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对大鼠心肌微血栓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抗凝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微血栓(MI)组、MI+PCA组和PCA组,其中MI+PCA组又分为1mg/kg、3mg/kg、6mg/kg三个剂量组,每组8只。以月桂酸钠复制大鼠心肌微血栓模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浆中PAF、ET-1、vWF、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心肌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MI+PCA(3mg/kg)组及MI+PCA(6mg/kg)组大鼠血浆中PAF、ET-1、vWF、MDA的含量较MI组显著降低(P<0.05);病理亦显示MI+PCA(3mg/kg)组及MI+PCA(6mg/kg)组心肌无微血管血栓形成、无梗死;PCA组与SH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PCA可有效抑制微血栓形成,其除了可通过激活蛋白C系统抗凝外,保护血管内皮亦可能是其另一抗凝途径。 相似文献
2.
双下肢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在体条件下 ,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后处理 (N WIPTC)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心肌I/R模型 ,应用Evan蓝、TTC染色 ,观察N WIPTC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并应用生化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研究N WIPTC、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对大鼠心肌I/R损伤的作用。结果 :与I/R组比较 ,N WIPTC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 ,MDA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 ,而SOD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N WIPTC能有效降低心肌I/R梗塞面积 ,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自由基损伤和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亚牛磺酸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orff恒压灌注大鼠心脏,停灌/复灌方式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及左室发展压(LVDP)及心率(HR);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0-6、10-5 mol/L亚牛磺酸可以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脏±LVdp/dtmax、LVDP及HR (P<0.05~P<0.01),降低流出液中LDH水平(P<0.01),增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P<0.05~P<0.01),减少心肌组织中MDA的生成(P<0.01)。结论:亚牛磺酸可拮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及改变心肌细胞膜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组分对败血症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PCA组、LPS组和LPS+PCA组四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PCA组尾静脉注射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LPS组腹腔注射LPS(10 mg/kg,4 h)的方法建立败血症休克的实验动物模型,在建立败血症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尾静脉注射PCA(0.4 mg/kg)为LPS+PCA组,每只大鼠均于药后30 min时运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左心室功能指标,并测定心肌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及心肌病理切片。结果:PCA能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心功能受损,并抑制心肌LDH的释放和i NOS活性的升高(P<0.05)。结论:PCA对败血症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稳定心肌酶活性和膜相结构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MIR组)及血脂康组。血脂康组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处理前每天每只大鼠灌喂血脂康胶囊0.09 g/kg,连续7 d,MIR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然后两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局部缺血30 min,后行120 min血液再灌注。实验结束前伊文蓝、四氮唑蓝染色,测定梗死心肌的面积;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及肌钙蛋白I(cTnI)的含量,同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与MIR组相比,血脂康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CK-MB、MYO、cTnI、IL-18、CRP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12.06,P<0.05)。结论血脂康通过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至4个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冠脉左前降支只套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再灌注前5min给盐水1ml/kg;吗啡后处理组(MOR组):再灌注前5min给予吗啡0.3mg/kg;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先缺血5min再开放5min,反复3次,再进行冠状结扎。建立大鼠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动物模型,以血流动力学、心肌酶学、心肌梗死面积、心肌形态学为指标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再灌注心肌的作用。结果MOR组与IPC组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酶学增高、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与I/R组比较,P〈0.05)。光学显微镜下I/R组呈现典型的心肌结构病理改变,MOR组和IPC组病理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结论吗啡后处理可以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心肌保护效果与缺血预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 ,印度Klein等 (1986年 )率先从南美铜头蝮蛇 (southerncopperheadsnake -AgkistrodonCcon tortrix)分离到一种蛋白酶 ,由于该酶能激活蛋白C(ProteinC ,PC) .故Klein等把这种蛇毒蛋白酶称为蛋白C激活物 (PCA .proteinCactivator) [1] 。同年 ,瑞士Stoker等也从这种南美铜头蝮蛇粗毒内分离、纯化到同样的PCA ,并将它作为检测PC功能的试剂[2 ] 。在体内 ,蛋白C(P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3] 。在内皮细胞表面它能被凝血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硫酸锌腹腔注射对心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增加的诱导作用,并探讨这一方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上用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6例。对照组:用KH液持续灌流75min;I/R组:心脏停灌旷置(保湿保温)45min,复灌30min;MT+I/R组:动物在试验前24h预先腹腔注射3.6%ZnSO4 1ml/kg,其余实验操作同I/R组.观察冠脉流量、冠脉流出液LDH活性、心肌MDA和ATP含量、以及不同时间点左心室内压力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使大鼠心脏冠脉流量降低、LDH漏出和心肌MDA含量增多、ATP耗竭,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硫酸锌注射诱导大鼠心脏MT含量升高2倍,并且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结论 硫酸锌注射作为一个简便的提高心肌MT含量的方法,可为临床心肌保护治疗提供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蝮蛇蛇毒蛋白C激活剂(PCA)对心肌梗死发生后血液凝固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PCA实验组。动物麻醉后,从心尖部向左心室注射月桂酸钠(1.0mg/kg)复制心肌梗死(AMI)模型。实验组大鼠于造模前由舌下静脉注射PCA(1.0mg/kg)预处理,由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监测心电变化。于造模后30min从颈总动脉取血样2ml,以TEG5000型血栓弹力仪测量各样本血液的凝血时间、血凝块形成时间、Alpha角度、凝血最大幅度和凝血指数等参数。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样的R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CI值>+3.0,而Alpha角度变化不大;LY30%值明显增大,但小于7.5%。PCA实验组大鼠血样的R值较模型组明显延长,MA值减小(P<0.05),LY30%、A值、CI值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肌梗死大鼠血液表现显著高凝状态,蛇毒PCA组分的预处理可以减轻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2.
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的纯化与抗血小板活性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 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 (PCA)组分对兔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借助DEAE Cellulose、SP SephadexC 5 0及SP SephadexG 75柱层析 ,以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法从江浙蝮蛇 (AHV)粗毒中分离纯化PCA抗凝组分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检测其纯度和分子量。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从AHV分离纯化的PCA抗凝组分经SDS PAGE电泳测定为单一区带 ,相对分子质量为 14 0 0 0左右 ,等电点 pH 4 .7;该PCA在体外对由诱聚剂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其IC50 为 12 5 μg/ml。PCA(1.0mg/kg) 体内给药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结论 从蝮蛇毒中纯化的这种PCA抗凝组分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影响血凝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五步蛇毒蛋白C激活剂(Protein C activator,PC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C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组),每组15只。IR大鼠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C组大鼠只穿线而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记录大鼠在体心电图及心肌组织学改变。留取血液以制备血浆,检测其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以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质C(Protein C,PC)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游离蛋白质S(plasma free protein S,FPS)的含量。结果:同C组相比,IR组大鼠心肌横纹模糊不清或消失,肌纤维及肌丝明显紊乱且心电图改变明显;IR组大鼠心脏再灌注60 min后血浆APTT明显缩短(P<0.05),血浆PC活性缺血期间明显下降,再灌注60 min明显回升,而再灌注120 min又再次下降(P<0.01);血浆FPS含量缺血期间明显减少,再灌注60 min升高,再灌注120 min又减少(P<0.05,P<0.01)。结论:以五步蛇毒PCA制备的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试剂可较灵敏地反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液粘度的变化及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和PCA预处理组。采用三动脉夹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CA预处理组按0.3mg/100g体重于造模前尾静脉注射PCA,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锥板式粘度计检测分析各组大鼠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用温氏法检测分析各组大鼠红细胞比积(HCT);用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全脑缺血再灌组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A预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液粘度、HCT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也有显著下降。结论: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降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血液粘度增加,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减轻脑水肿,具有一定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在缺血预处理大鼠肾脏因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要分组,观察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没灌注时间蛋白激酶C水平。结果 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均低于缺血再灌注,而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性差异;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蛋白激酶C的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并且在再灌注2小时和6小时时,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皖南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rotein C activator,PCA)活化血浆蛋白C(protein C,PC)的特性。方法:家兔待检血浆分别与不同浓度的PCA混合后,行PT及APTT测定;随后利用PC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PCA对PC活性的影响;最后将最适浓度PCA分为PCA组、PCA血浆组、PCA血浆加PC抗体组,并应用发色底物法配合酶标仪对各组活化PC的能力进行鉴定。结果:与正常血浆相比,低剂量PCA即可显著延长APTT(P<0.01),随着PCA浓度的增加PT也显著延长(P<0.01);经检测0.3 mg/ml浓度的PCA具有最适PC活化特性,与阳性对照Protac量效相当(P>0.05))。结论:皖南蝮蛇毒PCA具有与Protac效应相当的活化PC特性,提示蛇毒PCA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参附注射液预干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心肌的保护效应与HSP70的关系.方法:采用整体缺血再灌注(I/R)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I/R组2组、SF组2组,心肌缺血40min再灌注30min或120min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MDA含量、SOD活性、HSP70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结果:与I/R组比较:SF组的LVSP、±dp/d/max均升高而LVEDP降纸(P<0.05);I/R120min后SF组SOD活性增加、MDA含量减少(P<0.05)、HSP70的表达增强(P<0.05);电镜显示SF组的心肌损伤程度均轻于I/R组. 结论:参附对I/R心肌的保护效应与其抗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作用和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是否可增加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C)保护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心肌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置线不结扎,n=15),I/R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 h,n=15),IPoC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3次10 s的再灌注/缺血循环,再持续灌注1 h,n=15),益气活血加IPoC组(心悦胶囊0.162 g/kg加芎芍胶囊0.135 g/kg,连续灌胃14 d,末次灌胃后2 h实施IPoC干预,n=15),福辛普利钠加IPoC组(福辛普利钠片0.9 mg/kg灌胃,n=15)。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的含量,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检测大鼠左室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2、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IPoC组大鼠血清CK-MB活性和cTnT水平明显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心肌组织TLR2、4表达和炎症因子IL-6、IL-1β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与福辛普利钠加IPoC组比较,益气活血加IPoC组心肌组织TLR2、4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与IPoC比较,益气活血加IPoC可进一步减小I/R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CK-MB活性(P〈0.01),减少心肌TLR2、4表达和IL-1β、IL-6含量(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加强缺血后适应对I/R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2、4以及其下游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