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富津教授从事临床50载,在治疗痹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段老认为治痹要正确对待邪正关系。在痹证的发病期,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先攻后补,使邪有出路,然后再施以扶正或攻补兼施之法;若在痹证的缓解期,则治宜以补益为主,或补攻兼施。即以证为纲,分清寒热,辨明虚实,注意兼杂,辨证施治,方能取效。本文精选段富津教授扶正祛邪治疗痹证病案4例略加分析,为临床治疗同类疾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段富津论方剂的组方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具体的方剂组成为实例,介绍段富津教授对方剂中君臣佐使定义的诠释,阐述方剂配伍方法的内涵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对段富津教授在方剂组成原则,方剂煎服法等方面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析和总结,表现了段富津教授精深独到的学术见解,晓人以理,示人以法,以期有助于当代方剂学教学、临床、科研的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方剂配伍特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思华  姜建国 《中医杂志》2003,44(4):305-307
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选药是否合理,配伍是否精当,是方剂是否有效的关键。张仲景医书被后世医家奉为“方书之祖”,其方剂也是后人推崇倍至的“经方”。本文拟就张仲景方的组方特点浅析如下,以期对研究方剂配伍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有所借鉴。1 主攻明确,药少而精《伤寒论》全书113方,共使用89味药物,超过10味药物的方剂仅有2首。《金匮要略》全书205首方剂中,1~6味药组成的方剂有 160首,约占方剂总数的  相似文献   

5.
张吉教授,男,1929年5月出生于辽宁锦州。全国著名中医针灸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工作40余载。1951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在热河荣军疗养院工作,任医师。  相似文献   

6.
段富津教授为我国著名中医学专家、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创始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博士生导师。他幼承师训,熟记经典,博览群书,长年坚持临床出诊,从医50余载,擅长诊治中医内、妇、儿科及诸多疑难杂证,尤其对消渴病、痹证、肾病、肝病、心脑血管病等,有较为独到的诊疗经验。他立足于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以法组方。笔者有幸跟师临证,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然诊治诸多,乏于尽举,现笔者将段富津教授运用益气养阴法辨治消渴病的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段富津教授认为,血瘀络阻多为痹证的病理表现,由于"病久入络","久痛多瘀",日久不愈的痹证,则更多见有脉络不通,瘀血凝滞的证候。瘀血又可以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加重经络的闭阻,形成恶性循环。治宜化瘀通络,使气血运行通畅,不仅减轻肿痛,亦有助于驱邪。  相似文献   

8.
段富津教授治疗痛风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段富津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证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出段老对该病病机的看法,以及运用除湿清热,化瘀解毒法治疗该病的法则,对其在辨证基础上总结出的痛风方进行了配伍规律分析及加减变化应用,并附有验案,以期为临床上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段富津教授从事临床50载,在治疗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段老认为本病以气滞、痰凝、血瘀为主要病理变化,但究其根源气郁为其发病之本,故理气疏肝为解郁之本,常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加减。本文精选段富津教授治疗瘿病病案4例略加分析,为临床治疗同类疾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段富津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专家,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创始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他幼承师训,熟记经典,博览群书,长年坚持临床出诊,从医50余载,擅长诊治中医内、妇、儿科及诸多疑难病证,尤其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风湿病、肾病、肝病等,有较为独到的诊疗经验。段老临证立足于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以法组方。笔者有幸跟师临证,亲聆教诲,受益匪浅,兹仅列其诊治糖尿病并发症经验一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段富津教授应用血府逐瘀汤治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段富津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病证的经验,并附医案加以说明,揭示段富津教授对瘀血病证的辨证及用药特点,以启迪后学者。  相似文献   

12.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之一,贯穿于辨证论治的全过程。提出了方剂配伍中的整体观念问题,并指出在临证组方配伍时应遵循方证一体化原则,突出方剂的整体性能,这对于临证组方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明廉教授治疗痹证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廉教授、主任医师、项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十年,精于岐黄,学验俱丰,擅治风湿痹证。现就先生治疗痹证临床经验总结如下。痹证,也称“痹”、“痹病”、“风湿”等,是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痰、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常见病症。  相似文献   

14.
辛增平  张军 《江西中医药》2004,35(10):17-18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颇有差异,脏腑娇嫩,正气未充,稚阴稚阳之体。一旦发病,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发展迅速,变化莫测。故古有“宁治十个男子,不愿治一妇人;宁治十个妇人,不愿治一小儿”之说。治疗用药的总体原则:一是抓住病势,及时果断、不失时机地处方用药,以阻断病势的发展,提高方药的治疗效果;二是慎用疏肝利水之品,因为小儿为纯阳之品,滥用有损伤肝肾功能之虞;三是少用或不用峻猛有毒药物,比之成人,此类药物极易伤正;  相似文献   

15.
虫类药治疗痹证的配伍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莉萍  刘艳霞  王家平 《河南中医》2010,30(12):1237-1238
运用虫类药治疗痹证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大大提高了痹证的临床疗效,还降低了顽痹的致残率,但在虫类药的运用中,除应注意各药的特性以发挥其特长外,还要善于与其他药物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主要从虫类药与虫类药、虫类药与非虫类药两大方面来阐述虫类药治疗痹证的配伍特点,以期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剂配伍研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方剂配伍理论的渊源 从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早期方书,不难发现当时的医生已能很好地组织方剂。如《五十二病方》记载治疗疽病的两张处方,一方由白蔹、黄芪、芍药、桂、姜、椒、茱萸、酒等8味药物组成;另一方是在前方基础上加甘草而成,可见其处方基本固定,反映出较高的组方配伍水平。同时在方剂的使用上,还说明不同疽病须调整处方中某味药物的用量,“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充分反映了早期辨证论治、随证加减配伍的思想。 君臣佐使配伍、五味配伍是中医重要的组方原则,这在先秦诸子文献中有迹可寻。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水肿验案进行分析,阐述段富津教授的临证思路和辨证方法,以期为水肿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段富津,我国著名中医学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创始人,国家级教学  相似文献   

19.
郭会卿教授对痹证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用药经验。风寒湿痹,重在祛湿;祛风通络,重用藤类药物;涤痰逐瘀,巧用虫类药物;分部辨证,善用引经药物;祛邪扶正,重在肝脾肾督;生药外用,减轻毒副作用。郭教授治疗尫痹注重本虚标实,经验丰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渊源——《内经》方剂配伍理论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内经》对药物的阴阳五行归类 众所周知,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医学运用至今的说理工具。要探讨《内经》方剂配伍理论,首先必须阐明《内经》对药物的阴阳五行归类。 1.1 药物的五行归类 依据五行学说的理论,《内经》根据药物五味的不同及其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体脏腑的相互关联,将药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即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 《内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是秉天地气化而生长衰亡的,在天六气的盈虚运转和在地五方的阴阳盛衰的互相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