其是症状不典型的青年患者,会造成假阴性。图像显示选择合适的对比和灰阶能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黄建敏  张琳 《河北医药》2000,22(4):309-311
随着老年人在我国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增加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亦随之增加 ,尤其是冠心病 (CHD)已上升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 ,老年人患CHD、心肌梗塞 (MI)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 ,心电图诊断常因年龄老化或夹杂着其他各种内科和神经科疾病而使得早期诊断变得困难。X线平片对CHD的“定性”诊断无帮助 ,但可显示左室增大、肺循环的改变 ,MRI对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及室壁瘤部位、范围及附壁血栓的诊断已用于临床 ;同时MRI对急性、亚急性MI灵敏度较高 ,但这类病人一般均很危急 ,不适合行MRI检查。快速或超快…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于急诊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收入EICU,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1.7±10.4)岁]和对照组100例[男6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9.3±11.2)岁]。于PCI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静点磷酸肌酸钠治疗7 d。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isoenzyme,CK-MB)、肌钙蛋白I(troporin T,cTnI)、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on,hs-CRP)的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治疗组术后血清CK、CK-MB、cTnI、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磷酸肌酸钠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威  李晓明  路敏 《河北医药》2010,32(13):1810-1811
急诊介入心脏病学,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方案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具备心脏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救治患者的首选方案。其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尤其对溶栓有禁忌者。然而在直接PCI中,冠脉造影、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后的再灌注损伤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需严密的监护护理。本文就我中心导管室50例急诊PCI患者的急诊介入护理策略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急诊直接PCI患者148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体质量指数、吸烟等临床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就诊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时间和PCI后ST段回落指数(STRI)等手术操作相关因素以及6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病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血脂水平、体质量指数、吸烟和家族史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老年组患者冠脉造影多支病变、钙化病变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PCI后获得TIMI血流3级比例无明显差别(P > 0.05),而STRI老年组低于对照组(P < 0.05);6个月随访MACE发生率老年组高于对照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oor-to-balloon时间和STR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合并多种临床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复杂,心肌微循环灌注率低,远期有更高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诊不能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保守治疗后,在急性期内长途转院上级医院行PCI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32例患者首诊选择不能进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的医院,经保守治疗后,长途转运到上级医院,观察路途中出现急性事件及处理情况,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32例患者均于6~15小时到达到达上级医院,有16人出现胸闷不适,经舌下含服药物缓解,8例出现了心律失常,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诊不能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保守治疗后,在急性期内长途转院上级医院行PCI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合并心理障碍的结构。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建立队列,连续抽样收集2家三甲医院确诊的STEMI患者543例,以BDI《贝克抑郁量表》和BAI《贝克焦虑量表》进行情绪评测,研究STEMI患者PCI术前后合并心理障碍的结构。结果 STEMI患者术前抑郁、焦虑以及抑郁合并焦虑比例分别为14.2%,14.5%和15.8%,术后3个月的比例分别为6.6%,9.8%和9.8%。PCI术后心理障碍评分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个月新发抑郁1例,焦虑5例以及抑郁合并焦虑2例。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前后合并较高的心理障碍,PCI术后心理障碍下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判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判断心肌梗死病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梗死区心肌存活的状况的报道不多,2002—2003年我科对此项目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STEMI患者80例,均行急诊PCI治疗.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急诊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mg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急诊PCI术前给予氯吡格雷600mg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肌呈色分级(MBG)、术后90min ST段抬高总回落百分比(sumSTR)及住院治疗期间出血事件.结果HT6K 观察组TIMI3级血流获得率高于对照组(92.5%和75.0%,P<0.05),观察组心肌MBG分级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80.0%和57.5%,P<0.05),观察组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85.0%和60.0%,P<0.05).观察组发生牙龈出血1例、穿刺局部血肿1例,对照组发生皮肤瘀斑1例、穿刺局部血肿1例,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6K 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更有效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再通后早期与择期PCI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研究。方法:选取某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干预组溶栓再通后6h行PCI术,对照组溶栓再通后择期10d进行PCI术。通过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以及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1周及6个月的心功能恢复情况、6min步行距离。结果:(1)干预组患者的MA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I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及6min步行距离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PCI术后6月,干预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值(左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行PCI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恢复,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的影响.方法:采集2017-08 ~ 2020-05于我院行PCI手术治疗的8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围术期采用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对比两...  相似文献   

17.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主要是指表现为持续的或一过性的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低平和假性正常化,或无心电图(ECG)的明显改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近年来其发病率相对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TE—ACS)有明显增加。由于NSTE—ACS患者更趋于老龄化,合并更多伴发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替格瑞洛负荷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直接行PCI术的50例STEMI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用药时间不同分为甲组(n=28,≤90 min)与乙组(n=22,>90 min)。两组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心肌血流灌注状况及术前、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同时随访3个月,统计分析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总缺血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TIMI帧数(CTFC)、ST段回落指数(STR)方面,甲组显著优于乙组(P<0.05)。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甲组术后显著高于乙组(P<0.05);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方面,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面,甲组发生率为10.71%(3/28),乙组发生率为9.10%(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患者直接行PCI术治疗中,术前尽早负荷替格瑞洛,可显著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状况,增强心功能,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与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诊断冠心病(CHD)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行SPECT与MSCT检查的拟诊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SPECT敏感性为89.47%、特异性为94.12%、准确率为91.67%;MSCT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94.12%、准确率为88.89%,两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265,1.668,2.005,1.526,1.889,均P>0.05).结论 SPECT与MSCT诊断CHD有高度的一致性,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应用可提高对CHD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微粒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行急诊介入手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药组(罪犯血管开通前,1~3 min内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 μg/kg负荷剂量,继以0.15 μg·kg-1·min^-1静脉持续泵入36 h)32例和对照组(未使用替罗非班)30例,分别于替罗非班应用前、应用后10 min抽取冠脉血3 mL;应用替罗非班24 h和停用替罗非班12 h后分别抽取桡动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微粒的数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结果:替罗非班给药前两组血小板微粒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0 min血小板微粒的水平降至最低(5.1%±2.7% vs 6.7%±3.2%,P=0.04);给药24 h后给药组血小板微粒水平仍低于对照组(5.2%±2.5% vs 6.9%±3.1%,P=0.03);停用12 h后血小板微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迅速降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即刻体内的血小板微粒水平,达到迅速抑制活化血小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