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国内外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与乳癌的发生有肯定联系,乳腺上皮增生明显增加了癌变的危险.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肿块和溢液等.现代医学则认为,完全是由于妇女体内的激素周期性变化所导致.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过高,黄体孕激素过少,或者这两者分泌不协调,就可以引起乳房中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并当机体在某些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如工作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高龄未婚,产后不哺乳及患某些慢性疾病等),就有可能导致乳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导致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乳腺增生病相关因素的分析,明确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为确定高危人群和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发病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出现肿块和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的增生性病变。其可发生于青春期开始以后的任何年龄,为女性的常见病。由于相当一部分成年女性对乳腺保健及疾病防治不重视,造成久拖不治,丧失治疗良机。关注乳腺健康已成为广大妇女迫切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定期的普查有助于对乳腺增生病及乳房癌等乳腺病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笔者对8770名女性体检者的乳腺增生病发病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乳腺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特点为乳腺小叶、小管和末梢导管高度扩张,呈囊肿样改变。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有恶变可能。该病发生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并与单纯西药对照,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入选100例患者,均为女性。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外科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0岁,平均34.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1 a,平均18个月;临床表现:乳房疼痛49例,其中经前周期性疼痛47例;伴乳头溢液3例;乳房包块双侧32例,单侧18例;轻度(多为双…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乳腺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特点为乳腺小叶、小管和末梢导管高度扩张,呈囊肿样改变。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有恶变可能。该病发生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并与单纯西药对照,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常形成可触及的肿块,既非肿瘤,也非炎症。本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有发展为乳腺癌的危险性。现代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tic disease of breast HDB)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属中医“乳癖”范畴,社会经济地位高、高学历、早初潮、迟绝经,大龄初产或终生未育、未哺乳或哺乳不正常的妇女为本病的高发人群。本研究对809例门诊初诊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并从患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病史特征、月经婚育史、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将近几年来对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自拟乳腺增生汤治疗乳腺增生病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拟乳腺增生汤治疗乳腺增生病88例,并随证加减,每疗程10剂,经1-3疗程治疗,结果,临床治愈65例,有效23例,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7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4例乳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2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其他5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复发率为1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复发率为3.8%。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一些女性使用含过多雌激素的化妆品等,乳腺增生病己成为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胀痛和多发性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特点.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多见于25~40岁之间.鉴于少数患者可能发生癌变(约2~3%),我国已于1978年将其列入癌前病变之一,因此本病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止痛消结丸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性及乳腺组织病理的改变,探讨止痛消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方法:选用 SPF 级雌性 Wistar 大鼠 70 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证实组、止痛消结丸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乳癖消片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动物模型,予以相应药物治疗,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用药。观察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性改变及乳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液呈高黏、凝、聚状态,各用药组血液流变性指标大部分接近或低于正常水平,其中以止痛消结丸大剂量组作用尤为显著(P〈0.01)。结论:止痛消结丸可改变乳腺增生病大鼠的血液流变性,改善乳房的微循环,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近15年来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病治疗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以乳腺增生病和中医药治疗为主题词,在1996-2011年共检索出有效文献242篇,对其中涉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等35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显示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病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但从实验研究到临床治疗缺乏现代循证医学的指导思想,今后研究工作中要进一步规范实验设计,深化研究工作,以实现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病治疗上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侍晓辰  周仕萍 《中医杂志》2011,52(12):1029-103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985例受试者进行体质调查,其中病例组(乳腺增生病患者)623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62例,比较9种体质在两组受试者中的分布;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痰瘀凝结证和冲任失调证,观察9种体质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体质因素对乳腺增生病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5种体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中肝郁气滞证335例、痰瘀凝结证128例、冲任失调证140例,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肝郁气滞证和痰瘀凝结证患者以气郁质为主,冲任失调证患者以气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5.
乳复康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观察乳复康片治疗和预防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的作用。结果:(1)预防组乳头肿,乳腺增大和显微小叶,腺泡,导管增生均轻于模型组;(2)治疗组乳腺肿胀及解剖所见的大体分级和病理显微分级均显著优于模型组;(3)乳复康片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郑州市677例女性乳腺增生症的影响因素研究,获得该疾病危险因素的提示.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河南省中医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共435例及未患乳腺增生病女性共242例,对其一般情况、生育情况、社会学情况等信息进行收集、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乳腺增生患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多因素条件logisitie回归分析,痛经、孕次>2次、人流次>2次、中等偏低家庭收入、人际关系一般、职业以脑力劳动为主、工作压抑焦虑程度较高、被动吸烟为危险因素.体型偏瘦、教育程度偏高、初潮年龄晚、产次>2次、饮食清淡、偶尔饮酒为保护因素.结论:乳腺增生的影响因素除月经、生育史外,职业因素和情志因素对疾病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小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乳络通胶囊(乳络通)对小鼠乳腺增生模型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脏器(胸腺、脾脏和子宫)指数及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乳络通对小鼠乳腺增生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乳络通高、中、低剂量(0.6,0.3,0.15 g·kg-1)、乳康片(0.53 g·kg-1)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建立小鼠乳腺增生模型,治疗组分别用乳络通高、中、低剂量、乳康片连续灌药30 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2,P的含量、脏器(胸腺、脾脏和子宫)指数,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乳腺组织形态的变化及其采用立体定量分析方法观察乳腺小叶体密度、间质体密度和腺泡体表面。结果: 乳络通高、中、低剂量可显著降低小鼠乳腺增生模型血清中E2含量(P<0.01),明显升高P含量(P<0.05);乳络通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减小(P<0.01),子宫指数显著增大(P<0.01);病理形态学显示乳络通高、中、低剂量组的乳腺小叶体密度、腺泡比表面都显著减小(P<0.01),小叶间质体密度显著增大(P<0.01),乳络通组乳腺病变减轻,有抑制乳腺小叶增生的作用,使小叶体积缩小,腺泡缩小,导管变窄。结论: 乳络通可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小鼠的雌激素水平,改善增生乳腺的病理形态变化,有效地对抗雌激素引起的小鼠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药外治法对乳腺增生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乳腺增生病外治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共筛选纳入175组方药,其中乳香、没药、冰片是乳腺增生病中药外治法中使用频次最高的3味药;得到核心组合25个,演化18个治疗乳腺增生病中药外治法组方。结论:所分析数据库中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外用组方中,多以活血药为主,兼以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等,挖掘得到的新方可以认为由类方化裁而成。  相似文献   

19.
乳增宁贴膏外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乳增宁贴膏外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乳腺增生病病例随机分为乳增宁贴膏外贴治疗组30例和散结止痛膏外贴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大小及疼痛程度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患者黄体期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两组病例的年龄、病情轻重、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后乳房疼痛、肿块硬度、肿块直径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P〈0.01),肿块分布范围无明显改善。治疗组升高P值含量,降低E2、PRL值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增宁贴膏外贴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较好疗效,其机理可能与改善乳房部血液循环,促进包块吸收和调节机体内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说明中西药结合治疗肺结核咳嗽,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肺结核咳嗽。方法:所有32例患者均为肺结核咳嗽患者,抗结核治疗15天后,咳嗽症状未见好转时合用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0.62%。结论:抗结核联合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